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笔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6925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炮制》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炮制》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炮制》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炮制》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炮制》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炮制》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炮制》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2、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3、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第一节 概述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分三种商品形式: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炮”字

2、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雷 敩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缪希雍炮炙大法 炮炙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3、陈嘉谟本草蒙筌 制造中药炮制的起源: 李时珍本草纲目 修治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张仲岩修事指南 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中药的发现和应用 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中药炮制发展本草著作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春秋战国宋代(B.C.7441279)炮制技术起始和形成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止出血者燔发”2黄帝内经不 详战国至秦汉从中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治半夏”“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4、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3神农本草经不详汉代(东汉末年)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对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真伪鉴别有些概括书中总结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的基础4金匮玉函经张仲景东汉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 阐明了药物粒度与药效的关系5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梁代)(502-536年)第一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法;又创诸病通用药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记载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内容6雷公炮炙论雷敩南北朝(刘宋)我国第一部炮制专

5、著,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载药300种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广泛运用辅料炮制药新修本草7唐本草李绩苏敬唐代(公元65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全书54卷,载药850种,新增药114种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药学成就,图文对照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本草拾遗陈藏器唐代 (741年)10卷,收载唐本草未载药物692种根据药效分列10类,成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8证类本草唐慎微宋代,金元时期(1108年前)全书31卷,载药1746种,新增500余种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创方药并收,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9太平圣惠方王怀隐北宋

6、(992年)始载乳制法;强调炮制的重要性10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陈师文宋代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门讨论炮制技术金元、明时期(12801644)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11汤液本草王好古元代引李东垣“用药心法”,并有“去湿以生姜,去上隔痰以蜜”的记载12十药神书葛可久(首提炭药止血)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理论,“十灰散”为其著名方剂13本草蒙筌陈嘉谟明代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14本草纲目被誉“东方百科全书”李时珍明代(1596年)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374种,药图1109幅,附方11096条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为古代最大型的药学专著17世纪传到

7、国外,译成多国文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百科全书15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将前人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清代 (1645炮制品种与技术扩大应用时期16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载了232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系统的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17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清代(1765年)除各种炮制方法外,还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炒炭存性)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如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对纲目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重要的修订现代 (1911炮制振兴和发展时期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中药炮制法

8、汇典等整理了各种炮制经验 炮制研究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编写了各类炮制专著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药品管理法和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省部(局)级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标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大多制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作为各地饮片生产、经销部门的执行依据。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2、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3、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清代修事

9、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这段话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疗效的关系。强调了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炮制品药性的改变以及炮制品的选择应用,以对症下药,取得疗效。一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二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柏子仁润肠通便、心安神。生品有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多用于肠燥便秘。若用于心神不安、虚烦失眠的脾虚患者,则需将柏子仁制霜,消除呕吐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三炮制品种的选用,明确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用药时应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生理、病理、脏腑的属性、喜恶等各种因素。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

10、效 3、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1、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 4、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2、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5、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一、制药原则 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相畏(/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

11、用 【生姜制半夏/南星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注: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经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黄连/栀子苦寒,经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2、经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

12、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为“从制”3、经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生地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变甘温之品,具滋阴补血的功效。天南星(温热)胆南星(寒凉)二、对升降浮沉的影响1、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2、辅料有影响,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生黄柏,功在沉降,清下焦湿热;酒黄柏,藉酒的甘辛温升浮之性,清上焦之热。3、生升熟降。【生莱菔子能升能降 生品以升为主,可涌吐风痰 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

13、消食除胀。三、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如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盐制入肾等【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入肺、胃经;干姜,温脾胃,回阳救逆,适应心经疾病;煨姜,和中止呕,主入胃经。2、增强药或改变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唾、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知母入肺、胃、肾经,清肺、凉胃、泻肾火;盐炙后则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青皮入肝、胆、胃经;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四、对药物毒性的影响“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甘草制法半夏。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一、提高方剂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