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8363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_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2052CCS B 35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kweichowensisH. T. Chang2022 - 08 - 09 发布2022 - 11 - 01 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2/T 16892022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种子采收与贮藏15 育苗26 栽培与管理47 病虫害防治6附录 A(资料性) 贵州红山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7IDB52/T 16892022前言本文件按

2、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贵州鸿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中心、清镇市林业局、贵阳市观山湖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处、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燕、邹天才、杨乃坤、袁季、胡光平、韩堂松、周泉、洪江、陈龙、苏以江、班峻峰、卢婷婷、李媛媛、胡刚、兰永平。 II DB52/T 1

3、6892022贵州红山茶培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 H. T. Chang)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收与贮藏、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引种驯化后的贵州红山茶育苗栽培及产业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GB 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T 26907-2011 油

4、茶苗木质量分级LY/T 1328-2015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2446 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贵州红山茶 Camellia kweichowensis H.T.Chang属红山茶组(Sect. Camellia (L.) Dyer)滇山茶系(Ser. Reticulata Chang)树种,贵州特有植物,分布于贵州省贵阳市九龙山、宝塔山及其周边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立地条件环境而使其品种进化特征显著: 小乔木,半球形,叶大革质、稀疏、长圆、边缘锯齿、先端尖,花蕾长卵形,花色红色至粉色、花冠10 cm16 cm、苞片革质、花瓣倒卵形、无花梗,花期13月,

5、子房5室(或34室变异)、被茸毛,柱头无毛且先端开裂,蒴果圆球形,每室种子12粒,果期910月。4 种子采收与贮藏 采种及处理10月上中旬,果实渐变为黄棕色,果瓣自然开裂时开始采摘。将采摘的果实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 堆放厚度不超过20 cm,待果实完全自然开裂后剥出种子。 种子贮藏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贮藏。将种子与干净、湿润的河沙(相对湿度6070%)在通风透气、散热良好的室内分层堆积贮藏,堆放厚度20 cm30 cm为宜,15 d20 d翻动一次,防止霉变,并适时喷水保持沙子湿度均匀。1 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籽粒饱满,呈黄褐色或褐色,千粒重900 g,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量40%45

6、%,净度95%。5 育苗 苗圃地选择和整理5.1.1 苗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应符合GB 6001的规定,pH值在5.56.5 之间的微酸性壤土为宜。5.1.2 整地作床5.1.2.1 秋季翻耕,经冬季风化后,次年春季再翻耕一次,敲碎土块,清除杂草、石块。5.1.2.2 苗床宽 1.0 m1.2 m,高 20 cm25 cm,步道宽 30 cm,要求苗床土壤细碎、床面平整。5.1.3 土壤消毒用0.5%高锰酸钾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液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苗床消毒, 曝晒2 d3 d后用薄膜覆盖保湿。在使用前2 d揭开薄膜,使用

7、800倍多菌灵杀菌剂消毒后,再在苗床床面上铺8 cm10 cm厚的蛭石。 播种育苗5.2.1 播种5.2.1.1 播种时间春季种子贮藏后30%40%露白时播种,或者在晚秋季节随采随播。5.2.1.2 播种方法点播,株行距3 cm4 cm,种子埋入土壤内2 cm3 cm,压实,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液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透水,再覆盖2 cm3 cm厚的细土,搭拱棚,盖透光率60%70%的遮阳网。5.2.2 幼苗管理待幼苗出土后揭去薄膜,苗长至23片嫩叶时,每周可喷一次10%15%的有机肥或叶面宝。及时防 治地老虎和根腐病、炭疽病的危害,每15 d防治一次。雨季应要注意

8、排水。5.2.3 幼苗移栽翌年4月至5月进行幼苗移栽,移栽时剪去主根,栽植密度20 cm30 cm。5.2.4 移植苗管理5.2.4.1 遮阳与保温温度超过30 且光照超过40000 lx时,及时盖上60%70%的遮阳网。冬季气温降低时,采用塑料薄膜保温,以保障苗床气温在-5 以上。25.2.4.2 水肥管理5.2.4.2.1 苗木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5.2.4.2.2 在移栽后 15 d20 d,施氮肥一次,尿素:清水=1:5,施肥量 3 kg/667m25 kg/667m2,后期根据情况增加用量。施肥宜在早晨或傍晚淋施,以施后基质湿透为宜。6 月9 月份每两个月施

9、1 次复合肥,直接撒施,施肥量 10 kg/667m215 kg/667m2。9 月份以后停止施肥。5.2.4.3 松土除草施肥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应符合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5.2.4.4 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A。 扦插育苗5.3.1 插条采集及制作5.3.1.1 插条采集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5年以上实生母树,采集12年生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枝条。插条宜在早晨采集。剪下枝条后立即用微酸性泥浆水蘸一下切口,并扎成捆用湿布包裹住,放在阴凉潮 湿处,防止失水。5.3.1.2 插条制作及处理制作的插条长5 cm8 cm,上切口以距离上位芽1 cm平切,上部留1片叶,叶片大的剪掉1/2。下部切

10、口选择在芽节下0.5 cm1 cm,切口呈马蹄形且平滑,扦插前插条用500 mg/L的生根粉浸泡20 min 30 min。5.3.2 扦插要求5.3.2.1 扦插时间6月份或9月份适宜扦插。设施栽培一年四季均可。5.3.2.2 扦插5.3.2.2.1 密度:以扦插穗条的叶片之间不重叠为宜。5.3.2.2.2 深度:扦插深度为插条长的 1/31/2 之间。插后用手指轻轻压实,再用 25%吡唑醚菌酯悬浮液 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施并浇透水。5.3.3 扦插床管理5.3.3.1 光照管理在床面上搭高度50 cm85 cm的塑料小拱棚,要求四周密封。小拱棚上方盖一层

11、遮阴网,遮阴度60 70%。5.3.3.2 水分管理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扦插后每隔14 d喷施一次1%多菌灵,防止病虫害发生。35.3.4 移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中旬至3月上旬芽萌动前移栽,株行距20 cm40 cm栽植于苗圃地。5.3.5 移栽苗管理同5.2.4。 苗木出圃5.4.1 起苗起苗时间和方法,参照GB/T 6001执行。5.4.2 苗木质量分级按照GB/T 26907规定的分级要求执行。5.4.3 检测5.4.3.1 采用 GB 6000 抽样方法。5.4.3.2 按照 GB 15569 执行检疫。 包装运输参照GB/T 6001执行。6 栽培与管理露地栽培6.1

12、.1 土地选择宜选择pH5.56.5的壤土,避风向阳或半向阳,坡度平缓,海拔900 m1700 m的露地。6.1.2 整地6.1.2.1 每 667m2 施腐熟厩肥 1000 kg 或腐熟饼肥 100 kg,缺磷的土壤每 667m2 增施磷肥 50 kg,耕翻埋入耕作层。6.1.2.2 整地作床同 5.1.2。栽植6.2.1 栽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中旬至3月上旬芽萌动前。6.2.2 栽植带泥球栽植,泥球大小为树干的810倍,泥球水分保持30%40%。栽植密度:23年生苗,25 cm50 cm;4年生以上大中苗,50 cm100 cm。栽植后适时浇水。46.2.3 管理6.2.3

13、.1 松土除草适时松土除草,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6.2.3.2 水肥管理施肥宜少量多次,以有机肥、复合肥为宜。12月以施有机肥、高氮复合肥为宜,促进新梢萌发; 56月施复合肥,促进花芽分化;910月施磷钾肥,促进花蕾生长发育。施肥量应视苗木规格、长势、 发育期、肥料有效成分及季节而定,4年生以上大苗要求施有机肥1 kg2 kg/株次,复合肥0.2 kg0.25 kg/株次,施磷肥1 kg/株次,施钾肥0.1 kg/株次。6.2.3.3 密度调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栽植密度。 盆栽6.3.1 花盆选择选用通透性能好、底部有排水孔的陶盆或其他容器。6.3.2 培养土准备装至八成满即可。6.3.3 上盆11月份或次年3月,在春梢萌动前上盆。栽植前剪去苗木的烂根和过长根,栽植时保持根颈与盆土齐平。6.3.4 盆栽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