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45010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委员会介绍委员会成立:2010年 12月能力要求:1、委员会成员对静脉输液有兴趣,并满足工作能力、教育经历和技术熟练程度要求;2、沟通的能力(与病人、家属、相关的医务人员沟通);3、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4、绩效提高(提高质量和效率)。工作宗旨:致力于建立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培训、培 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通过学术网络、专业发展来提供专业教育和获得相关信息的机会;完善静脉输液护理,促 进卓越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工作任务: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由组员汇总进行集体讨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 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工作目标:持续改进

2、静脉输液的质量和流程,提高专业价值观和成就感;全面普及和提高静脉输液知识和实 践技能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努力方向:使我院的护理队伍成为一支进去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学术氛围浓厚的护理团队。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时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 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输液 相关性感染等等,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1、安全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的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 患。做到人

3、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2、输液用具安全使用 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管、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这些用 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 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否则,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应立即更换。3、手卫生要求 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最主要的是污染的手,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做好手的清 洁消毒工作,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正确洗手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护士进行输液治疗时不准带假指甲(假指甲与感染的传播和爆发有关)。 给每一位患者输液前、后;从受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其他

4、部位前,均应进行正确洗手。4、药物安全使用 筋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确 保各环节质量安全。医嘱查对 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 2 人有声查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方可执行。打印输液瓶签、输液 卡,并由专人负责配制药液。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 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说明软 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 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

5、有关部门。瓶装溶液检查方法 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基本相同。方法:“一拧二晃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 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有无松动,如稍用力既有松动,该溶液则不准使用;二晃:轻轻晃动 瓶身;三照、四倒转同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准确张贴输液标签 按医嘱信息正确打出各输液标签,贴标签前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等信 息,确保无误后准确张贴。配药 配药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并根据医嘱所有的药物进行计划、排序。对 所配药物进行“十一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浓度、用法、性别、年龄、有效期及过敏史)无误 后严格按无菌操作配药并签名和时间,药液尽量做到现

6、配用。5 输液流程安全管理正确评估 护士在输液前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及文化背景,同时,根据输入药物 的作用、浓度及对血管损伤程度、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前安全管理流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输液过程安全管理 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确保输液安全。 穿刺成功或更换液体后安全管理 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根据输液总量、滴 速评估输液所需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巡视液体时做到“十查”查液体有无错误查液体剩余量查液体外观有无改变查病人体味是否 舒适查液体滴速是否合适查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查输液针头是否固定查输液部

7、位是否红肿查病人有无 输液反应表现查病人病情有无特殊变化更换液体 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相邻输入,两相邻液体质检用生理盐水间隔。 认真落实“三查十一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更换液体,未注册进修、实习护士所更换液体 时要在有执业资格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后并向病人解释 清楚后方可更换。检查将要接瓶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相邻二祖液体有无配伍禁忌等。液体更换完毕 在病人床旁边停留数分钟,调整滴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 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

8、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继续输入患 者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并按流程上报不良事件。对更换下的液体及输液器按 有关要求妥善处理,同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登记交班,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输液结束时 液体输入完毕,护士首先查对当天的医嘱,看有无新的医嘱未执行,确定无误后方可拔针。 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防止皮下溢血、淤血。嘱病人休息片刻再活动。6、脂肪乳剂输注注意事项 未乳化脂肪微粒主要存在于脂肪乳制剂中。研究表明:未乳化脂肪微粒时导致临床使用脂肪乳制剂治疗 时,患者肢体出现静脉炎最主要的原因。脂肪乳溶液未按规定时间输入,造成血液中脂肪分布的障碍,形

9、成脂肪滴。INS指出:250ml脂肪乳剂滴 注时间不少于3小时。单独输入的脂肪乳剂应于12小时内输完。7、输液泵的安全应用病情危重的患者,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且一位病人需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液,及选用输液泵输液。但是如输液泵使用不当则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因此,再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安装 滴数检测夹;输液管正确安装,更换液体后应重新设置工作模式和输液速度,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反复报警时暂 停使用;输液泵应定期检查和保养。8、预防输液相关性感染由于某些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

10、、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静脉置管时必 须做好一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时更 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保证其正常运行。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判定及处理(一)静脉炎:相关因素PH值界限值:PH8注:超过、低于界限值,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PH值力矩部分药物PH值5%GS、10%GS、50%GS 的 PH=%NS PH=5%NS PH=复方氯化钠 PH=醇 PH=低分子右旋糖酐 GS PH=多巴胺 PH=氨苄P PH=10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大于500mosM/L,会引起中度静脉炎大于600mosM/L,

11、则24小时后必定引起静脉炎5%NaHCO3 PH=10%KCL PH=420%甘露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药物阿奇霉素5-FU环磷酰胺长春新碱50%葡萄糖%盐水3%氯化钠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50%葡萄糖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肘部及上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分级及临床表现渗透压2806503526103523081030140010981190252695ml/分100-300ml/分 分 分等级临床表现0没有症状1穿刺部位出现红斑,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穿刺部位出现红斑及疼痛和/或水肿3穿刺部位疼痛及出现红斑条索的状痕/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穿刺部位疼痛及出现红斑条索的状痕/纹形成可触及

12、的静脉索长度大于厘米有脓液流出处理:1)对所穿刺部位应常规进行是否存在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的评估。2)如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有关,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就要暂停输液,并拔除输液通路3)任何被评为2级或更高级别的静脉炎发生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4)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以及伴随的干预手段、治疗、纠正措施以及宣教均应有详细记录。5)外周短期导管拔除后应观察穿刺部位48小时,以便发现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二)外渗 :指在输液过程中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级。等级临床表现0没有临床表现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厘米,皮肤 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

13、大处直径在厘米,皮肤发 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直径大于15 厘米,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 木感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 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15厘米, 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 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外渗的预防及处理预防1、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 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必要采用保护性约束,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2、血管的选择 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评估静脉

14、血管的弹性、粗细 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 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避免 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 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 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 保留置针头在血管内。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

15、,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 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5、做好宣教 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告知 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6、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出去胶布,快速拔针,在真贱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 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迅速拔出针头,但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 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直至不出 血为止,一般为5-10分钟,切记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 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处理一旦出现输液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