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联欣赏课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2493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斋名联欣赏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斋名联欣赏课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斋名联欣赏安徽张健集析(一)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起笔“水隔笙簧”是从听觉的角度,先写园外一溪清澈的春水,流淌在溪石之上,水石相击,叮咚作响。继写在此风和景明、繁红嫩绿的春日,溪边翠竹摇曳,园内百花烂漫,花竹丛中,鸟雀欢鸣。潺潺水声伴合着鸟雀的巧啭,传入耳际,仿佛聆听笙簧奏出的欢快乐章,令人心醉神迷,尘虑皆空。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书室主人生活在这欣欣向荣的秀美环境中,与花鸟翠竹朝夕相处,整个身心都感觉着大自然的活泼生机,自然使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享受到生活的穷乐趣。结末的“青春人在画图中”,正画龙点睛地传达出物我相惬、心与物游的生活之乐。(二)月斜诗梦瘦风散墨

2、花香上联以“月斜”领起,先着笔于室外天象,以明月西斜,万籁俱寂,暗示独坐书房,凝思遐想,不知不觉已到深夜。“诗梦瘦”三字概括了作者构思、想象过程中的苦吟景况。下联以“墨花喻指纸上新作的诗行,以清风徐来、诗笺生香暗示新作的清新爽丽,别具风致,这就把获得创作成功的喜悦含蓄地表达出来了。(三)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上联写精鹜八极的创作思维。夏日书房小睡,暴雨骤然而至,雨打窗外芭蕉,淅淅沥沥,声声贯耳,唤醒了作者的诗梦。“诗梦”二字,表明诗人于迷离惝恍的梦境之中,仍驰骋思,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国中遨游,维纱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处若忘,行若遗”,专注于创作,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处。下联转写闭门攻读的勤学

3、形象。屋内书声琅琅,屋外荷花盛开,夏日清风阵阵吹拂,送来荷塘花香,又把琅琅书声带到荷塘,以此构成暗香浮动,书声不绝的艺术境界。(四)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表现作者的志节和情趣。不用动词,纯以六组名词成对。“琴韵”、“书声”反映书斋活动,为上下联的核心,而前四词则分别以周围景物作为烘托。竹雨风的贞洁更衬出琴韵的高雅,茶烟梧月的朦胧尤显出书声清朗。全联通过这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一位志节坚贞,情趣清雅的高士形象,凸现于人们面前。(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此联讲的是艺术创作规律。上联主张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人多许。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

4、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领异标新,指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六)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上联化用老子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谓真正懂得满足的人心境才会惬适。下联谓对名利无所追求,自然人品高尚。当然,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所谓“知足”与“无求”,应指个人的名位财富,生活享受有一定限度,无非分的要求,至于事业与学问的开拓进取,则是永不知足,永无止境的。(七)山抹微云无墨画竹敲秋雨有声诗上联强调其色彩之淡雅。下联突出声响的诗情。全联写观云,写听雨,映的是士大夫闲适

5、高雅的情趣,而上联的画意与下联的诗情相互交融,更显得淡雅秀逸,隽永有味。(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人一已千虽愚必明上联摘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应及早立志苦学。下摘自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九)名美尚欣闻过友业高不废等身书上联说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名声,并不自满自足,对于谈论他的过失并使他听到的朋友,不但不责怪,反而衷心喜悦。这样的人,别人就肯指出他的过失,使他改正,成为一个“言寡尤,行寡悔”的人。下联说一个人学业上有了很高的成就,仍虚怀若谷,孜孜

6、孜不倦地去阅读、钻研那与身等高的众多的书籍。这样,他就会学术上创造出更大的成就。(十)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上联写奇书难得,今得而读之,故不能释手;下联写旧友难遇,今得相晤,故谈心移日。将手不释卷、喜逢知音、令人神往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格言名联欣赏安徽张健集析(一)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联揭示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却别寓深意。上联颂一代新人崛起,下联赞前贤让位于后哲。正因如此,一代胜过一代,似芳林繁花不断,流水向前不停。联中“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催”者,状“新叶“茁壮”,写出林间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对联托物寓意,令人赏心悦目,

7、遐想连翩。(二)阅尽人情知纸厚踏遍世路觉山平一般常识,纸总是薄的。“人情薄如纸”,以纸喻人情之薄;“命薄如纸”,以纸喻命之薄。然而作者在识破人情之后,竟断言纸还是厚的,那么,可推知人情之浇薄已远不如纸。同样,山路崎岖不平是常识,而作者踏遍世路之后,竟断言山还是平坦的,那么,人生旅途之险峻坎坷,可以想见。“纸厚”、“山平”之说,属于“反语”修辞法。其中“知”、“觉”都是感情判断而非理智判断。此种“以悖理言至情”往往能产生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本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上联说,虽然看尽了天下奇观,可以增长见闻,但不如掌握书本。下联说,尝遍世间滋味,觉得五味虽然适口,却不如菜根之香。

8、联语鼓励世人认真读书,过淡泊生活,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题旨。(四)不打通义利关头,且莫轻言学问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上联指出摆正“义”与“利”的正确关系,是做学问的关键。下联进一步提出要“实力躬行”。躬行,亲自实行。这里辩证地说明了“知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五)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浮躁”与“因循”,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浮躁”容易引起轻举妄动,往往招致后悔,“因循”则易守旧、拖沓、暮气沉沉,虽可避免大错,但缺乏锐气,也成不了大业。联语以“到处”对“从来”,突出“浮躁”与“因循”的后果,目的是起警戒作用。(六)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容人,人和事就无事不找

9、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上联写对人。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能才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下联讲对事。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七)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宽上联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已的座右铭。(八)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本

10、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的道理。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下联由上联的责已转到待人。“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九)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副对联告诫人们: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上联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十)书从疑处翻成悟学到穷时自有神读书、治学

11、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上联强调“疑”。朱熹读书八要七:“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十一)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上联以“作画”状交友。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下联以“看山”状作文。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而忌平直呆板。故言“不喜平”。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

12、,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十二)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当虚怀若俗,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十三)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上联言技艺。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

13、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名人自题联欣赏安徽张健集析(一)胡居仁自题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联语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有恒。上联说,学习如能持之以恒,不必“三更眠五更起”,因为学习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那种起早摸黑的突击方法是难以持久的。下

14、联说不能“有恒”的危害。一日曝十日寒,比喻做事犯冷热病,努力少,荒废多,做亦无益。学习如此,其它事情亦然。联语题旨鲜明,中肯透彻,可为做事无恒心者戒。(二)史可法自题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上联意谓山涧大雪压住青松,青松不弯且挺直。偃蹇,夭矫上伸,高耸之意。下联意谓山崖泉水滴坚石,坚石无损更明彻。玲珑,明彻貌。此联用比喻手法,意在表白自己的高尚节操。(三)郑燮自题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联语运用成语表达了作者对文艺作品评论的见解。上联谓评论一篇文章,如果赞扬不到点子上,对读者作者都无好处。“隔靴搔痒”,一作“搔痒不着”。比喻没抓住要害。下联谓分析文章的缺点、错误,只要鞭辟入里,击中要害

15、,即使措词尖锐一点,也会使人折服的。”入木三分“,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四)黄慎自题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出身于半耕半读的平民家庭,而以卖画终其一生。平居颇为清苦,却从来不计功名利禄,为人豪放不羁。由这副对联中,即可见其开阔恬淡的胸怀。看花临水,当寄情眼前景物,故心无所牵;啸志歌怀,当抒写内心世界,故能意态自适。联如其人,人即是联,实为佳构。(五)包世臣自题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包世臣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一生重交友,勤读书。这副撰于晚年的自题联,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人生的这两大志趣。人生最难得的是结交益友,弥足珍贵的是地久天长的友情。本联上句以

16、“喜”字领起,将作者明眼择友,多交益友的欣喜之情和盘托出。下联的“奇书”,是指传世的名著。天下“奇书”本难以读尽,作者因此产生书海无涯、人生有限的憾恨。“恨无十年暇”,直白地表达了岁月不居、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启示人们应当及时努力,发愤读书,珍惜有限的人生。遣词用语如行云流水,浑然顺畅。(六)林则徐自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句化用左传昭公四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句意,说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由它去。以,由,凭。对句说难道我能因求幸福而逃避祸患吗?趋,追逐;追求。此联表现出作者关心民族命运,不顾个人生死祸福的爱国情操。(七)彭元瑞自题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上联说,什么事物能打动我的心呢?是二月盛开的杏花和八月飘香的桂子。按科举时代每年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及格者金榜题名,称为“折桂”。这是封建士子极为光荣的事,所以说“动人”。下联说,有谁督促我呢?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