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7313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 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C. 农民家庭生活富足 D. 土地兼并严重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

2、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迅速推广3.下列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属于西汉时期的有耦犁 翻车 代田法 耧车( )A B C D4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3、5.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C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D官营手工业管理不善、贪腐严重6.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官营专卖 B轻徭薄赋 C重视商业 D劝课农桑7.史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碳,令激水鼓之也。”创造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是( )A战国的李冰 B东汉的杜诗 C三国的马均 D元代的郭守敬8.白寿彝中国通史指

4、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9.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乐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鋪席买卖”10.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

5、官府的直接监视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 B C D1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了激烈的海外贸易竞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英国迈出的第一步是()A.打败“无敌舰队” B.建立伦敦公司 C.发布航海条例 D.进行七年战争12.经过长期斗争,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并确立自己的殖民霸权。这场斗争实质上反映了()A.英语国家对法语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胜利 D.海岛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

6、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D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14.1903年,一位英国企业家说:“从前,一个制造商自己有一家企业,然后有几个合作者,就出现了股份公司,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称的一种联合。”材料中所说的“联合”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C说明自由资本主义形成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15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7、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A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1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17.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

8、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18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1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D世界

9、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场上大量使用白银20.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21. 有学者认为,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 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22. 到20世纪90年代初,

10、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23.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24.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

11、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 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C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D. 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25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12、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26.一战时期,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A. 化工业和卷烟业B. 纺织业和化工业C. 橡胶和写工业D. 面粉业和纺织业27. 鸦片战争后不久,我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情况最为明显的地区是A. 环渤海地区B. 五口通商地区C. 黄淮地区D. 成渝地区28.1952年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的益于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果D. 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援助29.1956年2月,应邀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上海公司董事长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 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

13、趋势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 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 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30. 中国在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 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大跃进”运动3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蒸汽轮船的出现 B.蒸汽机车的出现C.采矿和冶金技术的飞速提升 D.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32.20世纪初,欧美各国大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不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B.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C.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轻视D.欧洲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3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五四运动后D.辛亥革命后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自给自足D.没有雇佣劳动力3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