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849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 训练因果句式。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理

2、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刚,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板书:不用箭【更羸| | “射”| 下大雁】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二、找到打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考虑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概括板书。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分开同伴,无依无

3、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师引读: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考虑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

4、_。它一_,伤口又_,就_。】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指名读,齐读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师引读:他又分析p 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p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

5、弦响出示板书:判断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络?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突然再指名读,齐读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不弯曲;使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坦率;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5、这个“直”字

6、,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如今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领?”“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领!”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7、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五、朗读总结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纯熟,干

8、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纯熟,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历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历,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区分出来它叫的声音

9、很悲惨。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考虑: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3、交流:擅长观察、分析p 、判断事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擅长观察、仔细分析p 、准确地判断事物。六、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

10、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4惊弓之鸟不用箭观察分析p 判断更羸| “射”| 下| 大雁-弦响害怕高飞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Om【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教案扩展阅读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范文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

11、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领、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p 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擅长观察、擅长分析p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展分析p 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 联络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p 、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预习提纲1、搜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第一课时一、老师引入教学讲话,提醒课题同学们,在两

12、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络上下文理解。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4、指导书写。三、考虑、讨论。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13、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渐渐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渐渐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四、齐读全文,理清表达的顺序。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

14、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第二课时一、导入。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2、说一说课文的表达顺序。二、讲读全文1、指名朗读13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考虑问题。提问讨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答复:射箭经历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答复:“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渐渐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复: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文。2、指名朗读46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考虑以下问题。提问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