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8849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郭辉东摘要:转型时期洞庭湖的治理开发面临着新形势。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具有前提条件、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要坚持把洞庭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边发展边治理,山水同治、江湖同治,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几个主要方向。在防洪排涝、生态环境建设、血吸虫病防治、从枝城到松滋的长江大拐弯处兴建无坝引水工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重大举措,以建成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环洞庭湖地区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的石首、松滋、公安等县市,总面积约5.23万平方公里。湖南省洞庭湖区的面积占全省国

2、土面积的1/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经济总量占全省近1/4,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提案建议,应该支持环洞庭湖地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国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环洞庭湖地区进一步做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打造全国生态农业集中示范区;支持环洞庭湖地区走湖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之路;支持环洞庭湖地区深挖湖乡地域文化,建立环洞庭湖旅游战略联盟,抱团做大环洞庭湖旅游经济总量。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治理 作者简介:郭辉东(1947-),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

3、展研究会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人才学。 一洞庭湖的自然资源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洞庭湖具有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的自然资源条件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湖中所含物质的矛盾统一体。地球上各大陆都有很多湖泊,总面积有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中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全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000多个,总面积8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洞庭湖是世界的重要湿地,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和腹地。洞庭湖区包括洞庭湖水域及其周围地区,是由河湖港汊、冲积平原、环湖岗地、丘陵低山等

4、组成的一个碟形盆地。洞庭湖属于盆地式沉积湖,既是一个过水洪道型湖泊,也是一个低洼潮湿的渍水盆。洞庭湖是世界水文形势最为复杂的湖泊,也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江河湖泊复合型生态系统。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1825年湖泊面积约达6000平方公里,容积约400亿立方米。1995年湖泊面积减为2625平方公里,容积减为167亿立方米。洞庭湖具有建设生态经济圈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生态文明时代能够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顺应自然地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 (二)洞庭湖的平安、生态、民生和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湖泊由于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诸多有

5、利条件,周围往往形成一个经济圈,湖泊一旦消失,或遭到严重污染,常会对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目前,洞庭湖是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加上泥沙淤积日趋减少和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深入进行,不久的将来洞庭湖有望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既是长江的“胃”,也是长江的“肾”,对调蓄长江洪水和调节长江中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胃”和“肾”的功能不能发挥,长江中游就会遭受洪水的灭顶之灾,江南生态环境也将严重恶化。洞庭湖的平安、生态、民生和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三)水环境退化和秋冬季缺水,已成为洞庭湖区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洞庭

6、湖区最大的问题是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多、水少、水脏三个方面,水多则发生洪涝,水少则引起干旱,水脏则导致污染。水污染引起的水环境退化和秋冬季缺水,已成为洞庭湖区当前突出的问题。水体污染使饮用水源水体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出现了“水窝子没水吃”的局面,洞庭湖区需要解决饮水安全人口达350万人,占全省的24.5%。 洞庭湖区是季节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的。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清水下泄河床冲刷下切的影响,荆江三口来水来沙已发生新的变化,松滋、太平、藕池河道冬春季断流天数增加。19911998年三峡水库启用前入湖年径流量为1888亿立方米,2004年三峡

7、水库启用后入湖年径流量为1499亿立方米。三峡水库10月份蓄水后,长江水位急剧下降,洞庭湖水也急速流入长江,湘江水又急速流入洞庭湖。只要三峡水库蓄水关闸,洞庭湖水位很快就降低。解决湖区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理想和有可能实现的办法是上游水库科学调度,适时适量给下游补水。三峡水库在枯水期实现每秒800010000立方米的下泄是可能的,东江、五强溪等水库加大下泄量也是行之有效的补水办法。 (四)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标志着长江防洪“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因此,应当适

8、时调整洞庭湖整治思路,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新举措。比如,堵支并流、四口建闸是该提到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在大通湖等低洼地带、洪水交汇区以及江湖主航道区,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在洞庭湖这个盛水的大碟子中再增加几个装水的大坛子,能解决湖区“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问题,也有利于解决航运用水与河湖生态用水。目前,急需而且条件比较成熟的重大工程有:(1)加速层山安全区建设,为处理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提供有力保障;(2)从石首调关长江调弦口取水并疏竣华容河,解决华容县缺水问题;(3)南县沱江综合治理包括上下口堵坝建闸;(4)堵支并流,扩展注滋口至松滋口和茅草街至太平口的航道;(5)洞庭湖出口兴建岳阳综合枢纽

9、工程;(6)条件成熟的时候,松滋口建闸并在枝城到松滋的长江大拐弯处兴建无坝引水工程。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的前提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时期呼唤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表明,人类文明经历了有限利用自然的农业文明时代和企图控制自然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大步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时代,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进行检省后的一种明智

10、选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工业文明自身演进、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百里洞庭尽入眼,五千年历史再从头。”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国家级的有创新意义的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并应争取纳入国家大江大湖综合整治规划。在功能分区上,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区的内在联系,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环湖城市集约发展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可行性、区域性的原则,着重解决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大手笔,面向未来、科学谋划,先易后难、

11、先急后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的理论支持 生态文明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扬弃”,二是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和共同实现1。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经指出:“没有个人着重点和价值观的转变,就不会出现永续社会的演进。”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和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今天,人类所拥有的条件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当代湖南和洞庭湖区的人民有智慧、有能力、有条件把洞庭湖

12、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生态经济圈示范区。 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可以考虑以海拔高程(吴淞零点)变幅2550米的平原湖泊水网地区为中心,属于纯湖区的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15200平方公里。从区域经济理论上讲,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也是站得住脚的。它符合德国城市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的中心地学说,基本上符合六边形布局法则,能够把洞庭湖建设成为物产丰富、生态平衡的聚宝盆。从城镇空间体系看,能够形成以纯湖区为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环绕三个相对规则的正六边形。外侧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构成岳阳、湘阴汩罗、益阳、常德、澧县津

13、市、华容等六个主要增长极;内侧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构成大通湖农场、塞波嘴、沅江、汉寿、蒿子港、南县等六个区域性增长极;中间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构成注滋口、鹿角、屈原农场、蒋家嘴、新洲、安乡等六个次增长极3。笔者与朱翔教授在1998年出版的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中,运用此学说描述过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见下图)。 图1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 (三)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的可能性 为了探讨新时期洞庭湖发展大计,湖南省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在进行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之后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设想和建设性的意见。2010年11月29日,首届“洞庭湖发展论坛”在岳阳市举

14、行,岳阳、常德、益阳三个市及所属县(市、区)的领导、省直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起探讨新时期洞庭湖发展大计。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颜永盛要求大家“研究洞庭湖的发展一定要把洞庭湖放在全省以至全国发展大局中进行研究,尽快给洞庭湖找到一个研究的主题,找到一顶合适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帽子,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洞庭湖,支持洞庭湖的发展”。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板快之一”。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文浩呼吁洞庭湖区域内各兄弟城市加强协调合作,努力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益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胡衡华提议加强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的

15、战略合作,把环湖地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提出把发展环洞庭湖旅游产业与加快洞庭湖区域城镇化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旅游名市、名县、名镇,打造一批区域旅游品牌。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茂松认为洞庭湖区域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洞庭湖腹地的优势是水域经济,是生态农业经济,建议创建国家级洞庭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本文作者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目标是把洞庭湖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世界级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本文作者认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北以长江经济带为

16、纽带,以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努力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圈走向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在发展定位上,应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旱涝无忧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业体系。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使命。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