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3325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经典习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名词解释1社会再生产过程答: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

2、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和价值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物资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

3、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2)从资本的价值再生产可以看出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并使之永久化,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

4、资本,都是来源于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着。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方面在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生活状况越来越贫困化。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4资本积累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

5、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5资本有机构成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

6、价值构成,用来表示。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分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从资本的物质内容来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对比关系,随技术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和在一起的概念。6资本积聚答: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或者说是本来意义上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的积聚就越多,资本积聚由单个资本企

7、业依靠资本积累而实现。由于资本积聚标志着资本所支配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因而意味着资本家阶级对无产阶级统治的扩大。资本积聚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2)受新资本的形成和旧资本分裂的阻碍。7资本集中答:资本集中是指把已经形成的许多单个资本集中起来,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把一

8、些小资本合并起来从而消灭了这些资本的独立和互相对立的性质。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资本集中有两个有力的杠杆。其一是竞争,其二是信用。8相对过剩人口答: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多余”的人口。它包括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9、。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9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答: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是指,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相对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和机器的使用而绝对增加,其结果必然不断地产生出超过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相对过剩人口,即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

10、发展的必然条件。资本主义人口规律产生的客观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等关系的本质联系。10流动的过剩人口答: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在资本主义工业的中心,有些工人时而被解雇,时而又复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竞争中经常有一些企业减产、倒闭;由于采用新技术也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工人失业。当一些部门受到利润的刺激而扩大生产时,他们又不同程度地被雇佣。在这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11潜在的过剩人口答: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

11、随着资本积累从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但是,由于在农村中许多农业劳动者占有一部分土地,形式上没有失业,因而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不像城市过剩人口那样表现得明显。但靠那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生活,他们时刻等待补充城市工人或农业工人的队伍。12停滞的过剩人口答: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还包括那些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属于赤贫需要救济的人们。这个社会阶层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是劳动能力低下的人;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第三类是流落街头的、没有劳动力的人,或没有

12、正当职业的人。13结构性失业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由于形成结构性失业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克服和做出调整,因此结构性失业属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失业。治理结构性失业要依靠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1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答:资本主

13、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概括起来,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含下面三方面内容:(1)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也越多。工人失业时,不受劳动折磨了,但他们陷入了贫困,就业时贫困虽然减少了一些,但所受的劳动折磨反而增大,故二者成反比;(3)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表述中

14、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资本积累规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规律;(2)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绝对的规律,这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然存在这个规律;(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会有所变化。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们自己却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15工人阶级贫困化答:工人阶级贫困化是指整个工人阶级处于贫困状态的地位,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相对贫困化是指工人阶

15、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下降的。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同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改善是无关的。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会有所改善的,但比起资本家财富和生活消费的快速增加来说,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指工人阶级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即愈来愈穷,生活更坏。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下降、失业率提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以及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方面。16资本原始积累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指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在

16、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第二,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通过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已逐渐准备着,但是,单纯依靠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来实现这两个条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便采取暴力手段加速形成这两个经济条件。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经济制度确立之前,所以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以英国最为典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还用暴力手段在海外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