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7031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20篇正文(1)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需要关心的人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讲讲、议议、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积极地帮助盲人设计一些能够便于他们生活的用具.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活动准备:已录制好的片段、画纸、蜡笔等活动过程:(一)导入引起兴趣1、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什么?2、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已收集好的资料和图片.(二)观看录象、交流讨论1、在录象中你看到了谁?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观看录象片段一)2、盲人看不见一切,他们在

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3、请幼儿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鼓励幼儿把眼睛闭起来,试着往前走一走.)4、观看录象片段二,在这段录象中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5、王爷爷和胡奶奶怎么会看不见的?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读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烧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断的练习、过马路时没有人提醒)6、观看录象片段三:王爷爷和胡奶奶觉得现在外出时过马路和乘车子有很大的困难,请我们小朋友来帮王爷爷和胡奶奶想想办法,怎么样使他们在过马路和乘车子时又快又安全?(幼儿相互讨论)(三)操作延伸1、鼓励幼儿设计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2、你觉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困难,可以怎样来帮助他们?活动反思:社会学习是

3、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帮助他们,好吗。(2)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面包哪里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过程。2、通过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儿歌,知道面包来之不易。3、对面包师傅的劳动产生感激的情感。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活动准备:1、准备各种面包。2、联系附近的面包房,为幼儿的参

4、观做好准备。活动过程:一、出示面包,引出主题1、师:这是什么?你吃过什么面包?2、师:你知道面包是从哪里来的?面包师怎么做出来的吗?二、参观面包房,观察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1、引导幼儿来到面包房,观察面包房里的环境布置。面包房里各种各样的面包师专门摆放的呢?(整整齐齐、分类摆放)2、师:面包房里这么多面包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谁做出了这么好吃又美观的面包呢?3、请面包房里的面包师傅介绍制作面包的原料,并现场示范制作面包,让幼儿了解制作面包的步骤(和面做面包摆放面包烤面包)4、互动环节请面包师当场提问,如:做面包的原料和工具等,让幼儿来回答,面包师再进行补充。也可让面包师

5、解答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三、表演活动:我来当回面包师1、师:面包师是怎样做成面包的?你能模仿做面包的动作吗?2、带领幼儿边念面包歌(见附),边模仿制作面包的动作。在游戏中体验面包师的劳动。四、品尝面包。引导幼儿观察面包出炉,最后让幼儿自主尝试购买面包,品尝面包师傅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对面包师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附:面包歌面盆里,和面团,面团在一起,和在面盆里。(做在面盆里和面的动作)面板上,做面包,面包摆一起,摆在面板上。(模仿在面板上作面包的动作)托盆上,烤面包,(做拿起托盆状)面包进烤箱,烤熟了,烤熟了。(做将托盆放进烤箱的动作)面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表现出非常好吃

6、的样子)活动反思:本节活动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面包入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第一环节让孩子们通过亲身观看面包师制作面包,了解了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第二环节让孩子们自由模仿面包是制作面包师的动作,感受面包师的劳动,从而对面包师的劳动产生感激之情,整节课层层递进,节节环扣,教育目标掌握得很好,是一节成功的课。(3)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神奇的“清洁剂”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多用化学洗涤剂的危害和使用神奇清洁剂的好处。2、能了解牛奶、醋、茶叶等食品类清洁剂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3、通过小记者等探索活动,体验环保的乐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

7、虎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相关的课件和采访卡。2.牛奶、醋、茶叶等食品类实物;各种被清洁的物品:皮球、脏布、碗、茶杯等。活动过程:一、回忆生活中的洗涤用品,通过课件知道多用洗涤剂的危害师:今天早上,我的外套不小心弄脏了,用清水洗了好多遍都洗不干净,可着急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你还知道别的洗涤用品吗?1.幼儿讲解,回忆各种洗涤剂。2.通过课件,了解多用洗涤剂对环境的破坏。小结:含有大量洗涤剂的水流到一起,汇集到小河里,污染了河水,破坏了环境,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二、了解各种清洁剂的特别本领,探索合适的使用方法1.讲解如何减少化学洗涤剂的危害2.出示各种清洁剂再次认识。3.运用多种形式,探索使用方

8、法:这些东西有怎样特别的本领呢?你们可以到电脑上查一查,了解一下它们的神奇本领;也可以去做小记者采访一下客人教师,看看他们是怎样使用这些东西来清洗的;更可以到我们的操作台上去动手,试一试!4.借用课件,深入了解食品的清洁功能小结:原来这些用过后的食品还有清洗的神奇本领呢!更重要的是用它们清洁物品对环境没有污染。三、体验环保操作的乐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1.选择相应物品,操作体验2.结合图片,讲解操作结果3.探索更多的神奇清洁剂,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东西,它们不但能把难洗的污渍很轻松的去掉,而且还不会污染环境。请你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

9、环境。活动延伸:1.在生活中再次尝试用这些食品来清洗合适的生活用具。2.探索生活中更多的神奇清洁剂,了解其清洁功能。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交往合作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第一次的探索,应用了电脑多媒体、实际操作,还利用了现场教师资源让幼儿做小记者采访。2交流讨论法:活动中让幼儿交流谈论,能更好地拓展幼儿思维,解决问题。3尝试法:陶行知说:教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

10、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到后来都能掌握知识,还在体验中获得乐趣。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清洁剂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环保清洁剂的乐趣。(4)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辩论会含反思活动背景: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更不能离开社会而发展。社会环境中的首要和核心因素是人。而“生存教育”在现行的幼儿素质教育活动中,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述农夫和蛇的故事,教

11、学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的议论立刻炸开了锅:“我遇到这条冻僵的蛇就打死它。”“我看到了,就跑掉。”“我才不高兴救他呢?”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说到:“为什么不救它,它其实也很可怜的!也需要帮助的啊!老师不是说过我们要乐于助人的吗?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吗?”一场争论由此而引发。确实如此,在现在的社会上存在着现实与传统之间的矛盾,平时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乐于帮助别人,要向有困难的人献出爱心,但是有时侯却是事与愿违,反而把孩子们给弄糊涂了,“难道帮助别人有错吗?”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

12、我们就以“如果有陌生人向你求助,我们小朋友该不该帮忙?”为主题,展开一次大讨论。希望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发表意见,培养孩子们的质疑精神,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活动目标:1、萌发与树立生存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分辨是非的能力。2、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特殊情况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3、拓展思维方式,培养质疑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正反两方(全班幼儿都参与本次活动,共同收集资料,

13、正方双方商量讨论并推举参赛选手。)2、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本次活动,与孩子共同收集资料,为孩子们出谋划策。3、雷锋的照片,音乐磁带,报纸。活动过程:一、主持人介绍辩论会的论题和辩论的双方。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引起孩子们辩论的兴趣和愿望。二、正反双方进行立论陈述:1、正方一辩陈述观点。2、反方一辩陈述观点。3、正方二辩陈述观点。4、反方二辩陈述观点。5、正方三辩陈述观点。6、反方三辩陈述观点。三、攻辩阶段:互相选择对方辩友进行攻辩。四、自由辩论: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辩论,教师及时的提醒幼儿注意尊重对方的发言,控制自己的情绪。五、总结陈词:分别由双方的四辩总结双方的观点。六、教师总结:作为正反双方的小朋友

14、说的都很有道理,正方的小朋友们认为: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我们小朋友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向雷锋叔叔学习,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爱是人们最高尚的情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所以当陌生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小朋友应该帮忙!而反方的小朋友他们认为,我们的年纪小,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能随便得去帮助别人,如果轻易地去帮助别人可能会越帮越忙,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所以,陌生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帮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赛场上我们是竞争对手,在生活中我们是亲密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拉拉小手,拥抱一下吧!活动反思:一、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始终是以研究者,支持着,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充分地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本次辩论活动中,孩子们显得非常的兴奋,积极的收集资料,希望自己能在辩论会中露一手呢!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浏浏小朋友也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陈述了自己观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培养了孩子们的质疑精神。记得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家长也很疑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够参加辩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呢?结果让家长大吃一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