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40740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大家之“家”我爱我“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在集体中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使自己自觉地归属团体。知识目标: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正确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学习重点】使学生在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恋班级、喜爱学校。【学习难点】对归属感的真正理解。【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14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一、自主学习:1人都希望_某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_的 _、_、_和 _ 。这种对团体的_和 _的感觉就叫_。2我们已经在班

2、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了一个学期。在这里,有_、 有_、有_、也有_。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_;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_ 。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二、合作探究:1新的学期开始了,回到校后你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2开学了对学校、班级的感情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四、收获展示 教师归纳五、当堂检测选择题1春节过后,你披着七彩春光,满怀新的憧憬进入了学校。面对校园、班级、同学,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 ( ) 珍惜新的起点 充分体验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珍惜新友谊与朋友结伴成长 ABCD2下列现象能使人产生集体归属感的是 ( ) 小明在学校运动会的长跑

3、比赛中,同学们为他呐喊助威 小刚犯错误时,几个同学嘲笑他 小华在县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受到学校集体表扬 小涛生病期间,同学们去探望他并为他补课 ABCD3下列行为体现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是( ) A自己的哥们被别人欺负了,我应该为他“报仇” B做作业时,好朋友不会的,我应该直接告诉他正确答案 C看到花池里的荷花好看,好友摘了一朵,我们共同欣赏 D班里的同学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全班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捐款 4开学了,同学们又回到了学校,相互问候,相互游戏,十分开心,像鸟儿又回到了快乐的树林里。同学们的这种感觉是 ( )A集体荣誉感B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C主人翁意识D对同学们的认同感六、

4、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七、反思:(我的收获与感悟)第一课大家之“家”成长的园地【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懂得良好的学校、班级集体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学习重点: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园地”的原因。学习难点:认识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56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一、自主学习:1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 、得到; 、不断;、得到 ;品格得到。我们在班级和学校里学习和成长,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2作为专门的教育

5、机构,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3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交往,我们逐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二、合作探究:1有人说;“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请谈谈你的看法。2看课本第5页学校生活图片:图片中,学校为同学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设施? 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学习条件和设施?3如何在班级和学校中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兴趣和特长?请同学们互相献计献策。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四、收获展示 教师归纳五、当堂检测( )1班级和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个“家”。这是因为班级和学校是 我们成长的园地获得知识的场所发展特长的唯一场所陶冶情操和培育品格的环

6、境 A B C D( )2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做课间操跑步拔河比赛等。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利于锻炼坚强的意志利于锻炼自己的体质为了给自己班级加分A B C D( )3成长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身体的长高和长大,还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条件和有效保障,这些条件和保障是拥有专门的教育设施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系统的课程内容 合理的教育教学规范A B C D( )4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是 A家庭B学校C社会D辅导班( )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学校为我们

7、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条件和保护B学校有丰富的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氛围C学校有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同学的互相帮助D学校是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地方六、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七、反思:(我的收获与感悟)第二课我与我们“一滴水与大海”【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体验集体主义荣誉感。能力目标: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知识目标:记住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记住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原因,能区别小团体主义与真正集体主义。【学习重点】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难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区别小团体与真正的集体主义

8、。【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13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一、自主学习1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_当中。同样,_是由个人组成的。2个人与集体是_。一方面个人生活在_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 组成。3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_,有_和 _的团体。4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 _是_。但是,在某些时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也会_。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_为重,并愿意放弃或者牺牲一些_,这就是_。5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_,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 的表现。个人主义伤害的不仅是_,最终也_。6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容易把集体主义和_ 混淆起来。其实,

9、他就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二、合作探究:1从一滴水与大海的启示,谈谈个人与集体有什么关系?2说说什么是集体,集体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举一举生活中有哪些集体?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我们该怎样选择呢?为什么?4阅读教材12页“许一凡的故事”思考,他该怎么办,为什么?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四、收获展示 教师归纳五、当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集体的是A犯罪团伙B国家C学校D企业单位()2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优先考虑个人利益ABCD()3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句话告

10、诉我们A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B离开集体就会失去个人生存的基础C不同的人能为集体作出不同的贡献D集体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集团成员的努力()4“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荀子这句话揭示的道理是A人类组成集体后的力量是伟大的 B人不如牛力气大,不如嘛能跑C个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D集体是有目标的六、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七、反思:(我的收获与感悟)第二课我与我们集体的力量【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合作方法。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个人集体的相互关系,懂得团结产生力量;了解团结与竞争的关系。【

11、学习重点】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难点】正确处理团结与竞争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1417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一 自主学习: 1团结就是_。2“独木不成林 ”说明了_。4 集体的力量和发展,有赖于_。5敢于竞争意味着对自己_。竞争意味着_。6_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证二、合作探究:1阅读蜂窝的“暖气设备”。思考: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举例:(1)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故事。(2)现实生活中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事例有哪些。3 阅读:15页故事:这是团结吗?回答:(1)我们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2)什么是真正的团结?4 竞争

12、与合作 :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与配合、竞争与合作。 说说:(1)敢于竞争意味着什么?(2)善于合作又意味着什么?(3)竞争与合作看似矛盾的,实质上是什么?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四、收获展示 教师归纳五、当堂检测( )1“沙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无垠的沙漠;水是散的,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风是散的会合起来就是威力无边的风暴。”由此可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个人与集体互不相干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 个体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A B C D( )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谚语说明A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B只有维护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有保障C维护集体利益必须以获得个人利益为前提 D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