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0143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开展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肌炎这一术语最初由Corvisart于19世纪早期提出。然而,在20世纪初期随着人们认识到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肌炎这一术语在很大程度上被摈弃了。为使心肌炎的诊断指标标准化,于1987年提出了达拉斯分类。但是这一分类存在一些缺陷,如病理学诊断上易出现不一致,取样误差,以及未考虑病理性改变的确切原因。更由于缺少用于明确炎症的其他免疫学染色和用于病毒诊断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这一分类不再作为金标准用于病毒性或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诊断。所以近年来对病毒和自身免疫性心脏病进行重新定义的努力可能会导致所谓的“达拉斯标准的灭亡”。根据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肌病的分类,诊断的

2、金标准是具有心内膜心肌活检符合达拉斯标准的组织学证据加上新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病毒学PCR技术的检查 。这些新的诊断工具的应用使人们对心肌炎的病因学能够更好的鉴别,并重新燃起对心脏炎症反应过程机制的兴趣。这些对疾病的新的认识,必然导致新的病因学指导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急性心肌炎的诊断是心脏病学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它的本质远未被认识,对其病理生理学也缺乏了解。本文提出一个总的诊断途径,聚焦于病毒病因学和相关的自身免疫过程,并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选择作一综述。 1 发病机理 心肌炎是临床表现和预后变异很大的疾病。为了更好的理解其通常不可预测的进展,必须找到其根本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心肌炎习惯上

3、按发病时间顺序分为3个不同的病理生理学阶段。在第1阶段,由于病毒介导的溶解作用造成直接的心肌细胞被破坏,引起细胞结构的降解,这样使病毒更易进入细胞,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和心脏扩大。这一初期阶段常不被注意,因为早期的损伤常被先天性免疫应答所阻断。第2阶段由初期心肌细胞损伤触发的免疫失调引起。早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在第1阶段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但相反也可成为第2阶段的伤害原因。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分子的相似性,即病毒和心肌具有共同的相似抗原决定簇。最后,在第3阶段,由于广泛的心肌损伤导致典型的扩张性心肌病(DCM)表现。在心肌炎患者中发现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预示着向DCM发展。最近Cafo

4、rio等的研究发现,在无症状的亲属中,心脏自身抗体预示着疾病的发生。提示心脏自身抗体可作为心肌炎发展为DCM的预测因子。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的另一机制是病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内心肌蛋白的释放。后者可激活T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机制,导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由病毒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以及持续的低度炎症,导致持久的心肌损伤和修复性纤维化。炎症细胞还可产生基质降解蛋白酶,在第3阶段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左室(LV)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从病毒感染进展到心力衰竭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现象仍无法解释。首先,一些在开始表现为暴发性心肌炎并需要加强血流动力学支持的患者可在数天内迅速恢复,与急性(亚急性)心肌炎

5、比较有更好的远期预后,后者因为发展为DCM而预后更差,产生这种差别的确切原因仍不明确。有人假设暴发性炎症反应可以清除病毒,使得心肌暂时顿抑和功能不良。这些患者很可能不再进入第2阶段即病毒损伤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而那些急性(亚急性)但是炎症反应并不充分的持续性病毒感染患者更易于出现心脏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和损伤。 其次,目前仍不清楚为什么只是某些患者发展为心肌炎。引起心肌炎的嗜心脏病毒,包括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EB病毒、人疱疹病毒6(HHV6)、细小病毒B19(PVB19)和巨细胞病毒,都是常见的引起的咳嗽病毒。超过90%的人在一生中会感染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病毒而不出现心脏受累,只有特

6、定的一小部分会出现临床症状。心肌炎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部分原因是由于以往研究中所用的诊断方法不太敏感。这可能会低估心肌炎的真实发病率。研究发现,在35岁及以下人群不明原因死亡者中,心肌炎的患病率超过42%。所以,某一遗传背景,无论与免疫改变有无关系,看起来是心脏感染病毒后出现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和(或)进展为DCM所必需的。最近Caforio和Iliceto所作的综述显示,在心肌炎和(或)DCM患者,心脏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IgG类抗体可以作为危险亲属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与此类似,有资料表明,柯萨奇病毒B3感染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可促使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的发展,而心肌损伤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

7、rophin)和(或)肌聚糖(sarcoglycan)被病毒蛋白酶裂解。所以,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理解潜在的遗传易感性和相关的免疫应答,用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病毒感染后易于出现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而其他人以后自动恢复或进展为特发性DCM。 2 诊断 急性心肌炎的初期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物理检查,以期寻找出任何可能提供其病因学线索的潜在特征。其他专业技术检查应当包括心电图(ECG)、胸部X线片、血液化验、无创影像学技术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急性心肌炎与多种感染均有关。病毒是急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原因,尤其在发达国家。根据血清学研究,腺病毒和肠道病毒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心肌炎的嗜心

8、肌病毒。但是最近利用PCR技术进行心脏活检病毒学诊断研究指出,PVB19和HHV6是急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 3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炎的症状变异很大。在任何心脏症状出现之前,通常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流感样症状为首发。心脏症状可在延迟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包括疲乏、呼吸困难、心悸、萎靡和非典型胸部不适。临床体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以及少见但具有特征性的心包摩擦音。有时很多患者的临床心脏症状和体征表现可能很不明确。所以,当患者表现为迅速进展的心肌病、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血管性虚脱和(或)ECG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冠状动脉正常时,应考虑到急

9、性心肌炎的可能。既然临床表现和急性心肌炎之间的关系仍很模糊,应当保证有一个非常特异和敏感的诊断程序。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包括其他感染原因所致心肌炎AMI、巨细胞心肌炎、嗜伊红细胞性心肌炎、围产期心肌病和心脏结节病。 4 病毒血清学 在过去,传统的血清学研究、外周病毒培养被用于鉴别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遗憾的是,这些方法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当有血清学改变(低IgG、IgM和IgA升高)同时出现心脏症状时,提示病毒引起心脏表现。然而,由于有很高的感染背景 ,这些测定方法不能直接证明病毒感染心脏;所以,对于不能做EMB的人群,PCR和炎症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助于进行病因学鉴别。 5 活

10、检 按照ACC/AHA指南,目前EMB指征是有强烈的理由相信活检结果将对后续治疗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对于除了血流动力学障碍,存在无法解释的持续时间2周的新发心衰患者,无论左心室扩大或正常,该指南建议进行EMB。 关于进行EMB的时间窗目前仍有争议。保守的观点认为临床医生可以最多等待2天再行EMB是合理的。因为根据文献资料,有相当一部分患者(57%)可以自动恢复;但是,对于有持续的或进行性加重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无明显的冠脉病变,EMB不应被耽误。 相反,鉴于心肌炎的最早期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对所有怀疑心肌炎的患者都采用EMB这种侵入性的方法证明也是正确而合理的。而且,在炎

11、症引起损伤和心肌重构过程变为不可逆之前,早期开始基于病因的治疗更为有效。及时获得EMB结果对于了解特异的病因, 例如特异的病毒、二重感染、高病毒负荷和(或)免疫组织学炎症等是有价值的。新的研究必须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使他(她)就诊时对做EMB完全理解。 EMB分析应当包括常规光学显微镜检查、炎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对病毒的PCR检测。 5.1 活检:病毒诊断 随着新的分子技术如PCR和原位杂交的引入,许多不同的病毒被发现与心肌炎相关,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中出现的高患病率的PVB19和HHV6 。部分研究显示,对有免疫组织学心肌炎的患者,EMB的PCR分析提示:PVB19患病率高达15%60%,HH

12、V6患病率高达8%30%。这显示急性心肌炎患者有与DCM患者相似的病毒患病率,表明在致病过程中病毒是长期心脏损伤和功能不良的触发因素。PVB19感染的存在,尤其是PVB19和HHV6双重感染,预示急性心肌炎患者预后更差。 总而言之,近来利用这些新的诊断试验所做的研究发现,广泛的病毒基因组谱与急性心肌炎相关,提示引起急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毒由EV和ADV转变为PVB19和HHV6。 5.2 活检:组织学评价 活检的组织学评价最初根据达拉斯标准来做。对心肌炎的组织学诊断要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伴有或不伴坏死的炎性浸润的存在。缺乏心肌细胞坏死和稀疏的炎性浸润提示为临界心肌炎。然而,有一些研究提出问题,即

13、达拉斯标准是否足够敏感来鉴别病毒性心肌病。而且,许多研究显示,在病理学家检测同一心脏组织样本时存在相当大的变异性,达39%。从右心室不同部分获取的活检标本,可能显示或不显示局灶浸润(空间变异性),不同时间获取的活检标本可能显示间断的炎性浸润(时间变异性)。在经PCR证实的病毒病原体的EMB标本中,有50%不符合达拉斯标准。因此,单独应用达拉斯标准诊断心肌炎效果很差,因为它易于出现取样误差和不同观察专家的误差,而且它没有考虑病毒持续感染和自身免疫调节。 为了弥补不足,需要对EMB进行额外的免疫组织学和定量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允许对炎性细胞进行量化、鉴别和区分,聚焦于T淋巴细胞。炎症性心肌病的心内膜

14、心肌活检时,免疫组织学诊断标准定量为白细胞浸润14/mm2,T淋巴细胞或活化的T细胞更好。如果存在T淋巴细胞病灶集中点,正如世界心脏联盟委员会心肌病工作组所定义的,因为浸润的性质,即便未达到上述临界数,活动性心肌炎亦可诊断。 6 血液检查 6.1 心肌酶 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尚缺乏急性心肌炎的特异性标记物。总的来说,心肌酶是升高的,但是其诊断心肌炎的可靠性经常被人们怀疑。对临床怀疑心肌炎的患者,血清中心脏肌钙蛋白的水平是比传统的检测肌酸激酶水平更敏感的提示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心脏肌钙蛋白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炎和心肌炎的早期,而其未升高,提示长期存在的心肌炎。遗憾的是,心脏肌钙蛋白的预后价值仍不清楚

15、。 6.2 心脏自身抗体 急性病毒感染以后自身抗体在心脏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仍处于讨论之中。在心肌炎患者中已经分离出的自身抗体有抗收缩结构的 、与能量代谢和转移相关的、离子通道和转运子的蛋白以及肌纤维膜受体。循环的心脏自身抗体,尤其是抗心脏肌球蛋白重链的自身抗体,作为临床和发病机制的标记物可能起关键作用,并可能具有某些预后价值。提示它们作用于心肌炎病理生理学的证据有:(1)多种自身抗体可在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而直接损伤心肌细胞;(2)将经证实有致心脏反应的自身抗体患者的淋巴细胞转移到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老鼠,可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心肌炎症和心脏功能受损;(3)用心脏自身抗原进行活化免疫,可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心脏特异性炎症和心功能不全;(4)直接转移抗肌钙蛋白自身抗体和肾上腺能受体到啮齿类动物,可产生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IgG类抗体是心脏的,可特异性的致心肌炎,可以被确定为自身免疫发病机理,存在于50%经活检证实的活动性至临界性心肌炎患者。尚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这种亚组患者是否会受益于免疫抑制和(或)免疫调节治疗 。 7 心电图 急性心肌炎患者经常会有ECG异常,表现为从传导延缓到酷似AMI或急性心包炎的ECG改变。它的敏感度估计在47%,但是其特异性仍不清楚。急性心肌炎也可产生“特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PQ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