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49126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基础设施包括:(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2)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 建设;(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 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

2、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 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 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

3、大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 尽管如此,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

4、履 维艰。3。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 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5。布局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则,设计也不尽科学 ,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如没有存放农用车辆的地方,导 致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

5、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6。效益不高政府免费供给,需求无度,不讲节约,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 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笔者认为: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农

6、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 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2。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 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改造成公司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企业还可以收取服务费, 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 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 低效率问题,其服务收费不宜过高

7、,亏损由财政补贴;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 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不论是全国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论是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还是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都要朝着与市场经营运行机制 ;相一致、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 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

8、设。国家、集体和农民 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 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4.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 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 是推动农业基础

9、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5。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好机会。 因此,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6。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 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 ,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 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 缺啥补啥的方法,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

10、,以兴修水利为主,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和清淤;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 ,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 保交通便利.7。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应由区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项目,应由当 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 成效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走不脱 ”的择优扶持办法。8。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 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可能都是短缺的, 甚至短缺强度都较大,也还是应该走选择性发展的道路。虽然非均衡发展有其弊病,但就现状而 言,可能更符合实际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