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3226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瓶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摘 要: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氧气瓶爆炸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了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和途径,分析了基本原 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由此提出了防止氧气瓶事故的方法,为氧气瓶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氧气瓶;事故树;结构重要度;预防措施引言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氧气的需求量随之增长,相应氧气瓶爆炸事故发生日益增多。虽然 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等法规,但从目前现状来 看,发生事故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死亡事故仍不断发生。为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文中拟用事故树分析法对氧气瓶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事故原因,并制定出

2、相应的对策措施,以 期引起大家的重视,防患于未然。1 事故树分析原理事故树分析法(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逻辑演绎系统安全分析方法。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贝 尔电话研究所首先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目前,FTA作为安全系统工程中一种进行安全分 析、评价和事故预测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和广泛应用,已成为定性和定量预测与预防 事故的主要方法。事故树分析法以系统较易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即顶上事件)作为分析目标,通过调查与该事故有关 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经过层层分析,逐级找出最终不能再分解的直接原因事件(即基本事件)。将 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事件(危险因素)之

3、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的表达其逻辑关系(或 称因果关系)的逻辑图形,即事故树图。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求出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 构重要度,进行事故树定性分析。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割集。能导致 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最小割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发生时,则顶上事件 一定发生,而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未必一定不会发生。最小割集表达了系统的危险 性,每个最小割集都是顶上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渠道,最小割集的数目越多,系统越危险。最小径集又称 最小通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

4、合,称为最小径集。最小径 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不发生时,则顶上事件一定不会发生,而在最小径集中,任何一个基本事件发生,便 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顶上事件。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每一个最小径集是预防顶上事件发 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小径集的数目越多,系统就越安全。结构重要度分析是分析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影 响程度,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明控制顶上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确定安全对策 措施,制定应急预案1。2 氧气瓶性质及其使用2.1 氧气的基本特性氧是强氧化性气体。与空气相比,燃爆性物质在氧气中的点火能量变小,燃烧速度变大,爆炸范围 变宽,即更易着火燃烧和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一

5、些金属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压缩纯氧的压力越高,其助 燃性能越强。在潮湿或有水条件下,氧气对钢材有强烈的腐蚀性。2.2 氧气瓶及其附件气瓶本体:系管状无缝结构,上端瓶口处的缩颈部分为瓶颈,瓶颈与瓶体的过渡部分叫瓶肩,瓶颈外侧固定连接 有颈圈。下端一般为凹形底。瓶体由优质锰钢、铬钼钢或其他合金钢制成。最常用的是中容积瓶,外径 219mm,容积40L,高度约1.5mm,公称工作压力15Mpa,许用压力18Mpa。主要附件:1、瓶阀 一般由铜材制成,抗燃,且不起静电及机械火花。其密封材料应有好的阻燃及密封性能。2、瓶帽 保护瓶阀免受磕碰,通过螺纹与颈圈连接。瓶帽上一般有排气孔或侧孔,以防瓶阀漏气使瓶 帽

6、承压。3、防震圈 套于瓶体上的两个弹性橡胶圈,起减震和保护瓶体的作用。2.3 氧气瓶的充装与运输氧气瓶充装时,要严防混装和超装,而混装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常因混入可燃气体、油脂等而导致 氧气瓶爆炸。氧气瓶充装前,应逐只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是:1、气瓶的制造厂家是否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2、气瓶外表面的涂色是否是规定的淡酞蓝色;3、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是否为右旋螺纹;4、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如有剩余压力则进行气体定性鉴别;5、气瓶内外表面有无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及其他严重外部损伤缺陷;6、气瓶是否在规定的检验期内;7、气瓶附件是否齐全及符合规定要求;8、瓶体、瓶阀等是否沾染油脂或其他可燃物;

7、9、瓶内是否有积水等。以上任一项发现问题,都不得允许气瓶充装,而须对气瓶进行处置。对应一定的充装温度,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充装压力进行充装,确保在气瓶最高工作温度 60 度时瓶内 压力不超过气瓶许用压力。气瓶运输装卸时,必须配戴好瓶帽、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氧气瓶不得与可燃气体气瓶同车运输,也不得与任何易燃、易爆物质同车运输;夏季运输氧气瓶应避免爆晒。2.4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1、氧气瓶不得与可燃气体气瓶同室储存。氧气瓶储存室内严禁烟火。2、氧气的防止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采用氧乙炔火焰进行作业时,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及焊 (割)炬必须相互错开,氧气瓶与焊(割)炬明火的距离应在 1

8、0 米以上。操作中应防止回火,避免在氧 气管路中混入乙炔气体。不得用氧气吹扫乙炔管路。3、与氧气接触的零件不得沾染油污,使用这些零件前必须进行脱油脱脂处理。4 、不得戴着沾有油脂的手套或带油裸手开启氧气瓶瓶阀和减压阀。5、开启瓶阀和减压阀时,动作应缓慢,以减轻气流的冲击和摩擦,防止管路过热着火。6、禁止用压缩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或吹扫清理,禁止以压缩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作为风动工具的动力源, 以防引发燃爆事故。7、吸氧用氧人员及其近旁人员,必须禁绝抽烟及其他一切火源。8、用瓶单位和人员应防止瓶内积水及积存其他污物,防止气瓶腐蚀及其他损害,进而避免气瓶爆炸。 用瓶单位应拒绝使用超过检验期的气瓶。9、氧气

9、瓶应戴好安全防护帽,坚直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要采取防止日光曝晒的措施。10、氧气瓶里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严防乙炔倒灌引起爆炸。尚有剩余压力的 氧气瓶,应将阀门拧紧,注上“空瓶”标记。 3、氧气瓶附件有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 4、 禁止用沾染油类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11、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禁止采用抛、摔及其它容易引撞击的方法进行装卸或搬运。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吊运。12、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 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造成燃烧。13、冬天,气瓶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器一类

10、的东西猛击气瓶,更不能 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 8、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 距离一般不得小于 10 米。14、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气瓶的减压器应有专业人员修理。3 氧气瓶典型事故案例分析3.1 案例 12000 年 9 月 15 日 8:00 左右,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五建设公司南京分公司(简称五化建)一焊工进行切 割工作时,氧气管爆炸,另有 3 处同时炸裂。切割时,该焊工感到气体不纯(切割线有漂移现象),但鉴于 爆破的是旧氧气胶管,认为氧气胶管爆炸是其老化所致。由于未领到新氧气胶管而停止工作,同时将用气 很少的满瓶氧气退回库房,对瓶内是否形成爆鸣

11、性气体未产生怀疑。9月 18日7:35,五化建另一名焊工按 照班长分工,从气瓶库取出一瓶氧气,装好焊割工具后,在距氧气瓶约35m处的预制厂内切割型钢的点焊, 氧气瓶内压力约lOMPa,低压约0.4MPa,约切割lOmin,感到气体不纯,切割线漂移。8:05左右,氧气瓶 突然爆炸,并升起一股灰尘2。分析:在气瓶管理中,大部分气体充装站的气瓶都实行“大循环”,充装工违反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中的有关规定,未在气瓶充装前对气瓶内的气体进行检验判别,导致气瓶内气体不纯,遇火即发生化学性 爆炸。且对助燃与可燃气体,不宜采用橡胶软管,应用高压金属软管。3.2 案例 22002年5月30日19:55,徐州市工

12、程集团某机械厂下料车间,氧气汇流排中一只即将开启使用的氧气瓶发生燃烧击穿事故,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3。分析:这次燃割事故为操作者打开瓶阀时产生的静电火花或摩擦热量,通过橡胶金属软管内壁时,剧烈 的冲击摩擦瞬间产生极高的热量,点燃了管道上的可燃物橡胶软管。已燃烧的橡颗粒被高流量、高纯氧、高热量的气体压人瓶内,在 高纯氧的作用下产生激烈燃烧,喷出的气体将瓶阀、瓶肩熔穿,能量瞬间释放,否则气瓶爆炸后果更加严 重。在高压氧的作用下,选用易燃的橡胶金属软管和操作者的不当操作开启过急,是造成这次事故 的主要原因。在高压氧的状态下,主管道及其连接导管,一定要严格选取材料,不可使用可燃材料,橡胶 金属软管绝

13、对不能在高压氧的状态下使用,主管道最好选用铜材或紫铜材。在高压状态中使用的氧气瓶, 不论是气瓶的充装单位还是使用单位,对气瓶的操作或更换都要有明确的操作规程,谨慎操作,防止急开 急关。3.3 案例 32003 年 8 月 16 日 14:30 左右,徐州市沛县芦发气体充装站,发生了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该站氧气 充装台有二组充装设备,8 月 16 日下午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该系统主法兰截止阀及支阀有漏气现象,检 修人员调换了丝扣截止阀及支阀,并进行了安装、清洗、检漏。14:30工作完毕,试充装10 只气瓶,当压 力升至8.0MPa时,其充装排第9只气瓶发生强烈爆炸事故4。分析:经分析取证,此次事

14、故是因检修人员不具备专业基本知识、粗心大意,将外部包装一样的不但不 能脱油、而本身带油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错误地当做四氯化碳清洗剂使用,二丁脂属碳氢化合物,遇明火 可燃,高热可燃,与高压氧接触发生强烈反应,剧烈燃烧,瞬间产生的热能转换成压力能,导致气瓶爆炸。3.4 案例 42001年 6月 15日15时许,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镇一家制氧厂,一名客户拉来一车气瓶来换氧气。换 气过程中,操作工发现一个气瓶与其它气瓶不一样,打着打火机准备试该瓶中装的是什么气,谁料气瓶刚 一打开,就“呯”的一声爆炸了,气瓶成了碎片,两人当场死亡2。分析:这是一幕典型的无知违章所酿成的惨剧。氧气严格禁火禁油,怎么能用打火机

15、打火试气!在瓶检 中要鉴别气体,必须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3.5 案例 52000 年 11月 1 日 7:35,沈阳市第一钢铁厂大院内突发爆炸,氧气瓶库房夷为平地,五六十只氧气瓶 散落四周,有两三只气瓶变成铁板,墙倒塌,门窗玻璃震碎,幸好室内无人,仅使3 人受伤5。分析:据悉为液氧汽化充装,液氧泵为500L/h的大泵,而充灌的仅十几只钢瓶。这样,液氧泵容量大, 汇流排上瓶子少,速度快,时间短,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充装速度过快,是一些液体泵充装站最大 的隐患,按照要求气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不超过8m3/h,充装时间控制在30min,而实际上充装速度和时间 都超标,给事故的发生增加危险因素。

16、另外,现场使用的气瓶不易存放太多,要随领随清。空、实瓶分开 存放,实瓶存放一般不超过5瓶,避免发生事故时有连锁反应。4 氧气瓶事故原因调查及事故树编制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本身不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助燃性,是燃烧爆炸的基本 要素之一。氧气几乎能与所有可燃气体或蒸汽混合而成爆炸性混合物。纯氧与矿物油、油脂或细微分散的 可燃粉尘、碳粉、有机物等接触时,由于剧烈的氧化升温、积热,能引起自燃,发生火灾或爆炸。氧气瓶 是一种封闭型的压力容器,由于维修、检测、使用的诸多因素,导致氧气瓶发生爆炸的原因有很多。通过 事故案例调查分析得出,引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原因分三大类:超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强度降低爆炸。 超压物理爆炸的原因有:曝晒、接近热源、与火源接触;化学爆炸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