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75980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循环途径 说课稿一、 【教 材 分 析 】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 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节之前已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因此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难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

2、,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前面知识的巩固,还更容易获得本节知识。三、 【教学目标】(一)知 识 目 标 :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

3、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 【教 法 和 学 法】(一)教 法 1)导课: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 学 法1)分组探究法。2)归纳总结法。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巩固课堂知识。五、 【课 前 准 备 】学生:1)直尺、铅笔、课本。2)

4、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多媒体课件。2)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图片 。4)血液循环学案与课本。六【教 学过 程】 一)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 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探测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目的】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 教学课件展示体循

5、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思维升华,突出重点。【目的】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三)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0分钟) 观察课件中两管凝固的血液 学生探究思考 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 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 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

6、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 键部位 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课件图片 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四)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 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五)课堂拓展延伸:(2分钟) 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六)课堂主要内容回顾:(见板书)(2分钟) 七)课堂知

7、识反馈(大约6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七 【课 外 作业】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八【板 书 设 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血液循环途径: 1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

8、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二) 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