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10894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2011年2月28日XINKECHENGXUEXI.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礼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

2、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走向礼会做好必要的准备.一,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1.生物知识目标.生物知识素养内容包含与人类现代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基础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知识,还有生物学方法论知识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2.生物能力目标.生物能力素养中既有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更有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或自主学习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

3、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观察与分析.观察为各种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生物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正确客观而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2)实验研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生物学实验是验证和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力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能力包括: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技能整体化运用的能力,具有运用实验寻求解答的能力.(3)实践活动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与自然界生吴红英活,T农业生产,医学及各种社会实践联系的能力.包括:能正确地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运用于

4、现代生产生活,实验中去,特别关注传统知识的现代拓展.如分析解释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更强的实践能力还表现在能将中学的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如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与数学等多学科的简单综合性知识,共同解决环境治理,能量开发利用,生物种群分布等问题.(4)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生物学的各种观察,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分析,比较,判断与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基础.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大量的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及各种思维活动,是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训练,是多种能力整体性运

5、用的创新活动.在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当今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3.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生物科学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经常渗透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培养爱祖围,爱家乡的情感,培养热爱生物科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二,生物科学素养培

6、养的原则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能主动探索,才能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原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全面性原则.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i个面: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传统的生物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个维度的科学教育

7、体系.2.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现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可能.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部分问的相互作用;选修模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牛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3.基础性原则.知识是发展能力的载体.知识性

8、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生物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特点,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的教学内容,忌盲目拔高,避免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4.时代性原则.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反映当今社会,经济和生物科技的关系.植物组织细胞离体培养,试管婴儿,克隆,基因程技术合成胰岛素,干扰素,酶1二程的应用,分子探针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已经或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生物教学应引入这些对社会发展和i,:活密切相关,学生关心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者单位:山西省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