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83539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基础 抓效率对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反思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问题:高三物理教学中教师感觉很累,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物理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如何将教师和学生从无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结合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针对高三物理的总复习教学进行反思,指出了造成这种无效状况的原因,并对总复习阶段的教学提出建议。关键词:基础 效率 学法指导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三一年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一年的复习中,一方面,教师按照精挑细选的复习资料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一遍遍的练习,复习的同时还有各种考试:强化测试,阶段考试,模拟考试等等。结果是老师感到很辛苦,却没有良好的效

2、果,学生则负担很重,更加痛苦,耗尽了精力,还不能如愿。问题在哪里呢?二、原因的分析笔者反思了自己高三一年的教学实践,觉得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建造“空中楼阁”教师的做法是: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所选择的参考书照搬照抄,对里面的内容,不加以选择,有的参考书是其他地区的,虽然优秀,但并不完全适合本地学生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会给教学带来差异,要因地制宜。同时,有许多教师会在教学中将高考中的难题过早的给学生做,他们认为:高考的难度很大,题目很难,如果不提早让学生适应这种难度,担心高考会不适应。却不知,现在高考虽然有难度,但重点还是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考查

3、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会抹杀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打击他们的信心。造成目标与达成的偏差。(二) 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师现行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一般是: 学生练习分析典型例题列出知识框架教师罗列重点难点,整理知识点这种复习课的做法使教师自我感觉已经将重点难点分析透彻,落实到位了,但实际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则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师讲了很多东西,学生却没有什么提高,学生感觉这样的物理复习课很枯燥乏味,上课很疲倦,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三) 课后大量重复的练习增加了学生的复习负担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采取上课讲解大量知识点,课后为学

4、生准备大量练习的方式,第二轮复习中虽然是专题的复习,但是习题量同样相当大,到最后的模拟考试,学生的体力早已消耗在大量的练习上,所以在最后阶段,教师发现答疑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反复强调的问题,学生会一遍遍的问,好象没有复习过一样,教师就责怪学生其实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在于教师以讲、以练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整理知识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自己理解知识,到了最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三、反思和建议(一) 确立目标,准确定位在复习的最初阶段,我们教师就要认真钻研高考大纲,钻研学生的学情。我们教师往往在备课中只注重教师自己的一面,较少去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5、所以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复习目标,造成学生和教师在复习中做了许多“无用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只有当物理教学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与辨证唯物主义的认知结构一致时,客体才能有效地完成向主体传输信息的过程。从最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的情况来看,物理在300分的理科综合卷中一般要占110120分,而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看: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稳定在3:5:2。显然,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但是,能力离不开知识作为载体,离开了基础知识,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复习之初,我们教师就要意识到这一点,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复习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切入点,适当提

6、高,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物理水平,按考试说明的体系来展开复习。考试说明中详尽地提示了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并且对每个知识点都注明了难度等级和要求。学生复习时就能对复习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底,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准确定位。(二) 强化基础,构建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思想是: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联系的。高中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分,知识点多,在高三总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清楚这些知识的联系,知识的来

7、源,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三复习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加工组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能力。如果复习中只是把过去的知识梳理一遍,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听课就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建立起物理知识的结构,突出概念规律间的相互联系,弄清概念规律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应当重视知识结构图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作用,结构图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下面以第一轮机械能章节复习为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章节知识结构图,从结构图上可以看出,这一章的重点在于三个基本规律的运用,有了结构图,学生对这一章复习中的重点就比较

8、容易把握,后面的复习中,教师应再引导学生把这张表具体化,随着复习的深入,逐渐把这一图表补充完整,形成网络。恒力功W=FScosaP=W/T平均功率基本概念功率P=F*V瞬时功率P = Fvcos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机械能弹性势能势能动能定理F合s = mvt2 /2 mvo2/2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 + mv12 /2 = mgh2 + mv22/2基本规律由摩擦生热现象产生的内能E= fs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E增=E减(三) 提高课堂效率,发挥45分钟的作用结合教学调查,反思高三的课堂教学,笔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高三的时间非常宝贵,教师和学生压力都很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获得教学效益

9、最大化呢?我想,应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本要求,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当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必须做到:1.备复习教材,备学生学情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法,对整个高考的大纲、要求真正领会,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对复习资料要先消化吸收,并且进行结构重组,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用什么样的形式,怎样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abcd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和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使知识形象化,课堂生动高三复习课许多学生反映,教师做实验少了,有的几乎不做,多媒体课件也不用了,上课就是一本书,一张练习卷,教师讲到底。本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教学中不自觉的采用自己讲的

10、方式,生怕做实验浪费了时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经调查发现,这样的课堂渐渐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学生无法从物理课上得到探究的乐趣!通过一年的高三复习,笔者深切感受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举一个教学中的实例:复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2004年全国理综15)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a、b、c分别从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t1 t2 t2 t3 Ct3 t1 t2 Dt1 = t2 =

11、 t3教学中一个班级采用了讲解和分析,课堂上学生点头表示懂了,但是在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测验中,我们把这个问题再一次呈现时,班里只有68%的学生能够回答正确,而另一个班级的正确率达93%!为何相差那么大?原因就在于,其中的一个班级时间在复习时,笔者做了充分准备,利用我们实验室里的等时圆实验装置(自制)进行了演示,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三个小球是同时到达,学生兴趣很大,然后再从理论上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印象很深。而前面一个班级,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进行演示,虽然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学生测验的结果差别相当大。这就是实验的作用!我们如果能在上课中尽可能多的将抽象的物理规律变为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

12、有亲身的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把握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3.课堂中应注意学生错误的发现和纠正高考的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复习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点拨,并且可以在上课中设置一些“陷阱”,以突出错误,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和方法。举教学中实例说明:高三第一次月考中,考到这样一个问题:(2004年全国理综1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

13、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A /3 B /3 C /2 D /2试卷统计结果两个班正确率都只有52%左右!试卷分析课上请学生上台板演,学生用的是力的三角形法则,如图: GTN正确的作图而几乎所有的错误学生都用了这个方法,显然,这样的错误带有普遍性,那么教师就不应该放过和学生一起纠错的好机会,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和启发,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方法和分析图,学生终于明白:原来在用三角形法则的时候只求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而忽视了三角形中三条边的来源和意义,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随便用力的三角形法则,这里更合适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之后,教师再发问:如果用

14、三角形法则该如何作图?学生很快便做出了正确的受力分析图了。学生对这一问题影响非常深刻,通过这一例题的错解呈现再到分析纠错,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四)习题的选择要精当,强调物理模型的构建和变式训练现在高三的复习资料数不胜数,教师有时为了方便,省时间,将资料中的内容照搬过来给学生,现有的资料的确有编写的比较好的,但是落实到学生身上并不是每一章节都合适,有的习题就需要教师进行加工,整理,组合,甚至重新编排。教师要想让学生走出“题海”,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片面追求高难度和高密度。多年的实践表明,过多的重复劳动和反复的操练只会使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损伤学生的

15、学习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灵气。每年高考结束,我们都有老师会感叹:做了那么多题,都白做了.笔者认为要学生减负,教师更应该挑起重担以“增负”!教师要对复习中的习题进行研究,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典型例题的辐射功能。在习题教学中加强变式的练习和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的能力。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教学中的例子:1. 加强变式的训练在复习圆周运动时,可以安排这样的例题:如图一摆长为L的单摆,摆球质量为m,要使摆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那么摆球在最低点的速度v0至少为多少?解答:小球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由于m、L一定,则当T越小时,v越小,当T0时,摆球恰能在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v最小,即在最低点的速度v0也应最小。vv0O在最高点有:mg从最高点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有:解得v0最小为变式1:如果把原题中的绳去掉而改为与轨道相同的一个圆环,使小球沿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最高点最小速度为 )变式2:如在原题基础上使小球带正电荷,空间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在最高点有:mgqE解得变式3: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