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4559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 体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体现。.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当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进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最大进展中国家,坚决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进展之路。 擦亮蓝天 走绿色进展之路 .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擦亮蓝天,许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爱护看成是给进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进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进展经济和爱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

2、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铁原子城市雕塑静默耸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 2021 年以来,钢城迁安累计压减 1000 万吨铁、1000 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开发新产 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爱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进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进展稳步推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

3、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23.4%。 蓝天白云更多,清爽空气常在正成为现实。今年 1-9 月,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五目标。 保卫碧水 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爱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进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峻、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进展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

4、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进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母亲湖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2021 年 4 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全部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协作整改。2021 年6 月,4400 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动,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2021 年洱海水质实现 6 个月类,2021、2021 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 7 个月类,今年 1 至 5 月洱海水质为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

5、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进展,2021 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 5300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941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当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行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掌握各类环境风险。 守护净土 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裕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藏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动身

6、,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开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平安,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将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坚固树立可持续进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赐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肯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假如不能确保平安就坚决不用,特殊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扬,增加全.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进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的磅礴力气,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肯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漂亮中国。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