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8469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网,骨干网,支撑网,接入网与驻地网长途网+中继网+支撑网=核心网,核心网+接入网=公共电信网,驻地网+公 共电信网=通信网 (?)核心网 CN解释:Core Network - 核心网定义: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的网络。 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网络(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简单点说,可以把移动网络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 系统支撑部分比如说安全管理等这些。核心网部分就是位于网络子系统内,核心 网的主要作用把 A 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

2、络上。主要是 涉及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补充业务实现,智能触发等方面主体支撑 在交换机。至于软交换则有两个很明显的概念,控制与承载的分离,控制信道与 数据信道的分离。核心网 从协议上规定就是其到核心交换或者呼叫路由功能的网元,对于 2G/3G核心网一般都是一样,在R4架构比如MSCSERVERMGW,HLR, VLR,EIR, AUC 等,主要作用是整个呼叫信令控制和承载建立。核心网的发展方向 核心网全面进入“IP”时代,IP、融合、宽带、智能、 容灾和绿色环保是其主要特征。从电路域看,移动软交换已经全面从TDM的传输 电路转向IP;从分组域看,宽带化、智能化是其主要特征;从用户数据看

3、,新 的HLR被广泛接受,逐步向未来的融合数据中心演进。另夕卜,运营商纷纷将容灾 和绿色环保提到战略的高度;移动网络在未来发展和演进上殊途同归,在4G时 代,GSM和CDMA两大阵营将走向共同的IMS + SAE + LTE架构。支撑网定义:利用电信网的部分设施和资源组成的,相对独立于电信网中的业务网和传送网的 网络。支撑网对业务网和传送网的正常、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开通(OAM&P) 起支撑和保证作用。支撑网(supporting network ),现代电信网运行的支撑系统。一个完整的电信网除 有以传递电信业务为主的业务网之外,还需有若干个用来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

4、 能、提高网路服务质量的支撑网路。支撑网中传递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括同步 网、公共信道信令网、传输监控和网路管理网等。建设支撑网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全网的运行效率。中国电信的三大支撑网分别为7号(No.7)公共信道信令网、数字同步网以及电信管理 网。接入网目录一、接入网的概念二、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三、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搖入网TMN电信雪理闷图1大客户接入网的善老模型Access Network (AN) - 接入网根据近些年来电信网的发展趋势,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提出了“接入网”的概念。接 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

5、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 公里。由于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因此,接入网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瓶颈。接入网 的接入方式包括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混合接入 HFC (HybridFiber Coaxial)、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几种方式。100多年以来,电信网技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交换还是传输,大约每隔1020年就会 有新的技术和系统诞生。然而这种迅速更新和变化只发生在电信网的核心,即长途网和中继网部分。而电 信网的边缘部分,即从本地交换机到用户之间的接入网一直是电信网领域中技术变化最慢、耗资最大、成 本最敏感、法规影

6、响最大和运行环境最恶劣的老大难领域。然而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信概念和体系结构,随着各国接 入网市场的逐渐开放,电信管制政策的放松,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扩大,新业务需求的迅速出现,有线技术 (包括光纤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接入网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产生 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接入技术可以满足所有应用的需要,接入技术的多元化是接 入网的一个基本特征。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一、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联标准部(ITU-T)根据近年来电信网的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接入网的概念。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讲,可以

7、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网和用户驻地网(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 所有,因而,通常意义的电信网指的是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以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 网 3 部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并称为核心网。相对于核心网,接入网介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主要完 成使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一系列传送设 备组成。二、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 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1 .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

8、统(ADSL)是充分利用现有电话网络的双绞线资源,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接 入的一种技术。ADSL是DSL的一种非对称版本,它采用FDM (频分复用)技术和DMT调制技术,在保 证不影响正常电话使用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电话双绞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从实际的数据组网形式上看,ADSL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窄带的拨号Modem,担负着数据的传送功能。 按照OSI七层模型的划分标准,ADSL的功能从理论上应该属于七层模型的物理层。它主要实现信号的调 制、提供接口类型等一系列底层的电气特性。同样, ADSL 的宽带接入仍然遵循数据通信的对等层通信原 则,在用户侧对上层数据进行封装后,在网络侧的同一层上进行开封

9、。因此,要实现 ADSL 的各种宽带接 入,在网络侧也必须有相应的网络设备相结合。ADSL 的接入模型主要由中央交换局端模块和远端模块组成,中央交换局端模块包括中心 ADSL Modem和接入多路复用系统DSLAM,远端模块由用户ADSL Modem和滤波器组成。ADSL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8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和1Mbps的上行速率,比传统的28.8Kbps模拟调 制解调器将近快200倍,这也是传输速率达128Kbps的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所无法比拟的。与电缆 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相比,ADSL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它是针对单一电话线路用户的专线服务, 而电缆调制解调器

10、则要求一个系统内的众多用户分享同一带宽。尽管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下行速率比 ADSL 高,但考虑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上网,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将大大下降。另外,电缆 调制解调器的上行速率通常低于 ADSL。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全世界有将近7.5亿铜制电话线用户,而享有电缆调制解调器服务的家庭只有1200 万。 ADSL 无须改动现有铜缆网络设施就能提供宽带业务,由于技术成熟,产量大幅上升, ADSL 已开始 进入大力发展阶段。目前,众多 ADSL 厂商在技术实现上,普遍将先进的 ATM 服务服务质量保证技术融入到 ADSL 设备 中,DSLAM( ADSL的用户集中器)的ATM功能的

11、引入,不仅提高了整个ADSL接入的总体性能,为每 一用户提供了可靠的接入带宽,为 ADSL 星形组网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完成了与 ATM 接口的 无缝互联,实现了与ATM骨干网的完美结合。2.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是宽带接入技术中最先成熟和进入市场 的,其巨大的带宽和相对经济性使其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新成立的电信公司很具吸引力。Cable Modem的通信和普通Modem 样,是数据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交互传输的过程,但也存在差异, 普通Modem的传输介质在用户与访问服务器之间是独立的,即用户独享传输介质,

12、而Cable Modem的传 输介质是 HFC 网,将数据信号调制到某个传输带宽与有线电视信号共享介质;另外, Cable Modem 的结 构较普通 Modem 复杂,它由调制解调器、调谐器、加/解密模块、桥接器、网络接口卡、以太网集线器等 组成,它无须拨号上网,不占用电话线,可提供随时在线连接的全天候服务。目前Cable Modem产品有欧、美两大标准体系,DOCSIS是北美标准,DVB/DAVIC是欧洲标准。欧、美两大标准体系的频道划分、频道带宽及信道参数等方面的规定,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互不兼 容。北美标准是基于IP的数据传输系统,侧重于对系统接口的规范,具有灵活的高速数据传输优势;欧

13、洲 标准是基于ATM的数据传输系统,侧重于DVB交互信道的规范,具有实时视频传输优势。从目前情况看, 兼容欧洲标准的Euro DOCSIS1.1标准前景看好,我国信息产业部一一CM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类似 于这一标准。Cable Modem 的工作过程是:以 DOCSIS 标准为例, Cable Modem 的技术实现一般是从 87 MHZ860MHZ电视频道中分离出一条6MHZ的信道用于下行传送数据。通常下行数据采用64QAM (正 交调幅)调制方式或256QAM调制方式。上行数据一般通过5 MHZ65 MHZ之间的一段频谱进行传送, 为了有效抑制上行噪音积累,一般选用QPSK调制(QPS

14、K比64QAM更适合噪音环境,但速率较低)。CMTS(Cable Modem的前端设备)与CM(Cable Modem)的通信过程为:CMTS从外界网络接收的 数据帧封装在MPEG TS帧中,通过下行数据调制(频带调制)后与有线电视模拟信号混合输出RF信号 到HFC网络,CMTS同时接收上行接收机输出的信号,并将数据信号转换成以太网帧给数据转换模块。用 户端的Cable Modem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用户计算机输出的上行数字信号调制成5 65 MHZ射频信号进入 HFC网的上行通道,同时,CM还将下行的RF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送给用户计算机。Cable Modem的前端设备CMTS采用10Base

15、T, 100BaseT等接口通过交换型HUB与外界设备相联, 通过路由器与Internet连接,或者可以直接联到本地服务器,享受本地业务。CM(Cable Modem)是用 户端设备,放在用户的家中,通过10Base T接口,与用户计算机相联。有线电视HFC网络是一个宽带网络,具有实现用户宽带接入的基础。1998年3月,ITU组织接受了 MCNS 的 DOCSIS 标准,确定了在 HFC 网络内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的规范,为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与ADSL不同,HFC的数据通信系统Cable Modem不依托ATM技术, 而直接依靠IP技术,所以很容易开

16、展基于IP的业务。通过Cable Modem系统,用户可以在有线电视网络 内实现国际互联网访问、IP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网络游戏等功能。此外,电缆调制解 调器也没有ADSL技术的严格距离限制。采用Cable Modem在有线电视网上建立数据平台,已成为有线 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太网就成为最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根据IDC的统计,以太网的端口数约 为所有网络端口数的85%。1998年以太网卡的销售是4800万端口,而令牌网、FDDI网和ATM等网卡的 销售量总共才是 500 万端口,只是整个销售量的 10%。而以太网的这种优势仍然有继续保持下去的势头。传统以太网技术不属于接入网范畴,而属于用户驻地网(CPN)领域。然而其应用领域却正在向包括 接入网在内的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