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9408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三中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表示石灰岩,完成12题。1. 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沉积岩B. 属于变质岩C. 属于变质岩D. 属于沉积岩2. 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丙甲乙东西3.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 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C. 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 该

2、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4.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 D. 热带雨林带读某地等高线地图(比例尺为1:20 000),回答5-6题。5.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70 m, 50 m B140 m, 100 mC140 m, 150 m D700 m, 150 m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328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

3、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7. 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防洪 减少水土流失 减缓河床抬高速度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A. B. C. D. 8. 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有A. 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B.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C. 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D. 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出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 与区相比,区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A. 水利工程设施

4、的建设占用大面积耕地B. 自然灾害多发C. 劳动力资源不足使劳动力价格上涨D. 城市化占用耕地10. 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括A. 水土流失 B. 石漠化 C. 土壤次生盐渍化 D. 植被破坏11. 下列关于图中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 基地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 基地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 基地增大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7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

5、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模式 B.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最大C. 15-59岁人口数量减少 D.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13.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B. 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C. 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D. 人口逐步出现负增长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读图完成1416题。14该地的地理纬度是A.1834N B.1834S C.2326N D.2326S15下列时段中,北京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的是A.

6、EM B.MH C.HN D.NF16当M日时A.开普敦附近海上风浪较大 B.该地日出正东C.我国北方春暖花开 D.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东西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7-18题。17据图可知A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18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特大城市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城市规模不断缩小A B C D读“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能蒸发量为1802.4mm,回答19-20题。19该地区

7、最干燥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的河流A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冬春季节有较长时间的断流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有春、夏两个汛期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21-23题。21图中所示硬叶林带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2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23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该地域分异

8、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回答24-25题。24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是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煤炭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我国中东部煤炭资源已没有多大开采潜力A. B. C. D.25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特有影响是A.缓解能源紧张 B.减

9、小环境污染 C.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D.加剧交通压力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 甲国降雨量较为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180毫米。该国东北部地区属于低降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35毫米;南部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属于高降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863毫米。材料二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温度介于15-25之间的温暖气候,年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最适合栽培咖啡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沃碱性土壤。(1)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8分)(2)分析推断维多利亚湖的水文特征。(6分)(3)咖啡是甲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根据材料推断

10、该国的咖啡主要种植区(甲国南部或北部),并说明推断依据。(6分)2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完成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材料二:大奴湖材料三:大奴湖为加拿大第二大湖,因曾在该湖岸居住过印第安部落而得名,当地印第安人多以渔猎为生,皮货贸易在早期经济中曾起重要作用。湖岸附近蕴藏金矿和铅锌等矿产,东北岸的耶洛奈夫为金矿开采中心和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1)分析A、B两地地势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6分)(2)大奴湖湖水东、西部清浊不同,简析产生此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3)大奴湖沿岸的耶洛奈夫由皮货贸易场所发展为金矿开采中心的过程中,其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请考生在

11、第 28、 29、 30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28. 【旅游地理】(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 我国甲、乙两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材料2: 甲、乙两省2008年有关旅游发展的数据统计表(1)每年夏季乙省有大量游客前往甲省旅游,分析其原因。(4分)(2)简述甲省旅游收入明显低于乙省的原因。(6分)29.【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雪崩是指覆雪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状态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平衡,造成积雪瞬间倾盆而下的现象。某段公路选在终年积雪的山区的L处修建,2011年冬季,该段山区降雪比常年偏多。其剖面图如下图所示。2012年春,在进行公

12、路建设时发生大规模雪崩,造成严重灾害。试分析这次雪崩灾害发生的原因。(10分)30.【环境保护】(10分)材料一下图四城市是我国各地区城市污染的典型代表,图中反映近几年来四地API(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的变化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 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状况的时空分布特点。(4分)(2)简述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措施。(6分)襄阳三中2014届高三地理训练题(三)答案1-25:ccdcb dcbdb abcba bccac caadb26. (1

13、)赤道附近(热带地区或低纬地区);(2分)地处内陆(内陆国);(2分)位于非洲东部;(2分)位于尼罗河上游;(2分)位于东非裂谷带。(2分)(答到4点得8分)(2)白尼罗河的水源补给地(1分)该湖属于淡水湖;(1分)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1分)湖泊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1分)植被覆盖较好(1分)含沙量小;(1分)地处热带,全年高温(1分)无结冰期。(1分)(答对其中3点,给6分)(3)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甲国南部(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2分)判断依据:南部位于赤道地区,热量充足;(2分)属于高降雨区(1863毫米),水源充足;(2分)湖泊及河流沿岸,土壤肥沃。(2分)(答对其中2点得4分)27.(20分)(1)差异:A地地势高峻,B地起伏和缓(2分)。原因:A地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显著(2分); B地处于板块内部,抬升不明显,且久经外力侵蚀(2分)。(2)西部更浑浊(2分),西部有多条河流汇入,河流落差大(2分),开矿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入湖泥沙多(2分)。(3)早期,大奴湖及沿岸地区鱼类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2分),生产力落后,人们多以渔猎为生,皮货贸易重要(2分);后期,鱼类和野生动物资源锐减,当地金矿和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2分),随着生产技术提高,采矿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2分)2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