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练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64280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过秦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过秦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过秦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过秦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秦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练习一、双基夯实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藩篱(fn)蒙恬(tin)B逡巡(qn) 锋镝(d)墨翟(zhi)C谪戍(zh) 鞭笞(ch)黔首(qin)D户牖(yu) 棘矜(j)赢粮(yn)【答案】C(A.恬:tin;B.翟:d;D.赢:yn)2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答案】B(这里指金属)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C据亿丈之城

2、,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答案】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履至尊而制六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 B/C/ D/【答案】D(名状/使动/名动/形动)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D(都是被动句)6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

3、绳。形容房屋破旧。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答案】A7按要求默写课文。(1)文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_(2)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_写他对内政策的句子是:_【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

4、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8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揭露_,指出“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答案】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古讽今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从“始皇既没”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见课本。9语段是在秦“余威震于殊俗”的背景下极写陈涉之弱,那么,我们探讨两个问题:(1)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极写了陈涉之弱?_(2)这样极写陈涉之弱,在表现上有什么作用?_【答

5、案】(1)采用对比手法,陈涉地位和九国之君比,尊卑悬殊;武器和九国之械比,利钝大别;部众和九国之师比,众寡极异;谋略与九国之士比,智愚径庭。(2)前一段写陈涉起事之易与前文诸侯攻秦之难遥相映照,后一段从多个角度与九国互为对比,都是为结论蓄势;陈涉如此之弱而亡秦,“何也”这提问则必然而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霆震空般有力。10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_【答案】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11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B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

6、为论据,用反衬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C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答案】C12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

7、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答案】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1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2,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

8、。”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后复侮慢于表

9、,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注】1岑牟、单绞:鼓史等着的服装。2渔阳:鼓曲名;参挝:击鼓之法。(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0、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称述于曹操数:多次,屡次B次至衡 次:依次C顾此人素有虚名 顾:想,考虑D祖主簿素疾衡 疾:恨,嫉妒【答案】C(“顾”应为“但,但是”。)14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次释余服,裸身而立数称述于曹操以杖捶地大骂文无加点,辞采甚丽而衡素相轻疾A BC D【答案】B(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表现其才能;是孔融的行为。)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很有才辩。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脩交情很好,孔融虽然和他年龄相差较大,但还是很爱惜他的才华。B孔融多次在曹操面

11、前称赞祢衡,曹操也很想见祢衡,但祢衡一向轻视、恨他,就声称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见曹操。C祢衡擅长击鼓,被曹操召为鼓史。在一次击鼓表演时,祢衡没有按规定换上鼓史的衣服。在受到下吏的呵斥后,祢衡当场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地站在堂上,一点惭愧的表情都没有。D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够周全,就生气地将奏章撕毁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写了一份言辞可观的奏章。刘表看后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祢衡了。【答案】D(原文不是刘表与诸文人草写奏章赞美祢衡,而是刘表与诸文人极尽自己的才思写的奏章言辞不合祢衡的意。)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译文:_(2)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