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考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6911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机工程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机工程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机工程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机工程学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体测量包含那些内容:1、形态参数的测量2.活动范围参数的测量3.生理学参数的测量口 4.生物力学参数的 测量2、掌握人体测量的参照系: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 2. 冠状面 3. 水平面 4. 眼耳平面测量基准轴:1. 铅垂轴 2. 矢状轴 3. 冠状轴3、百分位数概念、计算: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一个界值,以符号 PK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将总体或样本的全部测 量值分为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等于或小于此数,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此数。最常用的 是第 5、 50、 95 三个百分位数, 分别记作 P5 、 P50、 P954、H 点的定义及其意义:H 点,即胯点( HipPoint

2、),指人体身躯与大腿的铰接点。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确定汽车车身或驾驶室内部人机界面几何尺寸关系时 , 常以此点作为人体的定位基准。5、掌握人机系统中的感知响应过程、感知觉含义、基本特征: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 经传入神经传给大脑皮层进行信息处理,神经中枢作 出的决定经传出神经下达给运动器官而作出人体运动响应,这就是人的感知响应过程。1.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在生活或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 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

3、立的感觉存在。所以,在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 “感 知觉”感觉的基本特征:1 、适宜刺激 2. 感觉阈值 3. 适应性 4. 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 6. 余觉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 性)5.错觉 (轻重错觉,形状错觉)6、什么是最佳视距:视距是指眼睛至被观察对象的距离。一般应根据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间选择最佳视距。7 、暗适应与明适应概念:眼睛从亮度大的观察部位转移到亮度小的观察部位,或者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 眼睛不能一下子就看清物体,需要经过

4、一段适应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这个适应过程称为 暗适应。相反的情况和适应过程,称为明适应。8 视错觉及其产生原因、如何利用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颜色时,所得印象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称为视错 觉。视错觉可归纳为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和物体运动错觉三大类。视错觉原因:当人眼的视网膜受到光刺激时,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反应,而 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光线对人眼的这种影响,从生理学角度称为视网膜诱导场, 诱导场的存在会使视物时得到的视觉映像与物体的实际状态存在差异,这就是产生视错觉现 象的原因。 视错觉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引起的对外界事物的错误知觉,在人机工程设计中可以利用

5、或 夸大视错觉现象,以获得满意的心理效应。例如: 交通工具客舱或操纵室的内部装饰设计, 常利用横向线条划分所产生的视错觉来改善内部空间的狭长感,使空间显宽;利用纵向线条 划分所产生的视错觉来增加内部空间的透视感,使空间显长。利用色彩的重量错觉, 将包装 箱的外表面作成白色或浅色, 可以提高装卸搬运工人的作业工效。9、视觉的运动规律:(1) 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也比沿垂直方向运动更不易疲劳。(2) 视线的移动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往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3) 人的眼睛对水平方向的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的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 多。(4)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

6、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象限的观察最优,其次为 右上象限、左下象限,右下象限最差。(5)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不可能一只眼转动而另一只眼不动, 也不可能一只眼 睛看,而另一只眼睛不看。10 、触觉编码方式:1、大小编码 2、形状编码3、位置编码11 、两点阈概念、如何根据其判断疲劳程度:人不仅能够区分出刺激作用于皮肤的部位,而且能够辨别出同时受到刺激的两个点之间相隔 的距离。但是,如果皮肤表面同时受到刺激的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则人将感受到只有 一个刺激点。将两个刺激点分开到一定程度,人就会开始感受到有两个分开的刺激点,这个 刚刚能被感知有两个刺激点而不是一个刺激点的雨点之间的

7、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测法:采用两个距离很近的针状物同时刺激皮肤表面,当两个刺激点间 距小到刚刚使被试者感到是一点距离时,称为两点刺激敏感阈限。疲劳作业时,会导致感觉 机能迟钝,因此可以根据这阈限的变化来判断疲劳程度。12 、人体的动作速度有那些规律:人体躯干及肢体在水平面的运动比垂直面的运动速度快; 垂直方向的操纵动作,从上往下较从下往上运动速度快; 水平方向的操纵动作,水平方向的前后运动较左右方向运动快,旋转运动比直线运动灵活; 顺时针方向操作动作比逆时针方向操作要快;一般人右手较左手快,同时右手向右较向左运动快; 向身体方向的运动较离开身体方向运动要快,但后者准确性高。

8、13、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如何设计仪表板:(1) 确定操作者与显示装置间的观察距离。(2) 根据操作者所处的位置,确定显示装置相对于操作者的最优布置区域。(3) 选择有利于传递和显示信息、易于准确快速认读的显示器型式及与其相关的匹配条件 (如颜色、照明条件等)。14、 车辆驾驶员眼椭圆的概念及其应用:运用统计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驾驶员的视点分布规律 , 发现车辆驾驶员的视点分布图形是呈 椭圆状,故称为驾驶员眼椭圆。(1) 风窗玻璃刮扫面积和部位的确定(2) 车身 A 立柱形成的盲区(3) 车内后视野的确定15 、改善车辆视认性的途径有那些:1、驾驶室人机界面的合理设计(1) 提高车内视觉显示装置

9、的视认性(2) 扩大车外直接视野范围a. 前方视野b. 前上方视野c. 动态前方视野d. 侧方视野e. 全周视野2、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良好视野的技术措施(1) 、刮水、洗涤(2)、除霜、除雾3、提高夜间视认性的技术措施:(1) 、车辆设计和使用中保证前照灯的正确配光性能(2) 、改善前照灯的使用性能4、增强视认性的辅助信号灯(1) 制动灯(2)转向信号灯(3)前位灯和后位灯(4)示廓灯(5)倒车灯及倒车报警器(6) 危险报警闪光灯5、高新技术的应用16、 操纵装置的概念及功能:人机系统中, 操纵装置是指通过人的动作(直接或间接)来使机器起动、停车或改变运行状 态的各种元件、器件、部件、机构以及

10、它们的组合等环节。其基本功能是把操作者的响应输出转换成机器设备的输入信息 , 进而控制机器设备的运 行状态。17 、影响最优操纵力的主要因素:(1)操纵器的结构型式及其位置(2) 人体的姿势(3) 操纵器的性质和使用要求(4) 静态施力操纵(5)操纵器的用力梯度18、 汽车作业空间设计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 作业空间设计必须从人的要求出发,保证人的安全、健康、舒适、方便。(2) 从客观条件的实际出发,处理好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经济诸方面的关系。(3)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特性,合理布置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4) 按照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重要程度进行布置。(5) 按操纵装置

11、的使用频率和操作顺序进行恰当布置。(6) 按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功能,将功能相同或相互联系的装置布置在一起,以利于操作 者操纵和观察。(7) 作业面的布置要考虑人的最适宜的作业姿势、操作动作及动作范围。(8) 注意安全及人流、物流的合理组织。19 、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坐姿、坐压分布):舒适的坐态生理,应保证腰曲弧形处于正常自然状态,腰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从上体通向 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保持血液正常循环。因此,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离靠背向前移, 使上体略向后倾斜,保持体腿夹角在90115之间,小腿向前伸,大腿与小腿、小腿 与脚面之间也有合适的夹角。20 、骨盆腰椎复合支撑概念:脊柱在自然状态

12、下呈S形曲线,腰椎构成前弯。胸椎、腰椎和骨盆之间是非独立的,各自的 运动和曲线状态都会产生相互影响。21 、人体的振动特性:1) 振动向人体的传递特性,取决于振动的频率构成。其变化规律随加振方向和人体姿势的 不同而不同,垂直振动在4Hz左右有明显的共振点,立姿前、后水平振动在1Hz以下时,振 动传递率随频率的增加而直线下降;超过1Hz后基本上为定值,没有共振点。坐姿左、右水 平振动的传递串随频率的增高而降低,说明人体左、右方向是非常柔软的。2) 垂直振动和前、后水平振动的传递率,立姿均明显低于坐姿。这说明人的腿部是吸收振 动的重要缓冲器。3) 人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和处于放松状态时的振动特性有

13、较大的差别。肌肉紧张时共振 点的峰值变低,但高于共振点的频率下,振动传递率却要变高。这说明由于肌肉紧张,人体 的阻尼系数要变大。4)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之间的联结具有非线性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并且这种特性在振动过程 中是变化的(例如,人体的刚度随位移振幅的增大而降低)。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非恒定的 振动系统,它作为一种生物机械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着自动调节的功能。5) 人在坐着工作时的抗振性能要比在站立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这样的硬弹簧更易受到损 伤,胸腹系统中体积、质量比较大的胃也较易受到振动的危害。因此,仅从纯机械观点看, 车辆驾驶员也最容易产生脊椎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22 、汽车振动到人体的传递与哪些因素有关?避免共振的措施 :机:1)座椅2)脚踏3)方向盘 人:1)神经系统 2)骨骼系统 3)颅骨 在汽车和人之间设置合适的阻尼系统。阻尼过小不能隔离低频振动,阻尼过大则不能隔离高频振动。由于人的固有频率属于高频,所以阻尼不宜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