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40259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泥鳅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泥鳅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泥鳅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泥鳅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泥鳅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养殖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鳅养殖技术一、 泥鳅养殖方式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有:1、 土池养殖:也就是池塘养殖,在池塘中放上一个塑料薄膜或者是铺上一个防雨布,一般养殖面积13亩为好,水质无污染,以壤土为好,便于调节水质。投资省,但不易起捕。2、 稻田养殖:在稻田开十字沟或者井字沟,构成生态互补养殖,泥鳅对水稻有好处,泥鳅可以利用稻田中的肥水,也可以利用水稻乘凉。3、 水泥池养殖:适合家庭养殖。水泥池可建成1020平方米左右。4、 大棚养殖:在大棚中可以延长养殖周期。初春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初冬也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5、 工厂化的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的余热进行常年全天候的养殖,如网箱养殖。二、 养殖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及

2、水质调节水质的调节方式很多:A抽出老水(老水抽出量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灌注新水;B用增氧机对水进行增氧;C。喷洒石灰水,改善水的PH值,起到杀菌作用,同时对池塘中的钙是一种补充,对泥鳅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经常要以调节水质。泥鳅是高密度养殖,在自然坑塘,由于水质差,成活率比较低,产量也就比较低。因此,泥鳅养殖要经常调节水质,灌注新水。水质良好,可以减少泥鳅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次数,从而有利于泥鳅的生长。1、 换水调节水质:水质较肥时,需要更换新水,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春秋季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2、 对水质进行调节时,要经常通

3、氧气、充氧气。以利于泥鳅的生长,79月份晴天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增氧2小时。阴雨天黎明或全天开动增氧机增氧。3、 在水中泼洒一些益生菌,用细菌来改善水质。主要在水中泼洒光合细菌,目的是增强池水氧溶量,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泥鳅健康生长。4、 要经常泼洒一些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这样,有助于泥鳅生长得更快。 调节好的水质对泥鳅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水质调节好了,泥鳅才能生长得好,生长得快。水质差的地方,溶氧很低,泥鳅就会不停地浮上来呼吸,而且容易生病,不肯吃食。三、 对池塘的要求1、池塘选址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建设池塘。2、池塘长宽及水深池塘以东西长南北宽建设为好(长不要超过10

4、0米,宽不要超过80米)。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养泥鳅的池塘深度在11.2米最为适宜。3、池塘布局池塘设施应包括鱼塘、暂养池、饲料仓库、饲料车间、管理办公区,进排水管等。水温的稳定对泥鳅的饲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往往需要一个晾水池(也就是蓄水池),使灌注水的水温预先得到调节而与池塘的水温一致。另外,还需要一个暂养池,和很多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在暂养池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以提高鱼肉的食用价值,又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要延着养鱼场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防止小动物进入给养殖场造成污染或危害。养殖场还

5、应包括饲料仓库、饲料车间和管理办公室。4、泥鳅池塘的处理A、池塘底部处理:泥鳅具有潜逃性,在给泥鳅建造池塘的时候,池塘底部要夯得结结实实。B、池塘边缘处理:在池塘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延着挖开的池子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一体了。C、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可以用PVC管道作为进水管,池塘的出水口需要精心设计,希望抽出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较差的水排出去。

6、排水口的设计:排水口最外围用网孔很小的四方金属筛网罩住,中间用一根管径大的PVC圆管固定在排水口外边延,大PVC圆管的底部管壁开出一定高度的小孔以便水可以通过小孔流到排水口,再用稍小管径的小PVC圆管(管壁不开孔)插在大PVC圆管内,这样,小PVC管就起到水流开关的作用了,当拉出小PVC管时,池塘水底到的水通过大PVC管开出的小孔直接流到排水口,当插入小PVC管时池塘里的水被小PVC管阻断不能流到排水口。5、泥鳅池塘的水位控制:泥鳅不喜欢太深的水,一般来说常年的水位在6080厘米深之间,一般最深不超过1米。如果冬天越冬的时候水深要求深一点,深度在1米以上。春天为了使水温上升快一点,一般水深在4

7、060厘米深之间。养殖泥鳅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池塘方面,考虑到到泥鳅的生活习性,需要一定的浅水域,它需要的水不是太深。春天:6080厘米夏天:5060厘米秋天:6080厘米冬天:100120厘米2、水源要充足,能灌、能排、能自流,这样,可以便于改善水质,提高泥鳅的产量。 四、 泥鳅适宜生长的水温泥鳅适宜生活的水温在1032C,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228C。在这个水温范围泥鳅生长速度最快。在小苗种期间: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如果是夏天和冬天,水位可以升高20厘米左右。成鳅养殖期间:水位控制在80100厘米,如果是夏天和冬天,水位可以升高20厘米左右。五、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春季来临,当水温

8、达到1820C,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北方地区,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旺盛期是在五月中下旬到六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八月份。泥鳅人工繁殖采取的是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其自然授精的繁殖方式。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1、 选择好亲鳅:选择健壮的亲鳅,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以到公厂捕捞,也可以从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年生泥鳅。个体大的雌雄,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彭胀得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凸出。2、 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繁育池可以因地制宜建造,应选择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

9、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一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以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殖池,面积可以根据孵化数量而定,池子的深度在11.5米左右,不可以太深。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底和池壁都刷干净,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清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附着在水草上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中,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 孵化时的科学管理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3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在1830C,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2条雄泥鳅和1条雌泥鳅。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泥鳅

10、产卵之后,授精卵附着在水草上,因授精卵卵附着力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授精卵形成后,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4、 鳅苗的孵化和喂养水温在1825C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在5毫米左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来投喂,每隔35小时投喂1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鳅苗繁育的时间是四月到五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提供了天然饵料。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洄水是指在自然界的湖泊、沟塘中富含大量草里虫的水体,因为草里虫大量繁殖

11、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飘动回荡,所以称为洄水。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虑。过虑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逐渐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饵料。随着鳅苗摄食量子力学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2次,早晨1次,傍晚1次。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候就可以给它喂养碾碎炮制的配合饲料了。由于鳅苗采用静水养殖,养殖期间要勤于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的水温差不超过12C。六、 泥鳅成

12、鳅的养殖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鳅苗在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1、 池塘曝晒和消毒:对于我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2、 挖出底层淤泥:由于池塘底层淤泥淤积了很多鱼的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在入池之前,必须清除底层的淤泥。3、 生石灰消毒:在生产实践中,提前一周左右,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13、。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乖。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公斤,直接泼洒到池塘底部,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4、 鳅苗入池:一个池塘只能放养统一规格的泥鳅,5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100150尾;7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泥鳅在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七、 成鳅的日常管理1、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人工养殖泥鳅

14、,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污染小。2、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1# 58厘米鳅苗饲料配方:1#配方组成鱼粉15%棉粕10%豆粕20%麸皮42%血粉10%酵母粉3% 2# 812厘米中鳅饲料配方: 2#配方组成鱼粉12%棉粕10%豆粕20%麸皮48%血粉7%酵母粉3%3# 1220厘米成鳅饲料配方: 2#配方组成鱼粉10%棉粕10%豆粕2

15、0%麸皮50%血粉7%酵母粉3%使用配合饲料投入的时候,要延着池塘边缘泼洒,要泼洒得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现象,饲料投喂每天2次,日投饵量大约为泥鳅体重的810%。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怎样判断泥鳅是否吃完饲料: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后,饲养员要翅起筛网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吃完。这个观察台还起着观察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容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3、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30C,当水温超过30C时,泥鳅摄量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饲养员要经常检测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1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4、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变化、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溶量的改变,这些数据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而这些光靠饲养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