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9810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易安宁220kV双回线路新建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宁米易220千伏线路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汇编施工单位:攀枝花网源电力建设工程公司二一三年二月 批 准: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主管领导)安全审核: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安监部)质量审核: 年 月 日技术审核: 年 月 日编 写: 年 月 日目 录1、总则51.1编制目的51.2编制依据51.3、适用范围51.4、应急预案原则51.5、应急预案体系62、危险性分析62.1火灾事故62.2机械设备事故72.3触电事故82.4坍塌事故92.5环境污染事件92.6食物中毒事故102.7急性传染病132.8恶劣天气132.9人身伤亡事故133、组织机构及职责173.1、应急组织

2、体系173.2、指挥机构及职责184、预防与预警194.1 危险点监控194.2 预警行动194.3 信息报告与处置205 应急响应205.1 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05.2 应急启动215.3 救援行动21(一)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1(二)机械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4(三)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5(四)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7(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措施28(六)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9(七)急性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0(八)突发性恶劣天气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1(九)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十)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5(十一)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措施:36(十二)夏季中暑应

3、急救援措施:37(十三)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7(十四)雷击应急救援措施:40(十五)毒蛇、毒虫咬伤应急措施415.4 应急恢复415.5 应急结束415.6 后期处置426 应急保障措施426.1 通信与信息保障426.2 应急队伍保障426.3 应急物资保障436.4 经费保障447 培训与演练447.1培训447.2 演练448 奖惩44专心-专注-专业专项应急预案汇编1、总则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为了对施工作业过程中潜在的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及习惯性违章作出预防,确保在灾害发生时高效有序地进行突发事故的抢救与处理,更好地保障作

4、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使财产、设备等损失降低到最小。现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工2004264号,2008年修订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798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总2003407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11202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145号);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5、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试行)(基建安2005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安宁米易220千伏线路工程施工工地、现场办公区、现场生活区、库房、钢筋及材料加工区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坍塌事故、触电事故、机械设备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急性传染病、恶劣天气等应急工作。1.4、应急预案原则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把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

6、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其次应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按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3.在项目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施工队、分包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施工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队、分包单位应遵循以自救为主,坚持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并接受上级单位应急组织的领导。 4.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及时划定危险范围,阻断危险点,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及事态蔓延;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果断决定采取应急行动;同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动态。 5.启动原则: 在发生事故时,本预案应急小组立即启动。1.5、应急预案体系 1.成立安宁米易220

7、千伏线路工程的重大事故、事件的应急领导小组。 2.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对施工或服务过程中,对潜在的意外事件及重要环境影响和紧急情况,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事件产生的事故后果。 3.完善现场应急设备,对现场可能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点设立专项安全监护人。 4.积极配合参与安监处组织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演习。熟悉事故发生后的临时处理常识。该应急预案属于二级应急预案。属于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分支。2、危险性分析在线路施工中将面临机械、临电、高处作业、基坑开挖、脚手架搭拆、吊装及用火等特种作业,在这些作业中,存在很多安全危险,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由于生态环境日益破坏,诸如地震、洪涝、泥石流、

8、雷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1火灾事故 本工程施工项目部、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存在一定量的包装箱(物)、油漆、机械燃料等可燃物,同时,由于供电线路老化、电源线短路以及人为火种、雷击等点火源的存在,均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得发生。施工过程中动火、临时用电较多,且现场有较多的可燃、易燃物品,因此,防火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发生火灾的主要作业活动和原因有: 存在可燃、易燃物品:存在竹子、木材、塑料制品、乙炔、氧气瓶、液化气 等可燃、易燃物品,这些物品一旦接触明火,极易引起火灾。 电焊作业:电焊残渣、电火花容易引燃周围可燃材料,从而发生火灾。 电气故障:主要表现在电气绝缘层容易磨损,电气负荷容易

9、超载,线路短路, 接头压接不紧密,线路电流过大,私拉乱接线路现象等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野外用火:在草原、林区等处施工,有的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吸烟、 野炊、烤火取暖等野外用火,机动车辆未配备防火装置,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引发火灾。 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不符合要求:施工现场灭火器材是施工现场实现防止火灾的重要器材,还存在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布置不符合要求、灭火器配备数量不够以及过期的灭火器等现象,一旦出现火情,现场的消防器材不能满足及时扑灭火灾的需要,可能给生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发生火灾事故后主要的危害有:燃烧、爆炸造成人身烧伤、烫伤和设施的破坏,燃烧产生的气体及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等。2.2机械

10、设备事故2.2.1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2.2.2主要机械设备 发电机、钻机、搅拌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冷拉机、切割机、挖掘机、压接机、张牵机等。 2.2.3存在危险部位 外露的传动部分、外露的转动部分、工具及刀具静态时的危险、机械运动时的危害、作业环境的危害等。 2.2.4事故发生原因 机械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本身的结构、强度等不合理;运行部件飞出;安装维修不当,使设备的安全性能不佳;工作场所环境不良如空间狭窄,设备布局不合理等;旋转、往复、滑动物撞

11、击人体;违反操作规程;运行状态时打扫卫生;设备有故障。 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劳动保护用品未正确穿戴;违章作业;在检查维修设备时不注意被夹击、碰撞、剪切、割、刺等;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2.2.5预防措施 1完善机械设备技术资料档案 收集整理机械设备原始技术资料,建立机械设备档案,为制定机械安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分析设备的安全状态安排检修计划提供依据。 建档是机械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应把每台机械设备都逐一立卷归档,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出厂的技术文件;安装地点;起用时间;日常使用、保养、变更,检查和试验记录等;设备、人身事故记录;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评价;设备电器原理图、设备结构图、设备易

12、损件图等。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因产权交接过程中资料损失或不全的设备,应组织人员进行实物测绘,尽量使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2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环节。应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使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应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监管,督促落实维护保养制度,对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重要问

13、题应立即上报,杜绝带故障运行现象。 积极预防事故损坏(非正常损坏即指人为的损坏),认真分析造成事故损坏的主要原因(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或麻痹大意、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机械设备保养、维修不良、运输和保管不当、使用方法不合理和指挥错误、气候和作业条件的影响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落实“五好”标准,严加防范,即做到(1)完成任务好:要做到高效、优质、低耗;(2)技术状况好:要做到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工作性能达到规定要求,随机工具部件及附属装置等完整齐全;(3)使用好:要认真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各项制度,做到合理使用,原始记录要齐全准确;(4)保养好:要认真执行保养规程,做到精心保养

14、,随时搞好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5)安全好:要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无机械事故。 3落实起重机械设备维保制度 在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过程中,时常发现机械维修资金未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许多设备该修的未修,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维修和保养是决定机械设备能否保持后续生命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应高度重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在设备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把资金投入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中去,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4坚持定期检验检测 应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对机械特种设备的规定要求,及时做好机械检验检测报检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及监管部门应督促企业认真做好隐患整改工作,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而对于一时确实难以整改的,则根据情况区别对待,一方面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该停止使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