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7339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22春德育论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 坚持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对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来说,必须做到( )A.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B.与被管理者平等相处C.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不把权力交给职工代表大会D.自觉接受被管理者的监督参考答案:ABD2. 心理影响品德内化的程度和水平,而品德在实际生活中也对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 )A.保健作用B.发展作用C.促进作用D.协调作用参考答案:A3. 班集体具有的德育功能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A.对学生思想的强化、矫正功能B.对个性发展的促进功能C.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D.对学生行为和活动的组织管理功能参考答案:ABCD4

2、. 贯彻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B.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C.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D.发挥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功能参考答案:ABCD5. 在德育过程中,体现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参考答案:A6. 班级日常管理有以下内容(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C.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

3、学生档案、单元测验、操行评定、个别教育D.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参考答案:C7.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马斯洛D.康德参考答案:ABCD8. 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A.超越性B.可能性C.预见性D.教育性参考答案:A9.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 德育内容的环境化体现主要表现在( )A.人际环境B

4、.物质环境C.文化环境D.自然环境参考答案:ABCD11. ( )是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为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A.政治教育B.道德教育C.思想教育D.法制教育参考答案:C12. 有无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 婴幼儿阶段,儿童对许多道德规范尚无明确的认知和体验,所以其行为不具有道德意义的发展阶段是( )。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自由阶段参考答案:A14. 没有管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就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教育和激励也难以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更有效

5、的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不利于教育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有利的排除或遏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传统伦理观念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主义的伦理原则B.自由主义的伦理原则C.客观主义的伦理原则D.超自然主义的伦理原则参考答案:D16. 在德育的社会性质上,它坚持( )的辨证统一。A.阶级性B.民族性C.全人类性D.自然性参考答案:ABC17. 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在对学生的教育者起主导作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 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要求教师(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B.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6、有计划地进行教育D.统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参考答案:ABC19. 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柯尔伯格C.班杜拉D.杜威参考答案:B20. 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D21. 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1983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参考答案:B22.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参考答案:D23. 班主任作为教师,其任务与一般教师的任务有共性,但

7、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任务?( )A.组织任务B.管理任务C.协调任务D.教育任务参考答案:ABCD24. 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5. 伴随一定教学形式的活动要求、纪律以及活动氛围等等,对学生理解并接受外部教育要求,形成一定的品德,并不具有引导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6. 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性质上应( )。A.凸显生活性B.实践道德生活C.取材于现实生活D.通过实际的生活参考答案:A27.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

8、理念有( )。A.学生为本B.师德为先C.能力为重D.终身学习参考答案:ABCD28. 德育方法是沟通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的桥梁,主要包括(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道德叙事法D.道德讨论法E.交往实践法参考答案:ABCDE29. 广义的德育目标是指对德育活动既具有宏观指导、又有具体要求的目标领域,具体表现为含有层次结构的( )A.目标要求B.目标系列C.目标层次D.目标领域参考答案:B30. 制定实施计划的要求( )A.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B.要有合理分工,将任务落实到人C.对各项德育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D.要充分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制定计划参考答案:AB

9、CD31. 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 )三个阶段。A.恒心B.耐心C.良心D.上进心参考答案:A32.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能否发挥并不重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3. 某班主任管理班级有严厉的纪律,不允许任何学生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他的指令,这位班主任属于( )。A.强硬专断型B.仁慈专断型C.民主管理型D.放任自流型参考答案:A34. 超越现实,要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忽视或割裂适应与超越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性,德育就难以使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连续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5. ( )坚信体谅关心

10、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A.马卡连柯B.柯尔伯格C.杜威D.麦克菲尔参考答案:D36. 德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智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7. 活动的次数多、形式新、规模大,就表明该学校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搞得好、有成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8. 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 )。A.王逢贤B.鲁洁C.班华D.钟启泉参考答案:B39.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 )A.科学主义B.人文精神C.狭义的人文主义D.政治学和经济学参考答案:B40. 在德育过程中,德育活动各内在要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

11、程度,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其家庭、社会和各种交往方面的根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1. 课堂规则要求具体化,便于记忆和操作,同时也要有利于执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2. 心理问题原本不是德育的内容,因为心理本身不是价值问题,但心理与德性问题一旦集中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身上,则难以把它们分开。一方面心理是品德内化的机制。另一方面,心理又作为德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反映着品德的真实程度和水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3. 德育过程是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4.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

12、的、天生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参考答案:A45.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6. 当德育维护的社会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时,德育就能间接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德育维护的社会关系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生产发展需要时,德育就会间接地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7. 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德育目标所制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8. 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 )A.德育存在B.德育发展C.德育发生D.德育约束参考答案:C49. 现代德育评价要求对人的品德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评价。这样,现代德育评价就具有与传统德育评价完全不同的特征:( )A.多样性B.客观性C.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不同于以往评价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等的作用D.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定、选择,因此需要作终结性评价参考答案:ABC50.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德育形式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评价参考答案: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