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37969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相关新闻 / 资料: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贺雄飞摘自夫妻兵法想想我们最初寻找配偶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获得夫妻的权利,实现夫妻的意义, 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夫妻从家庭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当我们把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往往就背叛了初衷。本是相爱才情愿结为夫妻的,但做了夫妻之后便要审视爱,怀疑爱,惦量爱。要求夫宴是恋人。不论婚前婚后都保持恋人的热烈。漫长岁月,沧桑人世,朝夕相伴,也要求彼此新美如画,依依不舍。要求夫妻是朋友。有着朋友的情份,朋友的胸怀,彼此互帮互勉,友谊天长地久。要求夫妻是知己,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读懂我,我读懂你,举手投足,都心心相印

2、,高山流水常相知。其实夫妻就是夫妻,只要履行夫妻的责任、义务,你做好夫,我做好妻,在夫妻的意义上彼此无愧,就应该满足了。问题是我们常把过多的负担加在夫妻关系上, 使得夫妻关系沉重而疲惫不堪。1 / 4我们常犯的错误是, 夫妻间本来在家庭才显示意义, 但我们花费很多精力以夫妻的角色讨论研究一些家庭以外的问题。以领导的身份批评、指责配偶能力太差、水平不高、学问浮浅 提出近期目标,勒令限期完成。以老师的身份教授知识,诲人不倦,要求配偶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还讲究师道尊严。以家长的身份教育对方,苦口婆心,谆谆善诱,软硬兼施,既要立规矩,又要搞控制,还要求配偶由被变主动,形成习惯,自觉做个乖孩子。以救世主

3、的身份施思图报, 盛气凌人,要求配偶承思不忘, 甘居下风。以乘凉者的身份要求大树枝繁叶茂,树冠蓬勃,树干坚定,风来雨来享受太平。这样,纷争太多,自然削弱和睦想一想我们的处境,宇宙博大,沧海横流,我们的家只是一个洞穴,钻进洞穴的夫妻,尤如两只勤奋的鼠。我们渺小而机灵,为生存不敢怠懈,一点一滴地营造幸福,延续后代。忙碌百年,也只是实现两个字:生存。生存又多么艰难啊,风云变幻,祸福难卜。但我们毕竟有个洞,洞里有夫妻,夫妻做着属于夫妻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得渺小, 以渺小的心理解对方的平庸, 宽容而充满爱心,让他 ( 她) 以独立的人格完成自己的人生。 那我们还有什么纷争呢?有时,我们的摩擦,仅仅是

4、一个想不通。-范文最新推荐 -我们虽然渺小,也是一颗宇宙间闪过的流星。我们人生一场,有自己的抱负、社会的责任,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是伟大的。人生如梦,我们还必须只争朝夕。这时,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洞穴窜出来,夫妻不再是渺小的鼠,而应该是强悍的虎,雄风抖擞,去拼搏,去干出一点事情。或许我们受伤了,便又变只鼠,缩进我们的洞,我们的配偶会抚慰我们。或许我们雄居山头,威振八方,但我们还要变只鼠,钻进我们洞,那里有夫妻的温馨在召唤、在迎候。夫妻不必在洞中,以鼠的状态,追究和讨论那些属于虎的事情,在外面强虎也罢,弱虎也罢,洞里是施展不开的,待到出了洞,尽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家庭中,夫妻尽可避免1为对方设计未

5、来,批评对方事业的成败得失。2评论对方亲朋好友,监视对方的行踪去向,探听对方的计划方针。3在对方没提出请求的情况下,为对方的工作、事业奔波忙碌。4强求对方将收入交由自己管理,怀疑对方隐瞒收入。5讨论彼此职务高低,成就如何,能力大小,收获多少。夫妻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在相互爱慕的气氛中共建幸福家庭。当然,家庭以外的话题不可拒绝回避,只要遵循上述原则,充分尊重对方,做到轻松舒畅,将会更显和睦气氛。. 轻松舒畅营造家庭气氛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3 / 4家庭口才. 家庭口才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有利

6、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该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呢?     1学.会了解。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兴趣所在。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师生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2专.心倾听。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     3面.带微笑。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宜昌市红星路小学李德强) .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