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0118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9篇_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9篇【热门】小学语文教案9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2、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教学重点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投影设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学生答复后,投影出示句子: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

2、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欢和购置的描写,

3、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好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表达友情”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jy135幼儿教育.jy135.的结局了吗?学生各抒己见。1、老师可启发学生考虑: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响?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

4、怎么想?2、: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四、老师1、这课文在构造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

5、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诺贝尔一生的创造创造和拥有的巨额资产,接着以主要篇幅叙写了诺贝尔晚年的心愿和业绩,最后简要说明了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与文明事业的宏大奉献。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是通过诺贝尔晚年的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二、学习目的1、比鲜侗究7个生字。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3、倍炼课文,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4 、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然后展开讨

6、论。要鼓励学生独立钻研,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出答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提出下面两方面问题。第一方面: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这个心愿是怎样实现的?(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我生于瑞典,长在俄国,在美、法承受知识的启蒙,曾到过德国养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晚年。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我的财产不仅要献给我的祖国,还要献给世界。”)诺贝尔晚年对自己巨额财产的安排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反映了诺贝尔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第二方面:“最后的辉煌”指的是

7、什么?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个问题本质是一回事。“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把自己的巨额资产用来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对世界和平、科学事业的开展、文学领域有重大奉献的人。课文也正是通过这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怎样的联络?问题,学生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这个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可先让学生自己谈,老师再作指点。这两件事是亲密联络的。第一件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为了科学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件事那么表现了诺贝尔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强烈的爱。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根底,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开展,是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升华。诺贝尔一生辉煌,第二件事

8、是诺贝尔“最后的辉煌”,使诺贝尔的名字留芳百世,万古垂青。1.无论学生按怎样的思路提出问题,都应加以鼓励。从对所提问题的讨论中能说出表现诺贝尔辉煌的两件事,并从中领悟到诺贝尔爱祖国、爱人类、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行了,就说明学生读懂了课文。2.朗读课文时,要体会诺贝尔对巨额资产的安排作出决定前后的不同心态和感情。晚年的诺贝尔既要忍受疾病的折磨,又要忍受亲人逝去的痛苦;既依恋着自己的事业,又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要理解这个时候诺贝尔内心的痛苦、郁闷和矛盾,读3、4自然段时,声音要消沉缓慢。当诺贝尔对自己的巨额资产作出最有意义的安排后,心情格外愉快,“感到无比幸福和轻松”,因此读倒数第2、3

9、自然段时,要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感。朗读诺贝尔遗嘱的文字,要读得庄重、严肃,字字明晰,句句深沉。3.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崎岖:形容道路凹凸弯曲不平坦。文中指在科学事业上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辗转:文中指诺贝尔由于疾病折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安稳入睡。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身后事的嘱咐。文中指诺贝尔晚年以书面形式写下的对自己巨额资产所作的安排。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读一读,加深对诺贝尔的理解。四、参考资料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一局部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每

10、年约20万美元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01年开场,每年在诺贝尔的_日12月10日颁发。评定各类奖金的机构为:物理、化学、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物或医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外科学研究院评定;文学奖金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读读背背这里选取的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词作者叙写了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词分上下两阕,即两段。上阕写行程艰辛,下阕写夜不成梦。词的详细内容大概是这样: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榆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

11、百帐篷点点灯光。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土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教学时不必作过细的解释,疏通句意,初知内容即可。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好这首词。词作押韵和谐,上下阕构造一致,琅琅上口,好读好背。朗读时要突出韵脚:程、程、行、灯;更、更、成、声。这样就显得和谐悦耳、响亮动听。同时要处理好节奏,如,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下阕后两句节拍与此同。老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要求到达熟读成诵,人人背会这首词。参考资料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假

12、设,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络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伴随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

13、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理解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假如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

14、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泼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考虑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读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展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品读体验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稳固延伸五小

15、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风光,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这个语文园地有七项内容,分别是稳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 字、看图连词、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和背诵古诗。二、教学建议第一项“我会写”,要求找一找声母、韵母,分别抄写下来。一列长长的车上混合出现了23个拼音字母,谁是韵母,谁是声母,分辨前让学生先背背声母表、韵母表;分辨时老师要指导学生按顺序找,边找边给其中一类画上记号,如韵母下画“”,没画的就是声母;然后再分别抄写。抄完后应要求学生自己检查,读一读抄写的韵母、声母,数一数抄写的字母总数是不是23个。练习的方法可由老师指导,也可让学生出主意:怎样找不会错、漏?只要适用都应采纳,以鼓励学生遇事擅长考虑。第二项“我会连”,是认识反义词的练习。题中有四对词,有一对已连上,老师要启发学生想想为什么把“出、入”连起来,并告诉学生这样意思相反的两个词称一对反义词。再让学生找出这样的词连起来,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连的,也可指名板演。在学生自练和交流的根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