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37081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呈移动医院远程会诊项目建设方案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09月1远程会诊项目概述31.1项目意义31.2本期建设目标42 东软远程医疗系统简介52.1系统特点52.2远程会诊流程62.3系统功能划分73 移动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内容93.1业务流程9本次建设涵盖内容: 101远程会诊项目概述1.1项目意义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战时、特大灾害地区人民服务,是各 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远程医疗技术旨在通过信息通讯技 术在体系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使中小医疗医疗机构在医疗业 务中遇到技术问题时,通过现代通信网络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同时远程医疗系 统的

2、建成也能极大地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资源援助的力度和及时性,并且极 大地降低成本,提升援助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首先,远程医疗是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需要。远程医疗的直接受益对象是广大群众。历来,中小医疗机构主要覆盖的边远 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一直是卫生主管部门棘手的问题。远程医疗跨越地域障 碍,实现了利用城市医疗技术优势为边远地区群众服务,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时效, 又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轻因长途转诊所致的就医费用,因此远程医疗被认为是 卫生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又一体现,是民心工程。其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需要。借助远程医疗系统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相应业务知识、科研经验和方 法的共享。并

3、且,大型医疗机构可以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对区域内的中小医疗结 构进行医疗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医疗水平。再次,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是更好医疗资源援助形式。目前中小医疗机构主要覆盖的边远地区医疗能力相对较差,对医疗援助的依 赖性较大,由于生活环境适应、年龄、家庭因素等种种原因大量的专家不能到现 场提供服务,极大地制约了医疗资源援助的广泛性和实时性。远程系统建成后, 能够将中心城市的医学资源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恰当改 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水平和基础医疗能力,当地患者就能在远程会诊的帮助下享 受一流的医学资源提供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医疗设备数字化后,影像诊断专家可以在中心城市对边远地区

4、的患者出具诊断报告,完全达到现状援助的效果。在改善边远地区医疗设备的同 时,可以有效地克服诊断人才缺乏的制约。1.2本期建设目标移动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应达到如下目标:第一,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连接移动医院与协作医院,促进各个协作医院与 移动医院间的临床、影像会诊、检验报告等业务开展,解决各协作医院对部分疑 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第二,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协作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培 训,帮助移动医院医生提高相关医疗业务水平。第三,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移动医院连接东软远程会诊网络,借助东软远程会诊网络内的国内知名专家解决江苏省内的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等问题。第四,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进行医

5、疗设备维修的远程支持!2 东软远程医疗系统简介凭借东软集团多年来的软件开发实力和对医学影像的深入研究,东软系统有 限公司与国内着名医疗机构合作,组建面向国内医疗单位的远程会诊与远程培训 的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推出“东软远程医疗系统”,从2001年3月正式开通至今, 已拥有了600多家会员医院,年开展会诊和培训2万余例,是目前国内主要的远程 医疗运营平台之一。除进行远程会诊业务的运营,还积极参与各地区域性远程医 疗网建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已先后帮助福建省卫生厅和山东省中医院分别 建成了 “福建省远程医疗网”和“山东省影像会诊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下面简要介绍远程会诊咨询系统平台系统设计

6、方案及特点。2.1系统特点东软远程会诊服务将大大提高边远地区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并真正实现国 内优秀医学资源的共享。远程会诊服务将以良好的网络条件、权威的诊断结果、 完善的会诊服务、合理的会诊费用让远程会诊服务真正走向大众。东软远程专家 会诊系统的特点如下:直接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DICOM3.0接口接收数据,真正实现图像的无 损传输,从而体现软件技术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完美结合;功能完善的影像诊断系统,直接读取DICOM文件,实现影像数据的无 损显示;并提供了各种方便的图像处理工具;基于WEB的远程会诊申请及相关查询等服务,在移动医院端的PC机基本仅需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及我公司开发的PACS/R

7、IS、DICOM Gateway,整个系统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网络防火墙、严格的身份验证,向您保证绝对的数据传输安全;安全、大容量的数据库支持;支持患者终生电子病历、影像数据、专家诊断,极具医学参考价值;基于地面宽带网络、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专家与患者之间真正的实时的“面对面”会诊;支持远程培训服务;灵活多样的组网方式:ADSL、光纤、电话拨号等方式;简单友好的操作、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权威专家的诊断、实时真实的专家会诊;图文资料规范、分类明确、栏目齐全,完全满足医生诊断的要求;2.2远程会诊流程医院向东软管理中心申请成为正式会员医院;会员医院端PC机利用医院端DICOM Gat

8、eway接收、保存从CT机等数字医疗设备发送的影像文件;登录东软远程医疗网,填写患者病历,提交影像资料,申请会诊;会诊管理中心接受申请,安排会诊时间,组织会诊专家;专家进行会诊,出诊断报告;医院查询、接收诊断报告;数据中心长期保存、管理并挖掘所有相关医学数据,为患者终生电子病历及影像数据库提供数据基础;2.3系统功能划分东软远程会诊系统包括三方用户,分别为:医院端、会诊中心(医学专家)、 数据中心(系统管理人员)。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特点与使用需求,详细开发了 各端的应用系统,从医院端直接接收数字化医疗设备发送的DICOM影像文件的接 收系统(DICOM Gateway)、患者申请会诊的会诊申请

9、系统,到会诊中心的会诊安 排系统、会诊中心医学专家的影像诊断系统,一直到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会诊统 计系统,并且还开发了费用管理系统,因此说真正实现了一条龙流水线似的全部 操作处理的计算机化管理。东软远程会诊咨询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采集DICOM文件、ICU多参数监护仪数据、采集 检验数据;会诊申请子系统:申请初诊、复诊、急诊及交互与非互式会诊等,同时 提交会诊所需的病历及各种检验与检查资料等;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下面简要解释如下:(1)数据采集子系统:通过相应的程序接受传输DICOM影像数据、检验结果,适时采集传输ICU多参 数监护仪数据。包括LIS、

10、PACS/RISO(2)会诊申请系统:启动IE浏览器,直接进入东软网远程会诊主页,填写详细的患者病历信息, 选择您期望会诊的类型和会诊专家,按照数据采集子系统提示的影像文件保存路 径,选择此患者的影像文件,提交后,所有信息将保存在数据中心大容量、高安 全的数据库中。(3)远程培训申请、管理、点播系统:医院可以在登陆系统后查看会诊中心提供的近期培训课题,选择感兴趣的内 容提出培训申请;也可以自己提出培训课题申请,由会诊中心安排专家进行“一 对一”的授课;还可以通过点播系统在线观看由会诊中心提供的培训课程。(4)会诊统计系统:对会诊申请情况、会诊安排情况、会诊诊断情况进行各种方便的灵活查询和 统计

11、;(5)后台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友好的界面方便管理员对数据库基础数据的维护,以及增加用户、增加 专家、分配权限等。(6)视频会议系统: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患者与专家的实时的“面对面”沟通和会诊;(7)远程培训系统:实现培训现场的视、音频和幻灯的同步传输。3移动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内容移动医院规划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实现移动医院与各协作医院之间的远程会 诊功能。根据移动医院的构想,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应能提供三个方面的服务, 一个是开展远程影像会诊,一个是开展“面对面”的临床会诊,第三是满足系统 内远程教育的需要。3.1业务流程移动医院建立专门的远程会诊网站,远程会诊业务以此网站为载体,申请会 诊医

12、院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包括:填写患者病历、提交患者影像和化验单等患者资料以及会诊要求、选择专家等。申请医院通过Internet网、使用会诊管理中心分配的会员权限进入会诊申请 系统,完成会诊申请的提交。会诊管理中心收到会诊申请后,根据会诊要求及时 将会诊申请分诊到各会诊中心,由各会诊中心组织完成会诊过程。流程图如下:本次建设涵盖内容:1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本期建设可连接大部分的标准设备及非标准设备。2PACS/RIS影象工作站系统本期建设可连接DICOM设备及非DICOM设备3远程会诊系统本期建设与后端大医院进行连接,支援,并可以远程对医 疗设备进行维修。4远程会诊中心下期目标在苏州建立本地的远程会诊中心,即可以进行运 营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对设备进行培训、维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