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危害与预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4196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危害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粉尘危害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粉尘危害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粉尘危害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危害与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尘危害与预防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 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 中毒。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 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 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 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 病变。如粉尘作用

2、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 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作用于皮肤、 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 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 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 病。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

3、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1、尘肺。2004 年 4 月 18 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 电焊肺、铸工肺、等 13 种尘肺病。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 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 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2、肺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 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有机性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尘肺等病变在机械

4、制造企业极 为少见,由于对有机粉尘致病的原因研究较少,致病机理的看法不一致,目前也未定为职业病。机械制造企业常见的粉尘作业生产准备的阶段中:锅炉、制煤气司炉、出灰、修炉作业,固体燃料粉碎、输送,木料加工、木 型制作过程中打磨和可能产生木尘的作业;磨料制造作业(如砂轮、油石、砂布)的炼制、粉碎、精筛, 包装、砂布置砂作业;焊材生产工艺的涂装作业;电瓷(绝缘体)工艺的陶工作业等。制坯成型阶段中:金属原材料气、电切割作业;铸造过程中的型砂处理(包括输送、回收、碾砂、 混砂、筛砂等)、造型、熔炼、浇铸、落砂、及铸件清砂浇口打磨、吹扫作业;有色压铸作业,溶模 作业,粉末冶金压制作业等。零部件加工阶段中:

5、铸件的高速精车、粗车及其它干式机械切削作业、金属构件及工具砂轮磨削、 砂轮打磨、砂轮切割、焊缝打磨作业。金属表面处理中:金属喷砂、模具喷砂、镀件喷砂、石英打磨、抛光、抛丸、除油除锈、喷砂粗 糙作业。焊接切割中心: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碳弧焊、气焊、碳弧气刨等作业以及汽车装 配阶段的焊装作业等。对粉尘发生源治理及个人防护粉尘的防护对策应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及方式、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 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治理。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 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

6、除粉尘发生源。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 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 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 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 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 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是把清 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

7、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 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 人员的呼吸带。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 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粉尘(或毒物)对人 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 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 系统的途径。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

8、应配戴 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 (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 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涉及到粉尘危害及控制的项目较多,如职业危害作业点 的划分,职业危害点治理率、达标率、职业危害四项分级,防尘防毒设施设备完好率,以及职业健康 监护和现场监督检查等都涉及到粉尘危害点的确定、控制及治理等问题。要做好上述工作,首先对粉 尘要有充分的认识,然后才会有针对性的治理、防护办法,最后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因粉尘而导致的 职业危害、预防相应的职业病的发生。由于粉尘颗粒

9、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粉 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状和硬度对职业危害的影响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 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粒子数立方厘米)表示。我认为前者较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 尘粒子直径组别及大小。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如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 发展速度也越快。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

10、重要的意义。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尘粒组成时,则分散 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它是用粉尘颗粒按直径大小分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样粉尘中颗粒直径为 d(按直径大小分组的类别)的粉尘重量(克)与取样粉尘总重量(克)的百分比,为该组的分散度。当粉尘 粒子的比重衡定时,分散度愈高则粉尘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愈长。在静止的空气中, 1微米以下的粉尘,从1.52米高处降落到地面,则需57小时,因而被人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 分散度还与粉尘在人体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尘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尘粒愈小, 通过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内的机会愈多,危害也就

11、越大。粉尘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各异。主要呈化学性 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与此相反,随溶解度的增加其 危害作用减弱。难溶性粉尘都能引起气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 (尘肺)。有毒脂溶性(溶解于油脂)和水溶 性(溶于水)粉尘,通过湿润的上呼吸道能迅速溶解而被吸收,还可通过人体表皮的汗腺、皮脂腺、毛 囊进人人体而产生中毒反应。粉尘的形状和硬度:粉尘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状、片状、针状、球状、线装等。粉尘因形状 不同,在沉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也不同。当粉尘作用于上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肤时,尘粒形状和硬度 具有一定意义。锐利而坚硬的尘粒往往引起机械损伤较大,柔软的长纤维状有机粉尘,易沉着于气管、 大中支气管的粘膜上,使呼吸道粘膜覆盖着一层绒毛样物质,易产生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炎。粉尘爆炸性:爆炸性是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麻、铅、锌、铝等粉尘所特有的性质。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必须有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八十年代哈尔滨 亚麻纺织厂(规模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曾发生亚麻粉尘爆炸,不仅近三分之一的财产毁于一旦,而进 入新世纪的今天,事故所导致大批的伤残者所遗留的问题仍很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