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5170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 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 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 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 群体。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 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关键词:职业危害 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 生理危害 对策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 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 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 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另 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

2、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 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因此,针对 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 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 显得尤为重要。一、手术室存在的职业性危害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 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为增加。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 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 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而 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肝2%40%,丙肝3%10% , 爱滋病(AIDS )0.2%0.5

3、%。乙肝病的致病性强,般0.004ul 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2 化学性危害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 性较差,工作期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时间长、种类多、使用 频率高。1.2.1 甲醛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易挥发气体,对人体 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据报道,甲醛浓 度超过0.6mg/m 3,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并 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如果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 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及肝脏损害。1.2.2 2%戍二醛一般用于器械的消毒、灭菌,溅到皮肤 上有强烈的刺激性,特别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胸闷、 头痛、皮肤过敏等症状。1.2

4、.3 环氧乙烷本品因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用品灭菌 效果好而广泛使用,但残留在医疗物品上的环氧乙烷对人体 有害。如不彻底排放,可以刺激眼和呼吸道,可致癌,引起 流产;吸入过量的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呕吐,意识障碍等急性 中毒症状,皮肤若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烧伤和冻伤。1.2.4 臭氧用于手术间空气消毒,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 激之一。易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 肺组织纤维化。1.2.5 抗肿瘤药随着肿瘤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抗癌药 用于手术中,往往在局部或全身用药。苯类药物在使用时可 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人体正常白细胞,易出现 白细胞下降、月经不正常、脱发等症状。还可通过胎盘运转,

5、 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可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此外,对 生殖功能亦有不良影响。1.3 物理环境性危害1.3.1 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在手术室内使用电 子仪器越来越多,有触电、灼伤等危险因素的存在。骨科手 术内固定器械的使用广泛,为病人安全常在术中定位照片, 手术室护士受到 X 线照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 X 线可致癌或 胎儿畸形等放射性损害。1.3.2 麻醉机排出的废气,主要是安氟醚,异氟醚等的 代谢产物。另外还有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 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 等。长时间呼吸诸多有毒气体,可引起人头痛、注意力不集 中、应变能力差、心情烦躁等。1.

6、3.3 噪声污染手术室内噪音来自于使用各种监护仪、 麻醉机、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的摩擦发生的噪音。手术室平均噪音应是6065分贝,但常达90分贝4, 是 8h 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 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二者同时发生,且互为因果。常可 导致反应迟钝、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焦虑、恐惧、愤怒或 抑郁等情绪变化。1.4 生理性危害1.4.1 因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长期超时站立,可致下 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易生下肢淤血,甚至可造成下肢静脉 曲张。长期不规律就餐,易引起胃部病变。1.4.2 协助医生给病人摆放和 /或维护各种体位是手术 室护士一项经常性体力劳动,加上长期奔

7、走造成肌肉关节损 伤;另外,搬动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伤和腰肌劳损。1.4.3 在整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术中全神贯注于手术 的配合,上身倾,颈部偏转,相对固定在20。80,术野离 器械护士越远,颈部偏角越大,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 肉、肌腱疲劳,受累的有斜方肌、颈类肌等,这些肌群长时 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 增生,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5。1.5 心理社会性危害1.5.1 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难免 存在或潜在差错或纠纷问题和隐患的袭扰。如:接错病人,手 术部位搞错,器械或敷料遗留于病人体腔等6。一旦发生 医疗纠纷,不但影响正常

8、的医疗秩序,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 神压力。1.5.2 手术室护士每天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危、高 风险、高强度、无规律性,加之家庭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以 及经济、子女问题等,造成工作和生活不协调,长期处于此 环境中易造成严重心理压力。二、自我防护对策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1.1 术前认真查阅病人病历,对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 别记录。1.2 做好自检,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 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粘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 接接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1.3 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在手术全程操作 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应置于弯盘内,不可 直接传递,避免误

9、伤任何一方。如在工作中不慎被刺伤,应 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 0.5%碘伏处理伤口,尽早检测抗体, 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接种疫苗1.4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分类处理有关 防止交叉感染物品,针头、刀片放入回收盒内。一次性用物 用 0.5%365 液浸泡、毁形。丢弃物品装入黑袋送焚化炉焚 烧,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2.1 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 取放物品时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迅速、准确。为减 少开启熏箱次,可由夜班护士根据当日上午手术次数集中开 启夹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来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2.2 接触 2%戍二醛

10、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和 腐蚀双手及减少吸入。消毒灭菌时,容器要加盖,尽量减少 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 的使用范围。加强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储藏的管理,以安全、 有效为原则。2.3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好,尤其还用于一次性用品灭 菌,应设有专用的房间和排放有毒物质装置系统,为了安全 性,灭菌后须将物品按规定放置一段时间再用。2.4 臭氧发生器换为定时自动开关的新一代空气消毒 机三氧消毒杀菌机,可以弥补紫外线、化学药物及熏蒸法 的缺陷,特别是灭活速度快,消毒率高。开机过程中工作人 员应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置层流手术 室。2.5 配置抗肿瘤药,应戴好

11、口罩、帽子、手套,开启安 瓿时应防止划伤手;配制溶液时应防止药物溢出。操作完毕后 及时洗手,治疗台用湿布擦拭。3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3.1 C 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 护。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 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参加人员进行 登记,次数均摊,避免身体短期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3.2 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 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漏。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的 分类安排手术间。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吸引管道应跟着 电刀走,避免烟雾在局部过高。关节置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 泥材料;腹腔镜手术,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

12、氧化碳容器及衔接 处,防止二氧化碳泄漏。3.3 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 对于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使用噪音小、功 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 保养。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 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做到走路轻、说话 轻、操作轻。4 生理性危害防护4.1 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 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放松减轻静脉 淤血。平时加强锻炼,减少静脉曲张发生。传递器械用物时, 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预防颈 椎病及腰背积累性损伤。合理、安排巡回手

13、术和上台次数 ; 手术时间过长时,可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调换位置,以缓 解疲劳与紧张心理,亦便于有规律进餐,但应做好台上物品 交班。4.2 熟悉手术类别及程序,充分准备用物,减少奔跑次 数。协助病人摆放体位时应请医生配合,减少体力消耗。5 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防护5.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严格 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保证抢救器械的完好率,这样既保护 病人的利益又保护自身的利益。5.2 加强心理训练,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客观工作环境 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同 事间真情相处,缓解心理压力。手术结束后,尽快地从紧张 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

14、心,使工作 和生活节奏有张有弛。三、小结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与自身防护,是一个引以为关 注的课题。笔者就相关问题作了以上阐述,针对手术室存在 的环境危害,特别是化学性、机械性及法律纠纷带来的压力 等提出讨论,并提出相应措施。通过加强规范操作,提高医 疗技术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目前,部分医院对手术室客观存在的职业性危害认识不足, 在如何防护上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现状亟待改变。参考文献1 吴红梅.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及环境污染的控制 .临 床护理杂志,2001,4(5):42.2 王英姿.浅谈手术室护士的损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现代 医药卫生,2003,19(5):611.3 薛岚,徐波,谢栓辉 .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 损害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59-360.4 樊波,贾鹏云.手术室的噪音污染及预防.临床医药实 践杂志,2003,12(1):63.5 赖海燕 .手术室护士应注意预防颈椎病 .中华护理杂 志,2001,36(2):139.6 刘凤云.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