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446169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索: 美育是素养教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科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生物老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深化分析生物教材科学史内容中的审美元素,在中学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化。: 美育 中学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史美育也称审美教化,是一种根据美的标准培育人的情感教化,而美的标准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含意。当今,审美教化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建美的实力。为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育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化部于2019年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看法在深化课程改革总体要求中指出:要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课程教学是审美教化的良好途径和载体,生物老师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科学学问的教学渗透审美教化。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探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及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等。人教版中学生物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相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改变规律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介绍很多重要的观点和结论的形成过程。这些内容体现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即生物科学史,因此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般中学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强调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要求留意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究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讨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因此,生物科学史内容中蕴含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品德、思想教化的良好审美教化素材。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老师们经常忽视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化,更忽视利用科学史内容渗透审美教化,以致审美教化不能很好地开展。中学生物老师可以利用科学史内容从以下方面重视和渗透审美教化。一、转变观念,重视生物科学史教学近年来,由于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留意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使得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受到肯定程度的关

4、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生物老师在涉及科学史内容时只是匆忙带过。这与老师们没有从根本上相识生物科学史在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有关。由于迫于应付升学、高考,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赶进度,抓成果,只留意所谓重点学问的讲授,认为生物科学史仅仅是历史学问或事务,不是教学的重点,使蕴含在生物科学史中的教化价值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更别说在其中渗透审美教化。其实,在那些科学史的重要事务中,科学家进行科学探讨获得重要结论的过程就是探究和创新的过程,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逐步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批判性思维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此外,科学家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坚忍不

5、拔的精神是学生的良好榜样。因此老师应转变观念,充分相识到在生物科学史中蕴含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品德、思想教化的良好教化素材,充分了解教化的真谛,明白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学问,更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事实上在重视科学史教化问题上,不仅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多次出现与生物科学史相关的考试内容。所以重视科学史教学燃眉之急,身为生物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史的内容,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科学史教化。二、留意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老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学问与技能。老师应充分相识到自身专业素养干脆影响教学

6、质量。因此、应当把接受终身教化、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作为自身的一项长期发展规划。生物科学史学问是生物老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内容,老师必需留意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仔细分析教材,切实消化和体会相关科学史的探讨背景、试验设计原理、探究的过程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还提出:“对于标准中没有列出的其他生物科学史实也应留意引用。”因此,除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外,老师还应主动、主动地搜集生物科学史资料,拓展自身科学史学问的深度与广度。只有不断扩充、吸取新的学问与理念,才能有创新的视角与思维,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科学精神的美的熏陶。三、深化分析蕴含在生物科学史中

7、的“美”的元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在中学生物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内容,主要是以再现重要的生物科学探讨结果或结论的形成过程的方式而呈现的。启发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可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此外,生物科学史内容中还蕴含很多“美”的元素,如达尔文对植物向光性的探讨过程中不断质疑并求证,体现了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科学探讨看法之美;中国科学家邹承鲁等人在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试验过程中反复操作并验证,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之美;促胰液素的发觉过程中巴普洛夫敢于自我指责,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科学品行之美;孟德尔在对豌豆杂交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时,运用了统计学与演绎推理等方法

8、,体现了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的科学方法之美;科学家在构建DNA分子结构及磷脂双分子层模型中不断构建并验证,将抽象概念详细化,体现了精确、形象的科学模型之美;沃森与克里克在DNA模型构建过程中互帮互助,相辅相成,体现了科学探讨中探讨团队成员间坦诚相见、同舟共济的团结协作之美等。这些科学史内容都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良好素材。生物老师应深化分析蕴含在科学史内容中的“美”的元素,有意识地将这些“美”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将“美”的教化、美的元素,化作情感教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要留意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美”的实质,使学生在获得学问的同时,达到情感升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达成教化的真

9、谛,即为爱的教化或是完备人格教化。总之,生物老师应转变观念,重视生物科学史学习,在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史内容实现学问目标传授、培育学生探究实力的同时,分析科学史中“美”的元素,使之作为美育的载体,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看待问题,增加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育出道德情操高尚、科学文化素养扎实、身心健康又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创新人才。1杜春梅.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学术探讨,2019.2黄玲.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课程教化探讨,2019.3陈继慧.中学生物运用科学史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D.2019.4杨瑞林,王永胜.生命科学史的教化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9.5谷辉.运用生命科学史培育中学生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探讨D.2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