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9124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_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或劝改业_砚穿则易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用文中的字回

3、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3. 文言文阅读。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迨:等到。1翻译下面的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_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_2本文中

4、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患记问不若人。B.书不可不成诵。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D.用力多者收功远。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4.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5、,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5.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过之善弈也。使弈秋诲

6、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字义,填序号。使弈秋诲二人弈()A.后悔B.教导,教诲C.教训2思援弓缴而射之()A.引,拉B.救援C.帮助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过之善弈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A.要懂得合作B.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C.只能听一个人的教导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

7、,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注释)余儿:我的孩子。命:命令,吩咐。俟:等到。1说说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1)鞠躬行礼 鞠躬:_(2)人皆称为知礼知礼:_2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_7.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

8、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9、。”的意思正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B.反应敏捷C.应对机智D.能言善辩8.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执:握。俄:一会儿。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再入城呢?遂:于是。1开始的时候这个鲁国人是怎样进城门的?(用文中原句回答)_2最后鲁国人

10、怎样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3下列说法不符合小古文内容的一项是( )A.执竿者不会随机应变,遇事不知变通。B.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9. 课外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涉(_)其(_)坠(_)止(_)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3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

11、个成语:_4你觉得故事中的楚人糊涂吗?用两三句话写出你的观点。_5咱们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三个:_10. 小古文阅读。魏武行军失汲道,三军皆渴,士卒难忍。操寻思少顷,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急行,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注释:魏武:曹操。汲道:取得水的路。饶;多。1写一个成语当作文章的题目_,这个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2曹操的行为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形容?( )A.尔虞我诈B.急中生智C.饥不择食D.言不由衷3文中的“三军”指的是( )A.上军、中军、下军,这是军队的编制B.全体将士C.三支军队D.三支

12、不同的军队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久之,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鼠,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曰:“此阴类”患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然无所归。注释菽,豆类,酪;奶制品。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正确?()A.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B.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C.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D.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2对“越西独居男子”这一人物的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A.勤劳能干B.聪明智慧C.嗜酒如命D.仇视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