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的文化建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8043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先队的文化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少先队的文化建设上午好,老师们!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少先队的文化建设 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少先队文化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一、少先队文化是科学,不是时髦。少先队的文化,是当前一个时代性的命题,近年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也相继 提出了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但是不少同志对此要求不甚理解,有的同志 甚至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新的花样。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如果不能认真体会团中 央的精神,纠正这个错误的看法,今后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工作可能很难再上 一个新的台阶,你会在少先队发展的新时代落伍。我认为,少先队文化的提出,是对以往少先队工作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今后少 先队工作目标更科学的要求。是

2、要求我们从文化的高度和角度,去审视少先队工作。 以往,我们一直是把少先队工作,归位于思想教育的范畴,可是,同志们想一 想,我们大队辅导员所作的工作,仅仅是思想教育吗?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实际上,有很多并不仅仅属于政治思想教育范畴。当然, 你如果硬要把少先队所有工作,归位于政治思想教育,并不是不可以,几十年来, 一直是这样做的,没有人说你是错的。可是,如果把少先队的工作归到社会主义文 化的范畴,就不会有任何争议,因为政治思想教育,只是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一部 分。文化内涵是比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广泛得多的概念,思想教育包含于文化之中, 思想教育本质上只是文化的一个内容,或者说,思想教育是文化的独特成分,

3、文化 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所以,把少先队工作仅仅归位思想教育,是不完整的,有一 定的片面性。大家想想,在学校,除了知识性教育以外,少先队工作、我们大队辅导员的工作, 是不是涉及到几乎所有领域? 这一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大队辅导员,可能都会有 深刻的感受。其实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兼顾许多其他少儿教育 工作。可是大家往往只记得思想教育一条。不可否认,今后思想教育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问题是,你从什么 角度,什么高度看思想教育了。你是站在思想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看思想教育,还是 站在文化的高度和角度看思想教育。你是前者,在现在的条件下,你就很难创出你 自己的特色,(因为:你给自

4、己画了一个圈、定了一个框框。)你是后者,你的创 新思维就会源源不断。有一首我们熟悉的唐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意思讲的是站在山 里和站在山外的人看山的区别,要获得对山的整体感观,除了到山上看山,还要到 山外再看看山。两者结合才能对山有完整的认识。)从思想教育出发,看思想教育,你可能看某一个局部比较清楚、比较细,从文 化的角度看思想教育,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感观,就是还能看到思想教育之外的许多 东西。作为大队辅导员,必须从文化出发,对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 识,而且还要关注社会文化的进步,国际文化的进步,才能高屋建瓴,

5、得出正确的 判断。并且用文化发展的原理、观点和技巧及时地调整策略,搞好本校的少先队工 作。世界就像一个村庄,你再抱住老的一套不放,怎么能够创新呢?所以说,少先队文化的提出绝对不是新花样,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总结,是对 少先队几十年工作的科学总结。是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用一个新的更广的角 度,去审视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少先队文化的提法也是哲学的总结。看一个问题,改变角度,改变高度的审视, 就是哲学的基本方法。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如果你还是仅仅以老的角度,老的 高度去看待你的工作,你可能就会落伍。从文化的角度,评价少先队工作,是对我 们广大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实际上,很多同志在工作中,早已

6、经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 了文化的(力量)概念。老一辈比较成功的辅导员,有不少人把文化的概念运用于 少先队工作的成功者。例如:在八十年代初期,有一个学校大队辅导员,他发现一段时间里不少老 师们的自行车被放了气,通过观察,发现是学校两名调皮学生合伙干得。这位辅导 员发现后,没有立刻去批评这两个学生,而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 “我助人 我快乐”为主题的队会,并让这两个调皮蛋分别在演示小品中,扮演了帮助别人干好 事的角色,队会中还让少先队员们一起大谈帮助人的快乐,并针对学校、社会上经 常出现的不良现象,让队员们进行评价、分辨出那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通过这 种方法和形式,给孩子们传达

7、一个正确的信息,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做人,将来要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得道理。这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经历,提高了 认识,主动找到大队辅导员老师认了错。这个例子说明了这位大队辅导员是一个有 心人,学生出了问题,不是暴风骤雨的批评,而是积极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自 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少先队的教育文化,通过别开生面的队活动,营造了一种鼓励少 年儿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活动中的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达到了 思想上的升华。所以,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仅靠说教,而更重要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进行文 化的浸润,让孩子们从中悟出人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错,文化一直在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文化实际上对每

8、一个人都不陌生,文 化是客观存在,并不是领导提了才有。像我们以往所搞得所有少先队活动,都是文 化的体现。只是我们没有从理论的角度,把它从日常复杂的事务中抽象出来。正因 为没有抽象出来,所以我们天天与文化打交道,却不能主动地用文化的理论去,指 导我们的工作。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对少先队文化的提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就是少先队 文化的提法是科学,不是时髦。是时代对我们提出得更高的要求。二、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基本特性?1、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的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科学等等都是人们在社会的进程中创造的 精神财富。这句话理解起来

9、,有点费劲。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我们面前用的喝水杯子就是 文化。杯子就是杯子,怎么能是文化呢?你们看,这个杯子的材料用的是,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有能力用这种材料制造出来的技术水平,并且用到杯子上,另 外,这个杯子的器形,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再例如,我们少先队现在开 展的体验教育的方法,也是文化,它既是教育方法之一,同时也代表辅导员们在教 育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成果。2、文化有什么特性呢?(有以下四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内涵的极其广泛性。 可以说,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现在,无法找到另外一个比文化更具有 广泛内涵的名词。这就是文化的第一个性质。广泛到什么程度呢?广泛到几乎无所 不在(草坪

10、和野草),只要是人类创造的东西,都有文化。刚才举的杯子的例子有 文化,我们天天见到的红绿灯也是文化,它不但代表科技水平,它本身还是一种制 度规章的体现,当然是文化。有的人爱抬杠,说有人吐一口痰,这里面也有文化吗? 当然有,你吐痰吐到了什么地方,这就表现了你的道德修养如何,你的文化层次高 低,这难道不是文化吗?以上的例子,主要说明文化的包括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结合我们的工作来说吧,我们少先队独特的队章、队旗、队徽、标志、队礼、 呼号、礼仪、鼓乐、队服等等也都是文化。是少先队独特的文化一部分,我们的少 先队活动也都是文化。我们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方式也是文化。并运用这些少先队已 有的文化对少先队员进行浸

11、润,让他们感受到:当站在星星火炬的队旗下,就感到 人生追求的开始;带上红领巾,就感到自己与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有了联系; 举起队礼,就感到自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举手呼号,就感到从 现在开,就要为了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做好全面准备;鼓乐响起,就有一种神圣崇 高的情感油然而生。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少先队独特的文化! 所以,文化的内涵非常之广。基本上可以说无处不在。第二个特性,是文化的延续性。文化是很难被截断的,具有极强的延续性,凡属于大的文化被截断,都要 付出极大的代价,代价或是流血,或是经济倒退,或是某个人种的灭绝。不知道这 一点,强行改变一个大的文化,是要栽大跟斗的。这一点,权力

12、小的人关系不大, 权力大的人,要是不知道这一点,教训会很大。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例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想在 短时期通过群众运动,彻底改变中国文化(孔老夫子的文化)。实际上,通过群众 运动,不可能短时间改变中国文化,到了后来,他老人家想简单地停止这场运动, 也无法做到。这场运动,致使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各方面出现了倒退。 现在的伊拉克也是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伊拉克是个文明古国,大概有五六千年的历 史。任何文化,历史越是悠久,文化延续性越强。可是美国人居然想把美国文化, 向伊拉克哪里移植,这就是有权的人不顾文化的延续性的错误决策。教训大家都看到了。在教训面前,估计美国人现在也理解了

13、一点儿,承认这种 混乱的局面,可能还要持续一、二十年的时间。美国打伊拉克,一共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这个目标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是移植美国文化, 第三个目标是石油,这第三个目标美国不承认,但是世人皆知。现在看来,美国人 如果不修改移植美国文化的第二个目标,那么第三个目标也难实现。如果第三个目 标不能实现,那么伊拉克战争就是失败的战争,三个目标只实现了一个,当然就是 失败的。看来,科学的东西,真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当然,历史上也有被截断的文化;例如西夏文化被截断了,那是因为西夏抵 抗蒙古大军时,抵抗激烈,致使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所以,西夏被攻下后,蒙古 大军采取了灭绝西夏人种

14、的屠杀。再例如,良渚(杭州附近)文化也是被截断的文 化,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但是从地理位置看,良渚文化所在地,恰恰位于杭州湾, 所以发生在东海和日本海的一次海啸,使良渚文化人种灭绝的可能很大。那个地方 不发生海啸时,每个月的钱塘江海潮,就很有破坏力,如果有海啸,破坏力是非常 巨大的。美洲的玛雅文化灭绝的原因,极可能是瘟疫。我们看看,哪一个大文化的 截断,不是以人种灭绝为代价的。同样的道理,小的文化截断也要付出代价,只是不一定流血,更不会人种的灭 绝。其代价大小,与文化的厚重程度有关。即文化越是厚重,代价就越大。所以,我们辅导员在工作中,千万不要企图做截断文化的事情,虽然你想截断 的是很小很小的文

15、化,但是你付出的代价,对你个人而言可能是很大的。有的人会 笑,我们能做什么文化截断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做,例如某个学生犯了错误, 某个老师有好几种方法教育他,可以采取说服教育、启发式教育、平等的对话等方 法,这些方法都是属于融合方式,但是由于你心情不好,或其他原因,你都没有用, 而是采用了一种极端的做法。动手打了他,想以此强行改变他,这种做法就属于典 型的截断性做法,用暴力行为去改变另一种行为,不是截断是什么?效果,我就不 再说了。但是,代价有时是极大的,即使没有被人发现、控告,至少会在这个学生 的心灵里种下仇恨的种子。(举例)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只是我们没有从文 化的角度去思考罢了。

16、第三个性质,文化在经济推动下的融合发展性。文化虽然有极强的延续性,不能强行简单截断,但是可以在经济的推动下融合 发展,几种文化,在经济力量的的作用下,可以融合成更高,更先进的文化。就历史的长河而言,融合是不断进行的,融合的结果也一定是进步的。融合得 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我们中国的华夏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融合中形成的,从东汉 末年到唐代的几百年里是中国文化融合的高峰期。尤其是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那是融合的一个顶峰。当然,汉以前、唐以后融合也一直在进行中。其融合的动力 一方面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其脱离了原始的经济状态,另一方面来 自于中原经济的发展,有开疆拓土的欲望。美国文化是融合文化的典范。在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了欧洲 的资本主义发展,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造成了欧洲向美洲的移民,到了十七、十八 世纪,由于欧洲纺织业的发展,对美洲棉花的需求,产生了对更多劳动力的需求, 于是亚洲和非洲也移民到了美洲,世界上三大洲的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