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40198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杨修之死 【重点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2、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积累欣赏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乐府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

2、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嘴巴伸得长,绝对没有好下场。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认识这个

3、道理。基础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庖(po)官 分食讫(q) 佯(yng)惊问谮(zn)害 麾(hu)军 绰(cho )刀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3)、人皆不晓其义。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

4、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思考练习5、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哪七件事?照“鸡肋”号令本意行事 识门上“活”字意思 分食一盒酥看破杀近侍用心 密告吴质曹丕结党令试曹丕曹植才干之举,不得真实情况 为曹植作答教欺瞒6、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不能。第一件事是倒叙,是杀杨修的直接原因;后面六件事是属插叙,这部分是按曹操嫉恨杨修的心理程度排列的:“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已有杀修之心”7、分别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

5、,耍小聪明等。8、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看看,说杨修死于他的才气,准确不准确呢?说“身死因才误”并非没有道理。杨修参与了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漩涡,这才是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9、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奸:借故杀人,不让人识破心机,假惠善后。不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他以招纳贤才,知人善任著称,但也借故杀害了一些名臣谋士。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

6、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跑 撞 走)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现 闪 跑)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魏延诈败而走 假装失败自立马于高阜处 土山1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12、这一部分写的是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战败,这些内容和“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死杨修,目的仍在揭露曹操杀死杨修忌才。13、曹操“厚葬”杨修是真心后悔杀杨修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回答。不是真的后悔,实际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厚葬杨修似乎是在纠正错误,以此来证明他的惜才。这表明了他阴险虚伪的性格。智力练习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

8、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

9、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14、给加点的字注音。成皋(go) 驴鞍前鞒(qio)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觅一宿 寻求,找 沽一樽 买 言讫 完毕16、曹操先误杀

10、吕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故杀吕伯奢,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一性格?表现了曹操诡诈残暴的性格特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17、对曹操的举动,陈宫是如何评价的?从陈宫的言语行为中,你认为他还能继续追随辅佐曹操吗?“知而故杀,大不义也!”不能,从言语中可以看出陈宫是一个崇尚正义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18、三国演义中,在长坂坡“单骑救幼主”的是(赵云),在长坂坡“单骑退操兵”的是(张飞)。请写出两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 桃园结义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19、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或精神。端午节里,在屈

11、原的故乡秭归,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三件事。端午节带给人愉悦、激励争先、团结合作、爱国爱民等精神,也传诵屈原的“楚辞”文化。20、分析本文结构设计。解读“鸡肋”被杀探究被杀原因揭开“活”字之谜聚聚众分吃“一盒酥”揭穿“梦中杀人”教曹植遭疑忌教唆曹植杀门吏作答教惹杀机厚葬杨修班师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曹操:阴险狡诈,嫉贤妒能。创作园地: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任选一种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字。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天黑的像夜晚,

12、教室里闷的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2、学校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教师学生批注栏: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

13、.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