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0901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笔书法活动课案例西苑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案例一、课题的选择与背景: 书法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教学,便能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手脑并用,在动作的内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运用于教学中,其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书法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所以我校一直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本案例是书法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书法的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艺术

2、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二案例描述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根据要领书写与例字类似的字。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教学难点: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要写好硬笔楷字,从书法技法上讲,关键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

3、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到底是要写好结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汉字中的独体字的写法。(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二)复习旧知: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2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设计意图:书法的练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的过程,复习旧知旨在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反复练习、强化储存,起到同化新知识目标。)(三)出示例字,分析结构,授之写法。.出示例字,分析“十”“千”“上”的书写规律。教师提问:“十

4、”“千”“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书写这类例字时,在结构和笔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讨论)教师总结:一般这样的字在书写时要让它横平竖直,这样结构比较稳重稳定原则。拓展例字:“丁”、“干”、“王”、“士”等。2. 尝试练习,巩固写法。练习:“十”、“千”、“上”、“丁”、“干”、“王”、“士”的写法。(1)学生练习(2)交流探讨(3)展示和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仿、对临活动中实践,培养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并能在书写中有自己独特的表现)3.出示例字,分析“人”“火”“央”的书写规律。教师提问:“人”“火”“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书写这类

5、例字时,在结构和笔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讨论)教师总结: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长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对称的,而且撇捺的末端右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对称原则。拓展例字:“八”、“九”、“冬”、“大”等。4. 尝试练习,巩固写法。练习:“人”“火”“央”、“八”、“九”、“冬”、“今”、“大”的写法。(1)学生练习(2)交流探讨(3)展示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字例的书写练习,及时巩固写法,增加练笔次数,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四)欣赏和评价。每组选一到两名写得最好的学生作品,展示,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品质;感受字的结构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五)课堂总结,培养信心。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字。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汉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经验综合性特征,它倾向于对事物作经验的整体把握。倾向于让步,中和,这些思维特点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更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