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析意深化感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50076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披文析意深化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披文析意深化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披文析意深化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披文析意深化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披文析意深化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披文析意深化感悟五年级下册桥评课稿清河完小 陶红桥一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威严冷静、果决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噬。课文内容感人至深,表达独具匠心。教学时,应注重通过情境再现等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今天听了刘国慧老师讲的桥一文,听后感慨万千,我为文中的人物感动,也为刘老师的精心设计感动。整体感受有一下几点: 一、读词体会洪水之猛烈,人物之高大。刘老师首先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体会洪水之猛烈,洪水的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描写老汉的词语:拥戴、清瘦、沙哑、揪出。既检验了自

2、学情况,又一下就扣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质疑引路,感故事情节,启语言之思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以“桥”为题的课文,结合预习,交流本文所写的“桥”是指哪座桥,并引发思考:“桥”在本文有什么深层含义?这样,从旧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初读文本,并为理解题目的深刻含意作铺垫。 三、点上突破,悟情势危急,探句段之妙课文语言精炼,1-6自然段运用大量简短的句段,突出表现了洪水突来时的危急,而村民的恐慌则与后文中老汉的镇定形成鲜明对比。教学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山洪和村民表现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当时形势的严峻。(一)体会洪水肆虐学习描写山洪的语句,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洪水的

3、句子,读一读,初步感知洪水来势凶猛,情势越来越危急,继而通过想象画面、补充录像资料等方法,结合语言文字加深体会洪水的肆虐;第二步,渲染情境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愈加危急的险情。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使学生既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又领悟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二)体会村民恐慌描写村民恐慌的语句采用师生合作读1-6自然段的方式,读中感悟村民因恐慌导致极度混乱的局面,为感悟老汉形象奠定基础。四、研读文本,析老汉人格,品语言之味课文第7-27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集中体现了老汉作为一个老党员无私无畏的胸怀。而课文直到结尾才点明人物关系,使通篇充满悬念。教学时,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品析精彩句段,感悟老

4、汉的人格魅力,体会表达效果。(一)推敲词句,初悟“桥”之伟岸先引导学生读这一部分,就感人之处做批注、写体会。然后抓住第8自然段中突出表现老汉形象的词句,揣摩角色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表达效果。先抓住老汉的“不说话”与村民的“乱哄哄”,对比体会老汉的镇静、沉着。再引导学生想象:老汉此时一言不发,心里想的是什么?从而理解老汉时刻将村民的安危放在心上。然后抓住“他像一座山”一句,引导学生思考不写这一句行吗?为什么要将老汉比作“山”?通过对比句段,体会到老汉的威严,体会他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深入感悟老汉崇高的英雄形象。(二)巧抓矛盾,精析“桥”之崇高激烈的矛盾

5、冲突是小说的生命。课文14-23自然段就生动地刻画了两处矛盾,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老汉先把小伙子“揪”出来,又把他“推”上木桥;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后又“推”他快走。这里的矛盾正是引人深思之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文,找出矛盾,再交流体会老汉“一揪一推”背后的矛盾复杂心理,从而体会“胸怀大如天,父子情似海”的人性之美。1透过“揪”字,体会“胸怀大如天”抓住“揪”字,想象交流:“揪”出来会怎样,“不揪”又会怎样?体会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意味着生与死的抉择。教师再联系下文,动情小结:“被揪出的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也可能是他唯一的儿子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汉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揪了出

6、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从老汉清瘦的脸庞、普通的衣着、镇定的神色,深刻体会这平凡普通的形象背后是超越常人的胸怀。2抓住“推”字,体会“父子情似海”引导学生从第19、20自然段中找到两个“推”,从父子相同的举动中体会父子情深,丰满人物形象。3巧换词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4-23自然段一直写“老汉”和“小伙子”,结尾才点明他们是父子关系。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点重新审视人物形象。出示这一部分,将“老汉”和“小伙子”分别换为“父亲”和“儿子”,引导学生再读,并借助句式:“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想象补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和父子深情。4、音乐激情,激发情感。在最后点明关系时,播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音乐,将感情推向高潮;课文结束时又是一段音乐,深化主体。(三)回归课题,探究“桥”之深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但为什么以“桥”为题?从而深刻体会课题所蕴含的深意,突破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