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47191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周甲骨文发现及意义(一)甲骨文简介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 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 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它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 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 通称甲骨文。(二)甲骨文的发现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国内学术界流传着多种说法,较为流行的说法,则是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归功于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和诸多其他学者。1899 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

2、北京发现中药店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 (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 1900 年,王懿荣的甲 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 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安阳小屯村就是文献上所 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 庚迁都的都城。19281937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新中国成立以后, 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 1973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 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

3、除殷墟外,1 953 、1 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此外,河南辉县、偃师、洛阳及河北藁城和山东大辛庄等地 的商代遗址也出土有字甲骨。自 1954 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 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目前发现有大约 15万片甲骨, 4500 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 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 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 2500 个单字来看,它 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 独特魅力。(三)甲

4、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 明史向前推进了近 5 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 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史。3000 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 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 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 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对于甲骨文的

5、出土以及对其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结出甲骨文的四点意 义:1、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 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而殷 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 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 证,是基本可靠的。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 是报乙、报丙、报丁, 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这篇 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

6、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 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 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2、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 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 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 所言是一部“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 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 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 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3、引发了震撼中

7、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 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 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 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 ,力倡“二重 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 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 1927 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 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 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认识到“凡是

8、经过人工的、 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 。并从而取得 以后 14 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 的序幕。4、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甲骨文的发现,极为有力地提供了 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还比较远,有很多象形、会意文字,令近代诸多学者 眼界大开。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的错误得以纠正,从而使人们认 识到中国文字的真正的起源。5、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自甲骨文被发现 之后,在中国以及海外众多学者的努力和追求之下, 不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使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而且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古代文明,促 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补充:杨升南研究员在其开辟中国学术新纪元的重大发现一文中认为甲骨文 的发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古史和古文化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古文明研究的新时代。主 要表现在:1 .确定了商朝历史是我国的信史,推动了夏商周三代的研究。2.促进 了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3.推动了对古文献的整理,增加了古文献的可信度。 4.推动了古文字学的发展。5.推动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