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72904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让教育的花枯萎我时常惊讶于小孩子思维的活跃与灵动,也感叹小孩真的是世界上最富有创造力的一群人。但却不得不面对看起来很矛盾的现实:孩童时的孩子往往都很活跃,很有创造力,对于未知事物表现的出奇的好奇,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无数的为什么,让你回答不完。也许在你看来他们的问题都是很低级的,但无法否认的是那是他们所表现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但是孩子越大,在他们身上越难以看到这样的东西了,往往看到的是迷惘,是甘于现实。我时常在思考,究竟是什么给了孩子这样的变化?是我们的教育,还是其他的因素。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里面有着这样的一篇文字,名叫永不凋谢的玫瑰讲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记下了的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

2、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了腰,亲切地说:“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这本是一个

3、展现爱的故事。然而就这个故事,吴非老师将其作为材料给了学生续写,本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幻想着学生会写出多么充满爱的文章的吴老师,得到的结果确是:几百个高中学生,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处罚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神,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何如此的深入人心,使得学生在任何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道德规则,甚至于他们内心并不会觉得这些道德规则有多重要,更甚至于自身也不会去遵守这些道德规则,然而却可以板着脸说出一番在他们看来顺理成章的大道理,不为其他,只为这样写才是符合“主流”,才可以得到那鲜红的分数!似乎在

4、他们而言,人性美、人情美、同情、怜悯等等这些人所最应该具有的情感都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所有的花都已凋谢。我的心中不禁存有这样的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在无形之中让这些原本天真可爱,充满爱心的孩子慢慢的变成一个个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傀儡?我不得而知。我只能在心底告诉自己,一个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不一定要十分耀眼,但求能长久的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要时时刻刻的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你在追求着一种幸福。 翻阅不跪着教书,让我感叹自己在教师这一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要交给学生一滴水,首先你得有一桶水。身为教师要读书,更要多读书。读书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无知,体会到发现未知的惊喜。只有时常让自己保持着有发现未知的惊喜,你才会更好的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才不会让所谓的“约定束成”埋没了学生。最后引用吴非老师的一句话:“身为一个教师的最大安慰,是我们培养了一个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这句话将时时刻刻勉励着自己,让自己在教师这一条道路上稳步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