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39798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山大学亚德客寒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实践报告2012年1月项目名称:关注阳山农村教育问题与发展项目组名称:中山大学赴阳山农村教育考察组实践时间:2012年1月16日至1月31日项目负责人:丘国力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9应用化学系项目组成员: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报告摘要:阳山地处粤北石灰岩地区,是国家著名的贫困县,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相对落后。但 是在当今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阳山抓住机遇,大力办教兴学,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 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 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了广大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2、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师资、资金等方面都存在困难的条件下,如何从本地 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出符合贫困山区县的教育发展模式是阳山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项极为重要与紧迫的任务。为配合阳山县2012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增强中大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 爱心的意识,在第九届亚德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山大学赴阳山教育考察组的成员对阳 山的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考察与探讨。本考察组为把握第一手资料,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相关实践活动:一、选取比较有 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园,进行亲身实地的考察,了解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硬件条件; 二、咨询与采访阳山县教育局,县团委,

3、七拱镇政府与团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宏观整 体上了解阳山教育现状;三、对部分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作较深入的访谈,掌握学校的实际情 况,听取教育工作者们对现状的看法与建议;四、抽取七拱、太平等地的50名中小学生做 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经过半个月的实践考察,小组成员对阳山教育的情况也有了更清楚更准确的了解。通过 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并根据阳山县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参考建议,以期对 阳山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教育改革贫困山区农村教育面对面访谈考察建议一、活动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的根本途

4、径,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阳山地处粤北山区,全县总 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 53万人。虽然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民风淳朴,但当地经济落 后,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教育水平也比较低,教育资源更是缺乏和落后。当今社会正处在变化发展激烈的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比如计划生育而导致的人口出生减少问题,政府不 得不实行村镇合并,小学合并等措施应对;比如幼儿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 的不断发展等等。当前的阳山县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抓住2012年创建“广 东省教育强县”的契机,全面提升阳山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

5、素质,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是相关部门的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二、实践目标我们想通过对阳山农村教育的考察,增强在读大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 意识;给组员提供一个深入社会、学会团队合作和组织策划的平台和机会,提高学习能力和 工作水平;再者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山区县教育的关注与 支持,为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目标有如下几点:1. 通过对学校的实地考察,对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咨询和采访,对学校师 生的访谈和调查问卷,全方位了解阳山农村教育的现状与相关政策,为进一步探讨 阳山农村教育问题提

6、供现实依据;2. 结合阳山2012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契机,根据考察结论与成果,向教育局及团 委等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3. 提高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倡议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为贫困的山区县培养一批建 设性的人才,为阳山基本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4. 通过摄影与写稿,把真实的山区教育现状展示给社会各界,为阳山贫困中小学寻找 热心的关注者和资助者;也让更多的社会慈善团体伸出援手,改善山区教学条件。三、考察方法本次寒假阳山农村教育考察活动,小组采用了多种社会调研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 要采用的方法如下:1. 文献研究考察组成员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文献、各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以

7、及各大报刊杂志,对国 内外有关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并进一步了解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动态趋 势,尤其是近些年的有关农村教育调查报告和新闻评论报道。另外就是要求组员学习诸如袁 方编著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等教材,以便让大家都对调研的注意事项与适合方法有个大 概了解。上述文献材料,为本次考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2. “面对面”访谈“面对面”访谈是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法。针对本考察研究内容要求,考察 组成员分别对对阳山县教育局、县团委,七拱镇政府、七拱团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学 校高层管理人员、学校的教师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七拱、太平等乡镇的在读中小学学生进 行了较为深

8、入与细致的“面对面”访谈。虽然“面对面”访谈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对于消除偏见、全方位了解阳 山农村教育状况,对于更深入了解阳山县教育发展事业的实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丰富的面谈照片、访谈录音(允许情况下)、访谈记录,部门的相关文件等,为我们提供了 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3. 实地考察考察组成员有挑选地、亲身实地到阳山部门中小学校园考察,了解山区农村中小学学校 的基本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在此过程中可纠正面谈法的主观因素影响,对中小学的实际 办学条件形成正确的认识。4. 问卷调査问卷调查是本次教育考察活动的辅助方法,考虑到低年级(三年级以下)学生对调查问 卷的理解性较差,因此

9、问卷主要的调查对象是中高年级(三年级至初三)。因高中全县只有 集中在县城的两所,因此高中生可暂且忽略不计。小组依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分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对七拱、太平等地的50多位学 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学校的教学和娱乐设施、总体的教 学情况,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等相关内容。5. 电话访谈对于部分因各种不可预见因素而不能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比如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某 个村镇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生等,可以通过电话进行简要的访谈。因为他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团 体,且对本次考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采样的代表性,使得我 们所得出的观点和看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与可

10、信度。本次活动的考察方法主要以面对面访谈与实地考察为主,其它调研方法为辅的方式进 行。本次考察调研的范围较大,且样本有较好的选择性与代表性。面谈对象涉及县教育局、 县团委、镇政府、镇团委的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还有七拱太平等乡镇的中小学 就读学生20人。实地考察了阳城镇、七拱镇、太平镇中小学共12所。而调查问卷则主要发 放在七拱镇各乡村的中高年级(三年级至初三)学生手中,发放54份,有效回收50份。四、流程安排1月16号 上午:采访咨询阳山县教育局负责人,听取其关于阳山农村教育的情况介绍, 获得各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与中小学校长的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深入 调研下午:与阳山县团委书记在办公室

11、进行一个简单的座谈交流,了解当地中小 学生的思想发展与家庭概况,了解县团委的相关工作,并听取他对调 研的建议与意见。从县城回来的路上,顺便考察附近的石角小学;1月17号 上午:深入村镇考察,采访七拱镇政府和镇团委的负责人,咨询团委副书记 当地农村教育的情况,以及了解政府为提升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下午:与通儒中学黎秀芳副校长在办公室进行访谈,了解中学发展态势与面 临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咨询学校教师的待遇等问题。接着 继续到周围的小学实地考察;1月18号上午:整理前两天搜集的资料,包括录音、政府公文、照片、访谈记录等等;下午:让村里的读书的小朋友邀请七拱太平各地各年级学生,到国力家接受个案访

12、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对学校教育的看法;1月19号小组四成员顺利回家。国力继续到七拱镇各地考察学校,顺便通过通讯录联系教师,采访并听取他们关于阳山的看法与建议。整理相关资料;1月20号至1月28号 断断继续到各地考察,并且给适龄中高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适当 抽取部分进行个案访谈.五、教育现状1. 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足实践证明,经济条件是教育发展的后盾。阳山的经济相对落后,农村财政收入紧张,因 此各种经费特别是教育经费就严重不足,导致了农村教育难以持续发展。而长期的投入不足, 导致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县城差距增大,与城市相比更是悬殊。虽然近年来,阳山的教育投入经费有所增加

13、,但是为了拉动县城高中的发展,很大部分 把教育经费都投入到高中的新建和扩建中,使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经费更多地集中到了县城高 中,减少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而剩余部分的教育经费,分配得也不够公平,大多数都 集中用在了城镇学校或中心小学的教学楼、综合楼、科教楼、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的 达标建设上,县城和中心镇的教育发展呈现出了现代教育的气息,但是部分贫困地区连危房 问题都还未解决,就更谈不上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必备条件的改善。通过小组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县城和乡镇中心的学校教育设施都较完善,课外活动 也比较丰富(从黑板报墙报、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可看出)。比如阳山二小、七拱小学、太平 小

14、学等中心小学,不仅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等基础建筑,还有跑道运动场、水泥 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绿化、美化工作也做得不错。另外,学校还拥有较充裕的功 能场室,如语音室、电脑室、舞蹈室、图书室。但是大多数村小都没有这样的条件,特别是 像佳礼小学、联坑小学、合上小学等不满100人的乡村小学,基本上只有教学楼、厕所、教 师宿舍几间残旧的建筑,外加破烂的篮球运动场、基本功能场室基本没有,就算有也只是摆 设。2. 师资力量薄弱,待遇有待提高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 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农村教师的学历通常大多是高中或大专学历,

15、经过 正规的师范教育的比较少。本来农村教师的工资就很低,一般的老师每个月工资只有1500 元左右,不少教了十几年的老师也不过2000元左右,跟城里打工的差不多。因农村地方财 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较难发齐。而且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地方报纸 的征订(如南方日报和清远报),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 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另外,不少老师反映,取消了十三个月的工资补贴变成绩效工 资,学校领导多,绩效工资又变成了职务工资,职务越多拿的越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到手 的永远都是学校领导的一半。这些做法都直接损害了广大教师的利益。3. 辍学现象严重,读书无用论回潮自

16、全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以来,确实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读不起书的失学儿童基本不 存在,特别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还会有补贴。但是,在我们的个案访谈中却意外地发现,辍 学在各中小学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辍学打工的原因中,有70%认为是因 为家里贫穷而无力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有64%认为是同学厌学情绪严重而自己退学的,有 60%认为学校的教育水平太差没教好学生,有20%认为是因为上学路程遥远不方便,而认为 读书没用、不读书照样赚到钱的高达80%。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一方面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部分家 长思想观念陈腐,认为与其让孩子在学校胡混日子、成绩一塌糊涂,还不如让孩子外出务工 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