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6731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课 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2. 探究果实的作用。重点难点: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二、新课(一)观察结果的过程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二)果实里藏着什么?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

2、实物。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4)归纳小结: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社区或郊外)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四)讨论: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课本

3、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五)网上学:有趣的果实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后记:了解了果实的结构。探究了果实的作用。 第二单元 无

4、处不在的微生物第六课 酸奶秘密过程与方法: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5、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教学过程设计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2

5、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

6、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6教师小结: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繁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认识

7、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学生交流。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7教师小结: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

8、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第七课 发面的学问教学目的: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 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重点难点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本图片。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发面的学问(板书课题)。二、新课(一)发面团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向学生

9、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讨论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小结: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二)认识酵母菌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三)霉菌生长的环境(出示书中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

10、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物体上面的“霉”是什么样子的?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小结: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四)蘑菇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几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毒蘑:食用蘑菇:金针菇、香菇、鸡枞、竹荪、猴头菇、羊肚菌、银耳等。有毒蘑菇:毒伞、白毒鹅膏菌、臭黄菇、毛头乳菇等。(五)网上学: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讨论,把自己找到的细菌与真菌的图文资料贴到讨论区,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细

11、菌与真菌,了解它们的利与弊。 第三单元 奇妙的电与磁第八课 电路的研究 教学目的:1. 认识简单电路。2. 知道开关的作用。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4.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重点难点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本图片。师:如果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灯泡就会亮起来,因为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后,电池、导线、灯泡组合成为一个电路,灯泡就会亮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板书课题)。二、新课(一)让灯亮起来1)利用课本图中的材料,让灯泡亮起来。

12、请学生尝试动手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同时,在书上“我的连接图”框中画下电路连接简图,小结:这样一个闭合回路就是一个简单电路。2)如果要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应该怎样连接?有多少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把你的连接方法用图画表示出来,记录在p46面的“我的发现”里。(二)开关加在哪里?1)电路中的开关就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开关加在哪里?先画个电路图就会显而易见,把你的连接图记录在p47面的“我的连接图”里。2)你还见过哪些种类的开关? 指导学生阅读p47最后一段。(三)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演示:在一个带开关的简单电路中,拆下开关,把橡皮等物体接在开关原来的位置,灯泡还会发光

13、吗?用其他物体替换又会怎样呢?把实验结果记录在p48面的“实验记录”里。小结:能令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四)制作数学游戏机出示课本图。1)数学游戏机背面应该怎样连接线路,才能让它能正常使用?2)根据电路原理和公式的连接需要,设计连接方式。(五)安全用电指导学生阅读p50面,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为什么要注意用电的安全,并且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1. 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2. 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3.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清洁电器时要先断开电源。4. 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

14、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能力要求活动1让灯泡亮起来利用导线、电池分别让1个灯泡和2个灯泡亮起来观察、分析、比较活动2开关加在哪里?利用开关控制灯泡的亮与灭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活动3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检验不同材料是否容易导电观察、实验、记录 整理、 分析扩展: 利用电路知识,设计科学小制作资料: 安全用电,知道怎样才叫安全用电,收集信息、交流第九课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目的:1. 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2. 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3. 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重点难点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本图片。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里面是不是有磁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有趣的磁现象(板书课题)。二、新课(一)磁铁能吸起什么?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及由铁制成的物体。(二)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磁铁的两端有很强的吸力,这里的磁性最强。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这是因为“北”的英文单词是“North”,“南”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标字母N,指南的一极标字母S。(三)两块磁铁的探究磁铁能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