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5638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戎马戍守戊戌清规戒律B坼裂申诉分析风驰电掣C眼眸牟取谋生未雨绸缪D祠堂伺候伺机有恃无恐解析:选C。A项,rn /sh /w /ji ;B项,ch /s /x /ch ;C项,均读mu ;D项,c /c /s /sh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解忆长安未解:还不晓得B只缘恐惧转须亲 转:更加C映阶碧草自春色 自:自己D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济:开创大业,济国安时解析:选C。C中的“自”应解释为“白白地”。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共同倚窗望月,让月光洒在我俩身上,泪

2、痕消失。B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春日里,我独自不声张地行走在曲江的深曲之处,泣咽声堵。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已宫门紧锁,萧条冷落,堤岸上依依袅袅的柳丝和在水中抽芽返青的新蒲,却不知为谁而绿?D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你提防远方客人的到来虽然是多虑的,但真像回事似的插篱笆禁止别人打枣未免过于认真。解析:选D。这句诗的意思是:她疑惑你将不让她再打枣子,这当然未免于多虑,可是你马上插起了篱笆,也就使她当真了。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

3、可过时。”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A BC D解析:选D。根据“原本”和“但”,可知相连,说野宴应在春季最好,接着下面就应说明原因,所以后接。答案即出。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5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

4、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1)作者从下列方面劝告吴郎: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更应该体贴。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2)这种劝告说法,措辞委婉,入情入理。6在这首诗中,诗人向吴郎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答:_答案:诗人由普通的打枣小事,联想到广大人民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并为此涕泪横流。同时也是向吴郎、向广大尚处于战乱中的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此艰难岁月之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塑造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

5、伤世的伟大形象。(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7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愁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8颔联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奇壮观景象,颈联写的却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

6、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情感。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9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_答案: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

7、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形象。10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 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人物欣赏与赞美。“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人物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写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忧世情怀。(二)(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

8、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_解析:首句总写李白诗歌当世无双,次句赞其思想卓尔不群,三、四句评价其诗风。答案: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的风格,清新、俊逸。1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_解析:结合注释可知,“渭北”和“江东”是杜、李二人此刻所在地,

9、两个地名对举,意在表明彼此的牵挂,再结合诗题中的“忆”,便不难分析出作者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表现手法可以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切入,也可以考虑联想、想象或象征、拟人、对偶手法的运用。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解析:“构思脉络”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可结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并参考11、12小题作答。答案: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四、语用创新142012年,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10、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剧组决定把杜甫搬到电视屏幕,将以30集的篇幅把一个有血有肉的杜甫再现给世人。请你依据你所了解的杜甫,说明拍这种文化电视剧的意义。答:_答案:(示例)我们国家的电视剧总得有点追求文化品位的东西,我觉得对电视剧,包括电影,总得有一种修正。我想我们应该拍个有品位的电视剧,当今社会太需要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上,选择最具有永恒价值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真正文化自信的标志。电视剧杜甫拍摄的成功将能够触动今天时代精神跳动的脉搏,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15提取下列材料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40字内)“国学”一说,

11、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答:_答案: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儒学、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或:“国学”是指中国文化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