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6607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二O一八年五月项目名称: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防护院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214号1、规划背景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东与陕西宁强县、广元利州区接壤,北与甘肃武都、文县接界,南连江油、剑阁县,西邻绵阳平武县,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于1949年建立青川县人民政府,1985年划归地级广

2、元市,青川县现辖11个镇、23个乡、2个民族乡、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幅员面积3216km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川县城市发展进程已超过预期,现行的10版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青川县城市新的发展。为指导青川县的城乡建设与发展,全面贯彻党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践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2016年11月,四川省住建厅组织召开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审查会,会议原则通过实施评估报告,2017年3月,省政府原则同意青川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此背景下,受青川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

3、究院于2017年正式承担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修编工作。为进一步完善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正确把握青川县的城市定位、发展方向及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按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青川县应对该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宏观决策服务。按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的要求,青川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于2017年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对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4、2、规划概述规划期限:2016-2035年规划范围:规划包括城县域(城市规划区,3216km2)以及中心城区(26.4m2)两个层次。总体发展目标:贯彻“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思路,坚守生态底线,使得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严格保护和优化;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全产业、全要素、全空间、全季候、全社会”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格局;发展生态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扶贫攻坚战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最终实现安全、宜居、可持续发展

5、的全国“生态文明强县”总体目标。县域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三轴串四片,三心七节点”的县域空间布局结构。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核四区”的产业布局结构。一轴:乔庄至竹园一线依托剑青路形成青川经济发展轴;一带:青溪、三锅、乔庄、木鱼及沙州一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沟谷地形构建青川农旅互融经济发展带;三核:乔庄为县域经济产业核心,竹园为工业发展核心,青溪为旅游业发展核心;四区:按照县域发展分区,以唐家河青溪、县城、白龙湖及竹园为中心分别形成西部、中部、东部及南部产业发展区。中心城区规模: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3万人,远期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4-5万人;城市用地

6、规模: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8km2,远期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6km2。城市性质:全国生态康养旅游样板城镇,灾后重建典型示范城镇,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山水园林城镇。3、规划实施的必要性一、宏观政策背景及要求(1)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乡村发展之路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川县应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广大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导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村现代化进程。(2)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

7、化升级“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青川县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并作为贯穿发展全局的思路。关键依托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青川的绿色崛起。(3)遵循国家“全面脱贫”要求,加快扶贫工作开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

8、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青川县应顺应国家扶贫工作积极开展的形势,从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扎实做好支撑工作,确保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4)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在新时期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充分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推动城市科学合理发展。青川县应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以青川发展的客观

9、情况为基础,是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并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最终构建合理高效的空间系统。(5)落实美丽四川建设部署,加快青川绿色崛起步伐2016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构建新型城乡体系等要求。青川县资源禀赋良好,环境优美,应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主动以建设“美丽青川”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二、城市自身发展面临新需求(1)生态旅游发展需求。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理念

10、,县域层面已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东河口3 个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和众多新兴景点,县城成功创办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要求青川以更高的标准来制定旅游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资源进行统筹部署。(2)绿色产业发展需求。青川绿色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名优茶叶、绿色山珍、木本油料、风景银杏、优质药材、生态养殖六大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品牌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电商发展基础,青川需要合理安排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特色化发展。(3)县城空间优化和拓展需求。为更好将县城建设AAAA级景区,营造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实现乔庄和黄坪一体化发展,县城的空间发展框架需要

11、再优化,更好统筹城镇与山水空间,合理组织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4)城市规划领域技术革新的要求。从规划工作的技术层面来说,新的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12年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审视和完善城乡规划的通知均对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若干修订增补条款。其中着重要求突出正确的规划导向、设定和控制城镇开发边界、把握好城镇空间的总体结构、控制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对历史文化或地方特色的保护等方面内容。依照新的法规、规范、标准、要求,“10总规”已不能满足规划应达到的编

12、制要求,城市发展与建设急需符合新法规、规范、标准要求的规划作指引。三、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区域交通设施改善。西(安)成(都)高铁客运专线已经通车,并在青川金子山乡设站,大大改善了青川的对外交通条件。规划新增广平高速,纳入了青川县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预计近期将开工建设。区域旅游发展升温。四川省和广元市均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广元市明确要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城市”,青川旅游资源丰富,在省域旅游格局中青川紧挨宝成-成昆沿山旅游发展走廊,位于大九寨旅游高山草原发展翼和秦巴高山峡谷旅游发展翼相交区域,旅游区位良好。蜀道纳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预备名单,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穿越青川境内,青川是蜀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

13、部分,这为青川未来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四、区域旅游发展升温带来机遇四川规划形成“一廊四环、五线十区”的省域旅游空间结构,青川紧挨宝成-成昆沿山旅游发展走廊,位于大九寨旅游高山草原发展翼和秦巴高山峡谷旅游发展翼相交区域,旅游区位良好。蜀道申遗,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穿越青川境内,这为青川未来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五、有利于解决上轮规划的不足,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规划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研究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协调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的关系,进一步突出能够代表青川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构建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质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10

14、总规”县域统筹规划布局的内容存在缺失,利于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科学引导;老城区受地震断裂带影响的待调整用地功能未明确,需要结合最新的地勘材料和相应管控要求进行落实;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与实际情况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修正;目前已接近“10总规”的规划期限年,需要对青川未来的城乡发展做更长远考虑。新一轮城市总规的实施,一方面可解决现行规划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解决城市未按现行规划实施而引起的问题。在提倡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新的城市总规将进一步贯彻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原则,力图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4、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青

15、川县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足以支撑城市发展至远期规模,加之过境水资源对该县可利用水资源量的贡献,城市发展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在区域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从水环境容量角度,按总规提出的城镇化率、经济目标,青川县至2020年、2035年,县域和竹园水环境可以支撑城市发展;但乔庄镇水环境无法支撑城区发展,氨氮容量是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乔庄镇是青川县的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居住生活等的中心,人口密度较大,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而主要过境水资源乔庄河在枯水期的流量又很小,在乔庄镇规划范围内乔庄河河流长度较短,这些原因导致乔庄镇水容量无法承载其发展。鉴于青川县中心城区乔庄镇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水环境容量的差距并不大,建议青川县采取提高近期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尽快实施乔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扩建和提标改造、加快“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建设进程、适时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来解决青川县中心城区的水环境制约问题。从总量控制角度,经预测,按照本轮规划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规划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大气环境:青川县区域大气环境的SO2、NO2、PM10尚有一定剩余环境容量。经分析,规划远期县域、乔庄镇、竹园大气污染物SO2、NO2、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