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7815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岸区2021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南岸区2017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重庆市南岸区2017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到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年9

2、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鼓励新一轮的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3题。图11.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2.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A.加强长江

3、中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C. 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东北部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终年不冻的大湖伊塞克湖。湖面平均海拔1 608 m,面积超过6 300 km2,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读图回答46题。图24.关于伊塞克湖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风蚀洼地积水成湖B.冰川侵蚀洼地积水成湖C.火山熔岩堵塞河道形成D.地壳抬升断层陷落形成5.下列伊塞克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淡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小B.淡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小C.咸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大D.咸水湖,湖水水位日变

4、化大、季节变化大6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原因是( )位于内陆,夏季气温高北部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升温幅度大A.B.C.D.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79题。图37.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8.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9.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

5、地,最主要原因是( )A.水运便利B. 气候湿润C.军事防御D. 便于农耕车载导航仪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图4为导航过程中的简略,行驶中显示的车头朝向始终朝上,指向标始终指北,指北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1011题。图410.车载导航仪能规划出行线路并即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A.RSGPSB.RSGISC.GPSGISD.GPSGPRS11.汽车要去图中加油站,在前方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将( )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先逆时针转动,后顺时针转动D先顺时针转动,后逆时针转动第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6、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山高水也高,有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等4条沟溪流经,胜似江南,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梯田。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图7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图7(1)分析凤堰梯田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8分)(2)说明该地能够修建梯田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除外)。

7、(6分)(3)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4)有人建议依托凤堰梯田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人类两千多年前才登陆这座岛屿,茂盛的雨林是他们所有生活所需的来源。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3%。在高额利益驱使下,大批珍贵的树木被砍伐,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存面临威胁。结合图8,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8分)(2)指出大批珍贵树木被砍伐的原因。(6分)(3)结合水循环原理,

8、说明原始林破坏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图8请考生在第42、43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10分) 【旅游地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丰满水库大坝建成后把松花江拦腰截断,形成了松花湖。从大坝发电后下来的水是热的,冬季水库下游70km均不封冻。吉林市位于丰满水电站下游约15km处的松花江河谷中。吉林雾凇(雾凇又称树挂,是水汽在物体上凝华而成的霜晶体)闻名天下,吸引大量游客至此旅游。图7是吉林位置图和雾凇景观图。 图10分析吉林冬季易形成雾凇的原因,并说明冬季前往吉林观看雾凇应准备的装备。(10分)43(

9、10分)【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农业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时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危害。材料二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渣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指出普通地膜会造成什么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高三下第三次文综检测(地理)参考答案1-5 BACDD 6-10 BBADC11 B36.(24分)(1)凤堰梯

10、田位于汉江谷地,属于亚热带;冬季因秦岭阻挡,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位于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热量丰富;汉江谷地向东南开口,暖湿的夏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8分)(2)位于凤凰山山麓冲积扇上,海拔、相对高度及坡度适宜;冲积扇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沟溪流经可自流灌溉。(6分)(3)原因:土质疏松,孔隙多,地表水易渗漏;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表水易下渗(答2点得4分)措施:夯实底土(2分)。(4)赞同。有凤堰梯田及当地风土民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旅游业发展带来收入,可以维护修缮梯田;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赞同。可能对凤堰梯田带来

11、一定的破坏;旅游业发展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梯田逐渐荒废;旅游人员增加,给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旅游人员增加,会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4分)37.(22分)(1)该岛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生长快;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特有物种多;人类开发晚,破坏少。(每点2分,共8分)(2)经济贫困森林贸易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珍贵树木价格高,收益大;树木木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环保意识淡薄;对林业的管理相对滞后。(答3点得分,前3点中至少答两点)(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蒸腾作用减

12、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径流变化增大,洪涝灾害啬 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径流含沙量增大,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增强,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任答4点得8分)42.(10分)【旅游地理】成因:冬季,(丰满水电站)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使得松花江沿岸的吉林水汽充足(2分);地处河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2分);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华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2分)。装备:保暖服装、高腰防滑雪地靯、墨镜、防冻药品。(任选两种物品得4分)43.(10分)【环境保护】危害: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又难降解,长期残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好处: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