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1851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

2、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

3、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

4、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

5、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材料二: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

6、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宜会亲友。(其二)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

7、充分体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材料三: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

8、香菱情解石榴裙)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面受道家忻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律。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9、分)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3分)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0、。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4分)5.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4分)链接材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

11、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们看海去林海音因为放学后要练习跳舞,今天回来得晚一点儿。在兴华门的土坡上,我还是习惯地站了一会儿。城墙上面的那片天,是淡红的颜色了,海在这时也会变成红色的吗?我又默默地背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么现在不可以说是“金红的太阳,从天上落下去吗?对的,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我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我迈进破砖墙,拨开高草,一步步向里走。还是那个老地方,我看见了他!“是你

12、!”他也蹲在那里,嘴里咬着一根青草。他又向我身后张望了一下,招手叫我也蹲下来。我一蹲下来.书包就落在地上了。我猜你在这里。你该来了!“我该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惊奇地问。没有什么意思呀!我也惊奇地回答,“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哪!不是吗?”“对对对,咱们得讲信用。”他点点头笑了。他靠坐在墙角,身旁有一大包东西,用油布包着,他就倚着这大包袱,好像宋妈坐在她的炕头上靠着被褥垛那样。“你要听什么故事儿?”“你弟弟的,你的。”“好,可是我先问你,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英子。”“英子,英子,”他轻轻地念着,“名儿好听。在学堂考第几?”“第十二名。”“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呀!准是

13、贪玩分了你的心。”我笑了,他怎么知道我贪玩?我怎么能够不玩呢!他又接着说:“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漂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仁,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他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

14、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

15、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夫!我高兴得又念起来。“对,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还有什么太阳来着?”“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我一句句教他念,他也很喜欢这课书了,他说:“小妹妹,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心事跟别人没说过,就连我兄弟算上。”什么是他的心事呢?刚才他所说的话,都叫作心事吗?但是我并不完全性,也懒得问。只是他的弟弟不知要好久才会坐轮船到外国去?不管怎么样,我们总算订了约会,订了“我们斤海去的约会。他从口袋掏出一串珠子,但是我不肯接过来。“你放心,这是我自个儿的,奶奶给我的玩意儿多啦!全让我给败光了,就剩下这么一串小象牙佛珠,不知怎么,挂在镜框上,就始终没动过,今天正好送给你,这是咱们有缘。小英子,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呀!他的话是诚实的,很动听,我就接过来了,绕两绕,套在我的手腕上。几天后,我和同学走进新帘子胡同,也有几个巡警向胡同里面走去。又是谁家丢了东西吗?我的心跳了,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幸。前面一个巡警手里捧着一个大包袱,啊!是那个油布包袱!那么这一定是逮住他了,表拉紧了宋妈的衣角。“小子不是做贼的模样儿呀!人心大变啦!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