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362332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一、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以前也叫学者型教师。我们时常有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本来就不是两张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式,每一个细节它都可以成为研的内容。一个老师搞科研,他不是像大学老师搞理论研究,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进行一些思考研究。我想从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认识、或者努力方向来说。一般老师认为,很多老师认为,比如说大学中文系毕业,我就具有一个专业的资格,所谓是科班出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这个你应该是一个内行,具备一个专业的知识水平或者学术的眼光等等,这些只是一个部分,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或者在职的语文老师就觉得,这个就是

2、全部。其实另外应该还有一些,因为你是一个教师,一个基础教育的教师,从知识角度来讲,关于教育,关于心理,关于课程,关于教学这些方面的东西都应该有。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学校,一直在倡导青年教师,你中文系毕业的,也要去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这些东西,不是说我对付考试,我考一个教师资格,我就满足了,要认真去读,怎么跟你的教学联系起来。另外就是刚刚巢老师所讲的,几分钟,比如说三分钟作出判断。这样一种专业眼光,实际上是从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人们一般把这个教师分成几个阶段,第一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初级阶段,他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学术眼光,具备课程的专业知识,但是他缺少经验;第二阶段,他自己有

3、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专业的知识以后,他是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像刚才讲到的作文的判分,在经验型的老师来讲,他应该具备了这个能力,他应该能够熟练地去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教育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最后,如果再更高级一点要求的话,他应该具备一种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或者更高的要求,这个也应该属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之一。老师怎么做,恐怕朝这三个方面去努力,三方面都要去学,都要去做。你对自己的要求,我不光是一个授课的具体的工作人员,我还是一个研究者。你研究什么东西呢?我想刚才徐老师讲的,两条线,一个就是你所在范围的专业的学科知识,比方说,语文老师,你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包括对世界的文学你了解多少,

4、这一部分的知识,可能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这一块新鲜一点,在这个时候,你要用力的恰恰是你的知识结构的另外一个支柱,就是说教育学,心理学啊,课堂教学的一些技巧啊,你在这方面再用点力气。对于学校工作年份比较长的,要反过来,专业的知识方面,学科知识方面,恐怕要用比较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长期出来以后,会离开比较远。听课的过程当中,一些比较优秀的老师他来开课,一般都是在中学呆的年份比较久的,在听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技巧上没有问题,什么时候启发学生,什么时候关注班级的反应,这都没有问题,问题往往就在于对文本的解读,他自己的理解就差那么一口气。你怎么样要把文本所表达的意思比较好地

5、传达给学生,这就有问题。所以我就觉得,作为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柱,他就应该去关注前一个方面。还不光是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你要时刻记得你是一个研究者,那么在上课的时候,我就不是去面对一堂课,我是在实施一个教育实践的行为。这个行为我带着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我做了以后效果怎么样?我在观察,我在思考,然后我发现问题以后我怎么改进。有的老师说,做科研,你让我写什么?我们天天都在做实验。你带着问题进课堂,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有目的,可能一个阶段里面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做,然后去反思,发现有什么问题,然后再来做。我想就我所看到的中学老师,有没有这一点,区别非常大。如果你能够成为今天一线非常优秀的老师,你一定是不断在

6、思考你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老师只是要完成我的教学行为,没有带着科学研究的眼光,没有这种思考,没有那种认真的反思总结,这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会碰到一点问题的。二、经常充电才会有一种研究的意识。这已经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当然老师们都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一个研究的意识。现在我要郑重呼吁的,就是你前面刚刚说的,就是研究的前提,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应该不断地了解学科前沿的东西。现在这个学科到哪一步了,他不了解。许多语文老师不大读书,前面几个专题有些老师专家也都讲到了。很可笑的,有一些很老到的有经验的老师,比如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的解读还在50年代60年代的那个东西,有些人讲出来的话,我觉得怎么有种文革

7、语言的味道。他的思想,他的所谓的学术观点,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个就觉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你怎么去教现在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必须要回炉,必须要去充电。充电以后他才会有一种研究的意识。否则他对文学的感悟力、判断力都在下降。刚才我们谈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谈到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这中间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了,这中间教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包括教学法的知识,我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种实践知识,也非常非常重要。我记得日本有个学者叫佐藤学,他强调老师的知识也就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一种经验型的知识。我们看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等等,他们都有非常非常丰富的实践知识,这种知识越丰富,他的专业知识也

8、就越成熟。就是三块,学科的知识,教育的知识,关于实践的知识,而且这个实践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就是否定教师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的比喻,你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操作工,你应该是有脑子的,是研究的,但是你这个研究是在实践当中。三、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很好地总结出来。在积累这些经验、积累这些案例的过程当中,你如果有一点脑子的话,如果说主动的去思考一下的话,那里面可能是有许多的东西可以研究的。我曾经说过这个比喻,张炎说吴文英的词是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断,中学老师其实有很多好的经验,就是碎拆在那里,你如果有这个意识,你把它很好地总结,把它组装起来的话,我们用褒义的,那就是一个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就是你要

9、会去总结,会组装起来。他也要有这种意识,有的时候做教师的时间长了以后,他就对整个的教育工作产生惰性。有时他就会对教育产生冷漠。教育本来是很崇高的,他不再对教育这样一种事业产生一种崇高感。我曾经看过陈平原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说十年以前我们会因为谁谁谁的文章激动得发抖,但是今天我们可能就付之一笑,或许是年龄增长了,缺乏激情了,或许是我们对某些东西的崇高感表示了怀疑,不愿意再去做什么祭坛上光荣的牺牲。如果这一点发生在我们老师的身上,今天面对课程改革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问题就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就是,他有某些情况的改变,领导认同他了;另一方面呢,他坚持他的做法以后,他还是不屈不挠,坚持这个做法以后,

10、别人才认同他,而且学生按他这个做,学得还比较愉快,底子又扎实,而且高考成绩又好,人家相信跟着这个老师走,学语文不会错的。在这个上头来讲,还是退过来想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最起码的要有哪些东西?我们在这里讲的还是专业化发展,撇开其他的,教师有他的职业道德,有他的人格修养,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因为有的人他就不配当教师。从学科专业方面来讲,我一直在思考,过去语文教育的一些老前辈,比如华东师大的叶百丰先生还不光是一个人,他就提出来,当一个语文老师,或者中学语文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模式:“一、一、三”。就是“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一手好字,还有三百篇诗文”。这个很好记。过去传统的语文

11、教师就是要这样的功底,你拿出来字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叹服,这个字写得好啊,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学生崇拜你了。还有你的表达,当然一口普通话,人人讲得都像播音员那样,都一个个什么一级甲等这个是做不到,但是你毕竟要讲普通话。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在那个时候就提出来,是难能可贵的,这里面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它分析起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有教育理念,第二是专业知识,第三个就是教学技能。刚才我们谈的这个知识那个知识也好,很可能分析起来,大概可以归纳这样三个方面,学养。过去的老前辈们,他没有跟你去讲语法、修辞怎么样,我觉得,语文老师现在应该有这个底子,懂得语法学、修辞学,要懂这些东西,老前辈可能不懂这些,他语文教得很好

12、,由于他能够装下三百篇诗文,这一点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做不到,因为我几次讲到,我是过去一个阶段教学的受害者,那个时候没要求我们去诵读这么多,如果那个时候早一点,在上小学的时候,也受这样的教育的话就好了。我羡慕今天的孩子,从小学阶段就要他们去诵读。四、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他的学养。每一位语文教师有了厚实的文化积累,他教学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教师的学养,以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偷诗”一个教师必须多读书,应该腹有诗文三百篇,我们现在不说一下子要三百篇,有的老师可能能做到,你先有个一百篇,一百五十篇诗文这个底子,那就不一样,你开出口来就不同,动起笔来就不一样。有了厚实的这样一种文化积累,他教

13、学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东西有的人不相信,他觉得你去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但不知不觉的,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就是不一样。所以我讲叫学养,叫修养。他有学问,而且还有修养,就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觉得这个人有书卷气,就不一样。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书卷气的。有了这些:读多少书,能够背诵多少篇,在这个基础上,你了解语法学,文艺理论等等,才有个基础。没有这个打底,你去天花乱坠地讲什么文艺理论也好,文学史也好,都是搬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东西。还有一个,刚才讲到有一个老师他能吟诵再别康桥,他是自己反复读了以后,他能够体验到,所以你光是搬那套知识,没有自己的体验,你讲那些作品,讲不到很真切

14、的地步,没有那个味儿。看来你装了好多好多知识,看了,这个是包装出来的,或者你有那么一些知识,你自己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气”这个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前几天,听方老师说,学生在BBS上称他是清朝人,称另外一个老师是宋朝人,学生会感觉到这个老师身上有个气场,就是那种清朝时候学者的风度,所谓的书卷气,他还具体化了,是某一种类型的。就是他的特征,所以今天语文课程改革提出来,要学生诵读,老师你自己先要诵读。有一次在上海一个教育学院里,聊起来,后来那个校长说,将来我们评价教师不用以前的,就让老师一个个来背。到时候,那些老师就痛苦了,你跟着学生一起来背。我就遇到一些老师,让学生背,在这之前,我先背一

15、遍,那学生,好,老师都能做到,我也跟着他走。有的老师,我也经历过这样,拿着书在看,学生在那里背,学生心里不服气啊。示范作用就没有了。还有,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出口成章,这个言谈举止就是不一样,学生就会跟着你那样去做了。是一种无形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比如我们招老师的时候,也很痛苦的感觉,现在大学生出来,这个字,是语文老师的话,你必须让他黑板上写几个字,这个字写得好的实在是太稀有了。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写一手好的字,学生跟着你走,学生不由自主的他会去模仿,这个带动的能量其实是很大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化学老师,他的字写在黑板上,很多学生就跟在他后面学,后来就既是记笔记,又是学写字。像我那个时候上化

16、学课,变成了练字,走到旁边去啦。很多学生后来在分析,这个字一个个地拆开来,个别的也不见得好看,但是排在一起就是漂亮,就是那个间架结构啊,字距、行距啊,就是漂亮。我们现在青年教师,有些上课不敢写字。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老师,其它都挺好,甚至长得都很帅,出去评课,回来说,被扣去整整10分。这10分扣在哪里?就是有一个板书的要求,他全给扣光了。我说你写了什么?他说没写。我说你怎么就不写呢?不是事先设计的吗?他说我不敢写,我那字太烂。结果他就败下阵来。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写字的基本功太差。非常严重的问题,书写能力退化。所以下面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当中,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要提出新的要求。刚才谈到我们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或者是专业化发展,谈到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前面说到遇到新课程的建设,遇到新的挑战,如果说一个教师他的基本功相当好,虽然满腹经纶,但是观念是比较陈旧的,也很难使我们的学生教育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有的时候你跟学生就沟通不到一起去,谈话谈不到一起去,学生说的一些话你听不懂,你讲的那些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