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6498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蒲公英教学设计第1篇:金色的蒲公英教学设计(推荐)14、金色的蒲公英 课前分析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说服女儿接受更换角色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关爱,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文章的一开始写“我”参加一次戏剧表演,本来要演的角色被别人代替,自己只能演叙述者。正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借蒲公英花的事,让我明白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美丽,都给人带来快乐;同样,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同等重要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妈妈对我成长的关怀。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选用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下册14课金色的蒲公英教法阐述: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爸妈在孩子成长中

2、点点滴滴的用心,让学生去品析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学法指导:在学习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在书上作批注、画插图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感。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妈妈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

3、都见过蒲公英吗? 你喜欢她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金色的蒲公英看看她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边读边掌握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后第一题:“我”在念小学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3、读完课后说说你的想法。4、重点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5、指名读课文。三、深入读文。1、默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叙述“我”的经历。妈妈假说要拔掉我喜欢的蒲公英,从而借机机对我讲明道理: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

4、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从“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妈妈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3、分角色朗读对话。四、拓展延伸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五、指导书写1、“励”字的左半边不要写成“历”。2、“卷”字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匕”和“已。”3、“肃”字的笔顺是: 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述性散文。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

5、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感知妈妈教育女儿是借物喻人,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在研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讲讲你读懂了什么?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体会到父母爱孩子的良苦用心第2篇:14 金色的蒲公英教学设计14 金

6、色的蒲公英教学设计深入读文,品词析句,从细微之处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2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勾出来并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妈妈和风细雨般的充满智慧和温馨的爱。)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独立思考,并在班内交流。(提示: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2师:同学们,当妈

7、妈发现女儿因为演出的事而不高兴时,为什么不直接讲道理,而是和她讲养花的事?(再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感受妈妈和风细雨般的充满智慧和温馨的爱。师:孩子们,妈妈的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从妈妈的话中感悟到了那些道理?生1:花有玫瑰和蒲公英等不同品种,人有公主和叙事者等不同角色。生2:玫瑰和蒲公英各有各的美丽,公主和叙事者各有各的作用。生3:玫瑰和蒲公英都能给人带来快乐,公主和叙事者不同的角色都能给人带来艺术享受。3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

8、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4分角色朗读对话第3篇:金色的蒲公英的教学设计(版)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

9、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初读课文,理清时间线索,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第一课时)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掌握生字读音的同时思考:“我”在念小学的时候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2、读完课文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会读并能组词,讲解学生易错的字。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理清时间线索,并能

10、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三、深入读文,品词析句,从细微之处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勾出来并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独立思考,并在班内交流。(提示: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3、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

11、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4、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气这是一个发散性话题,要尊重和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只要能就相关的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四、拓展延伸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是一次和家长之间的口语交际。五、指导书写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第4篇:金色的蒲公英14 金色的蒲公英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12、71-75页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其中的多音字“角”的读音,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文做铺垫。2.通过对“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意?”这一问题的勾画、批注、谈体会,深入文章的中心。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述影响作者一生一

13、段难忘的经历。体会妈妈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教学难点:复述影响作者一生一段难忘的经历。体会妈妈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71-75页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

14、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四、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初读课文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设计意图: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5.指名读课文。 深入读文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1)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2)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3)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