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39437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已知A.B两个土样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如下: 试问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2分)A.A土样比B土样的粘粒含量多 B.A土样的天然孔隙比小于B土样 C.A土样的天然密度比B土样大 D.A土样的干密度大于B土样 标准答案:C2.有三个土样,它们的孔隙率和含水率相同。则下述三中情况正确的是( )。(2分)A.三种土的重度必相同 B.三个土样的孔隙比相同 C.三个土样的饱和度必相同 标准答案:B3.已知土样的饱和重度为,长为L,水头差为h,则土样发生流砂的条件为()(2分)A. B. C. 标准答案:A4.在防治渗透变形措施中,以下措施中控制水力坡降的是( )。(2分)A.上游做垂直防渗帷幕或设置

2、水平铺盖 B.下游挖减压沟 C.溢出部位铺设反滤层 标准答案:A5.当地下水自上往下渗流时,对土层中骨架应力的影响是( )。(2分)A.不变 B.减小 C.增大 标准答案:C6.甲乙两个基础的长度与宽度的之比l/b相同,且基底平均附加应力相同,但它们的宽度(2分)A. B. C. 标准答案:B7.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附加应力曲线表示()。(2分)A.总应力 B.孔隙水压力 C.有效应力 标准答案:A8.有一桥墩,埋置在厚度为3m的不透水粘土层顶面,粘土层下面为深厚的粉细砂层,当(2分)A.桥墩回弹 B.桥墩下沉 C.桥墩不变 标准答案:B9.土体的强度破坏是()(2分)A.压坏 B.拉

3、坏 C.剪坏 标准答案:C10.一个饱和粘性土试样,在三轴仪内进行不固结不排水试验,试问土样的破坏面在()。(2分)A.与水平面呈45 B.与水平面呈60 C.与水平面呈75 标准答案:A11.挡土墙的墙背与填土的摩擦角对库伦主动土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是()。(2分)A.?越大,土压力越小 B.?越大,土压力越大 C.与土压力大小无关,仅影响土压力作用方向 标准答案:A12.有一粘性土土坡,已知,坡角,发现在坡顶有一条张拉裂缝,试问:张拉裂缝的最大理论深度为()。(2分)A.0.84 m B.1.68 m C.2.04 m 标准答案:B13.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埋置深度d的增大而()(2分)A.增大

4、 B.减小 C.不变 标准答案:A14.某砖墙承重结构(条形基础)上部荷载为F=160kN/m,经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2分)A.b=1.5 m B.b=2.0 m C.b=2.5 m 标准答案:B15.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浅层处理宜采用()(2分)A.换填法 B.预压法 C.强夯法 标准答案:A16.土中的水中,( )能够传递静水压力。(2分)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重力水 D.以上都不对 标准答案:C17.表征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2分)A.塑限 B.液限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标准答案:D18.土体具有压缩性的主要原因是( )(2分)A.主要是由土颗粒的压缩引起的 B.主

5、要是由孔隙的减少引起的 C.主要是因为水被压缩引起的 D.土体本身压缩模量较小引起的 标准答案:B19.某原状土的液限=46%,塑限=24%,天然含水量=40%,则该土的塑性指数为( )(2分)A.22 B.22% C.16 D.16% 标准答案:A20.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最主要的问题是( )。(2分)A.稳定问题 B.沉降问题 C.变形问题 D.固结问题 标准答案:A21.对于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计算挡土结构侧压力的正确方法是( )(2分)A.土质为砂土和粉质粘土宜采用水土分算法 B.土质为砂土和碎石土宜采用水土分算法 C.土质为粘土和砂土宜采用水土合算法 D.土质为粘土和粉土宜采用水土合

6、算法 标准答案:B,D22.下列关于土坡稳定性的论述中,()是正确的。(2分)A.砂性土坡稳定性与坡高无关 B.粘性土坡稳定性与坡高有关 C.土坡均可按圆弧滑动面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 D.简单条分法假定不考虑土条间的作用力 标准答案:A,B,D23.测定粘性土液限的方法有()。(2分)A.搓条法 B.平衡锥法 C.碟式仪法 D.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标准答案:B,C,D24.在考虑应力历史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时,可能用到的土性指标有()。(2分)A.变形模量 B.压缩指数 C.固结度 D.回弹指数 标准答案:B,D25.某工程对土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需要土的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

7、该指标可通过下列( )试验确定。(2分)A.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B.固结不排水试验 C.固结排水试验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标准答案:B,C26.作为填方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2分)A.大比小好 B.小比大好 C.与压实效果无关 标准答案:A27.已知一土样,土粒比重为2.70,含水率为30%,干重度为,天然重度为饱和重度为则该土的孔隙比e为()(2分)A.1.70 B.1.06 C.0.93 标准答案:B28.在9m厚的粘性土层上进行开挖,下面为砂层,砂层顶面具有7.5m高的水头。问:开挖深度为6m时,基坑中水深至少为()才能防止发生流土现象。(2分)A.3.12m B

8、.4.38m C.1.38m 标准答案:C29.当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对土层中骨架应力的影响时()。(2分)A.不变 B.减小 C.增大 标准答案:B30.已知土层的静止土压力系数为K0,主动土压力系数为Ka,当地表面增加一无限均布荷载p时,则在z深度处的侧向应力增量为()。(2分)A. B. C. 标准答案:A31.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两个基础,埋置深度相同,底面积不同,但基底压力相同,基础沉降量大的是()。(2分)A.基底面积大沉降量大 B.基底面积小沉降量大 C.两基础沉降量相同 标准答案:A32.粘土层的厚度均为4m,情况之一是双面排水,情况之二是单面排水,当底面瞬时施加一无限均布

9、荷载,两种情况土性相同,在同一时间t下,两种情况的土层固结度差为()。?(2分)A.U1=8U2 B.U1=4U2 C.U1=2U2 标准答案:C33.饱和粘土,在同一竖向荷载p作用下进行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所得的强度最大的试验方法是()。(2分)A.快剪 B.固结快剪 C.慢剪 标准答案:C34.一个密砂和一个松砂饱和试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试问破坏时哪种试样中孔隙水压力较大()。(2分)A.一样大 B.松砂大 C.密砂大 标准答案:B35.按朗金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背面上的主动土压力时,墙背是()。(2分)A.大主应力平面 B.小主应力平面 C.滑动面 标准答案:B36.在=0的

10、地基上,有两个宽度不同,埋深相同的条形基础,试问基础的稳定安全较大的是()。(2分)A.安全度相同 B.宽度大的安全度大 C.宽度小的安全度大 标准答案:A3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查表求承载力系数。(2分)A.设计值 B.标准值 C.平均值 标准答案:B38.有一宽为3m的条形基础,采用砂垫层处理。已知作用在条形基础底面的总压力p=100kPa。砂垫层的厚度hs=1.5m,扩散角重度试问作用在软土层上的平均总应力为()。(2分)A.63 kPa B.76.8 kPa C.88.5 kPa 标准答案:C39.已知粘性土的内摩擦角为粘聚力c=

11、30kPa,重度设条形基础的宽度是3m,埋深是2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处,则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2分)A.307.5 kPa B.292.2 kPa C.52.2 kPa 标准答案:B40.下列桩型中,属于不挤土桩的是()。 (2分)A. B. C. 标准答案:C41.由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组成的人工填土是( )。(2分)A.素填土 B.杂填土 C.冲填土 D.红粘土 标准答案:A42.一墙下条形基础底宽1m,埋深1m,承重墙传来的中心竖向荷载为150kN,则基底压力为( )。(2分)A.150.0kPa B.160.0kPa C.170.0kPa D.180.0kPa 标准答案:

12、C43.土体具有压缩性的主要原因是( )。(2分)A.主要是由土颗粒的压缩引起的 B.主要是由孔隙的减少引起的 C.主要是因为水被压缩引起的 D.土体本身压缩模量较小引起的 标准答案:B44.土的结构性强弱可用( )反映。(2分)A.灵敏度 B.内摩擦角 C.相对密实度 D.粘聚力 标准答案:A45.圆形刚性基础置于砂土表面,四周有超载,在中心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呈( )分布。(2分)A.抛物线 B.马鞍形 C.钟形 D.均匀 标准答案:C46.对于均匀砂土边坡,如果滑裂面为平面,C.值不随砂土的含水量变化,下列( )选项的稳定安全系数一样。(2分)A.坡度边陡或变缓 B.坡高增加或减小 C.土坡被静水淹没 标准答案:B,C47.对确定地基承载力有影响的因素包括( )。(2分)A.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B.地下水位高低 C.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刚度、沉降等 D.基础尺寸和埋深 E.基础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 标准答案:A,B,D48.地下水对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