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3565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列问题。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

2、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4下图为青海阿什贡丹霞地貌景观图,形成该地地貌类型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地壳抬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3、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读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该地A.背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D.向斜成山8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9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A.B.C.D.10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A.B.C.D.二、综合题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图表示的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_地貌。(2)B图是_地貌,往往形成于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3)C图为_地貌,一般分布在_,一般是在_作

4、用下形成的。参考答案1C2B【解析】1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到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答案选C。2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甲处沉积物为粘土;丙和丁地位置高。答案选B。3D【解析】图中甲形成了三层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受外力作用,C错;甲到乙受水平挤压力(内力作用),岩层出现褶皱,乙顶部缺失一部分是因受外力侵蚀,B错;乙向丙的变化岩层出现了错动和位移,

5、也变是出现了断层,以内力作用为主,A错;从丙向丁的过程中,断层线处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D正确。4C【解析】此丹霞地貌应是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红色的砂砾岩,然后经过地壳的抬升,使红色的砂砾岩抬升为高地,再经过流水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后经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形成各种形态的丹霞地貌。故选C。5C【解析】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易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图中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

6、斜,受侵蚀成岭,B错;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对,D错。6A【解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7C8A【解析】7根据材料,砾岩颗粒最大,形成年代最早,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结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地形为山脊。所以,地形为背斜山。8该地为沉积岩形成的背斜构造,且地形为山,是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9B10A【解析】9四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10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延伸、填海造陆,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11(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3)冲积扇山麓地带流水沉积【解析】(1)A图所示为河流的入海口,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2)从B图中的地貌形态看,该地貌是新月形沙丘,是因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所以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破坏了植被,使沙丘移动,沙漠的面积扩大,其人类不合理活动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3)依据C图中的地貌形态可判断为冲积扇,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处的山麓地带,是河流流出山地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