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4978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企业风险评价与危险源控制程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1-2017共 5 页 第 1 页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和适用范围 识别公司活动、产品、生产服务或运行条件中以及公司外周边影响健康和安全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确定风险等级,并确定更新重大风险,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和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2 职责2.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控制的批准。2.2 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负责总公司和分公司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并制订针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2.3各部门负责配合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

2、辨识本部门的风险因素。2.4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3 工作程序3.1 各部门组织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成立危险源识别小组,根据各自安全和职业健康及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机进行界定(如设计开发、工艺复杂的流程可采用危险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排查出本单位及周边的危险源。3.2 识别产品生产活动的危险源时,应考虑同一危险源在不同生产阶段表现出的不同风险影响特征,包括如下全过程危险源的识别: 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包装交付,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溜滑或不平坦的场地、高空作业、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撞击、烫伤、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辐射

3、、受限空间作业、手工搬运、重复性工作、服饰缠绕、卷入伤害、噪声、振动等物理性及吸入烟雾、有害气体或尘粒、物料的储存、不相容或降解等化学性和工作量过度、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等社会心理性危险源。对行政办公场所的危险源也应进行辨识。3.3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同时也应考虑常规及非常规的活动,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外或附近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和材料及其相关的变更,以及工作 编制: 审核: 批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1-2017共 5 页

4、 第 2 页区域、过程、装置、设备、操作规程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等。3.3.1危险源辨识顺序为:(1)产品地点;(2)建筑物;(3)生产过程;(4)生产设备、装置;(5)有害作业部位;(6)生产设施和应急设施;(7)内部人员、外来人员及工作场所附近的人员;(8)行政办公活动地点;(9)组织及其活动、设施、材料、工艺、计划或临时性的变更。3.4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和分析、安全巡视和检查、水平对比、获取外部信息、查阅有关记录(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表、时间的评审和其后的分析、对有害暴露的监视和评价、对工作流程和过程产生版权行为的可能性的分

5、析)等方法,其结果填写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中。3.5风险评价3.5.1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的方法应是主动的而非是被动的,要考虑风险的优先次序和变更引起的安全风险,风险评价一般按定量计算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宜包含与工作人员协商并使其适当的参与,以及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考虑,适当时可考虑监管机构所发布的指南。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其中:D为风险值;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很小,

6、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10.5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暴露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1-2017共 5 页 第 3 页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分数值后果10040157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严重,重伤31重大,致残引人注目,不利于基础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表4:危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

7、继续作业1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2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4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53.5.2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危险性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将其直接定为重大风险: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3.5.3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不仅要考虑敏感人群(如怀孕的工作人员)和易受伤害的群体(如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

8、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3.6风险控制策划3.6.1在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b.替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1-2017共 5 页 第 4 页c.工程控制措施;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个体防护装备。3.6.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a.目标和方案;b.运行控制;c.应急程序;d.培训;e.监视和测量。3.6.3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见重大危险源及控制策划表),各单位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9、价填写入危险源辨识评价表中,由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汇总,组织核实和确认,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策划的重要依据。3.6.4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对危险源辨识评价表进行汇总评价,组织各相关部门讨论策划风险控制方案,形成重大危险源及控制策划表(见表5)和管理方案。表5: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风险级别措施及时间期限风险值描述320不可接受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使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3-2017共 5 页

10、 第 5 页3.7 当办公、生产环境和生产范围发生变化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由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组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部门及时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3.8 每年年底,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组织危险源辨识小组,分别基于以下方面的影响来确认总公司和分公司是否更新危险源:a、判定现有风险措施是否有效和充分的需求;b、对新危险源的辨识的需求;c、公司自身由于产生变更引起的需求;d、对监视活动、事件调查、紧急情况或应急程序测试结果的反馈引起的需求;e、法律法规的变化;f、外部因素的变化,包括新兴的这也健康问题等;g、控制技术的进步引起的需求;h、劳动力(

11、包括承包方)多样性的变化引起的需求;i、纠正和预防措施所提议的变更引起的需求。对重新标识的危险源重新在危险源识别登记表中登记,并对运行结果及风险情况进行修订或更新,确定重大的风险划分标准,以逐步消除或减少公司的危险源,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业绩。3.9 对研究和技术开发、新改扩建项目、在役装置、停用封存、拆除报废等各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应得到记录并保存。4 相关文件4.1 MP/JH 5.3.2201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5 相关记录5.1 MR/JH4.3.1-05 危险源识别登记表5.2 MR/JH4.3.1-06 危险源辨识评价调查表5.3 MR/JH4.3.1-07 重大危险源及控

12、制策划表5.4 MR/JH4.3.1-08 管理方案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版 本: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程序代号:MP/ww 5.3.3-2017共 4 页 第 1 页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和适用范围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活动、产品生产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2 职责2.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2.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确认环境影响。2.3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负责总公司和分公司环境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针对

13、环境因素的控制办法。3 工作程序3.1初始环境评审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明确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遵守的要求;b.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素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c.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d.公司用地及所在工业区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污染物排放管网位;e.相关方提供的文件、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等。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行政事务中心和行政事务部分别负责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3.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更新的时机:3.2.1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3.2.2必要时每年适时地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重新识别、评价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