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34942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进入的主要因素:资本密度(阻碍),广告密度(阻碍或不明显),市场集中度(争议),产业利润率(促进或者不明显,如果不明显可能说明该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或者存在政府行为),产业规模(阻碍),国有企业(阻碍),外资企业(促进),私有资本(阻 碍),劳动密集型(促进),研发(阻碍或不明显),产业平均资本规模(阻碍),影响企业退出的主要因素:集中度(阻碍),国有企业(阻碍),私有资本(促进),外资(促进),利润率(阻碍)主要可关注资本规模壁垒和行政性制度壁垒,这样可以对政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对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都有可能不同,可以比较

2、一下,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王皓等(2010)通过比较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行业的进入退出率不同,进而考察企业进入退出对宏观就业的影响。我国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分析大部分还只局限在一个具体的行业,而没有对不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影响因素产生的正负效应也存在争议。理论模型:Orr首先构造了进入的理论模型,他将加拿大制造业中71个三位数产业的企业净进入的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把进入壁垒、获利机会和结构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了影响进入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资本需求、广告密度和高集中度是明显的进入壁垒,研发密度和市场风险也会阻碍企业的进入,而前一期的利润率和前一期的产业产值增长率对企业的进入有正的但不

3、显著的影响。以后关于进入的研究基本都遵循Orr的这种思路。主要文献:shaPiroand Kheman ( 1987)对加拿大制造业样本中所包含的143个四位数产业在19721976年间的进入与退出流量做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阻止进入的产业特征也同样阻止退出。产业的利润率 对进入有显著的正作用,而高市场集中度 对进入和退出则有着显著的负作用。另外,绝对资本需求量,相对于市场容量而言较大的最小最优规模以及高比率的多工 厂企业都显著地减少了进入与退出流量。产业越大,进入与退出流量也越大。美国:Duetsch (1975)按照和Orr类似的方法对美国制造业行业的净进入进行了分析, 他采用了 1955-

4、1963年以及1963-1967年分别134个和307个四位数产业的数据,他发现 : 产业的需求增长率 会明显吸引新企业的进入, 主要由广告导致的产品差异化会显著阻碍新企 业的进入,同时,新企业倾向于进入高集中度行业。keSSideS(1986对美国19721977年间的美国266个产业的进入问题的研究,发现的证据表明,对广告的必要投资属于一种进入的沉淀成本。AcSandAudretseh(1959)研究了美国1978-1980年间小企业进入247个四位数产业的决定 因素。研究表明,产业资本密度和产业广告密度可能被认作是阻止进入的因素,但它们对小企业的进入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小企业的进入显著较多

5、的产业,其产业销售增长率也较大, 产业利润率也较高。不过利润率仅对拥有 250个以上员工的企业进入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小企业进入率显著较低的产业中,每单位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金额也较大,产业的销售集中程度也较高。Dunneetal(1988)利用美国制造业五次普查 (1963年,1967年,1972年,1977年和1982 年)的数据对美国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做了一个综合性描述,研究表明进入与退出率的跨 产业的重大变化,并且各产业的进入与退出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趋势,即具有高进入率的产业也具有高退出率。Lieberman , MarvinB(1990)使用了一个描述 30种化学产品生产商的

6、样本。研究表明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企业更可能退出。 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削减生产能力的对策。对多工厂企业,其规模相对于产业中最大的工厂来说规模越小,则其更有可能关闭, 而对于单工厂企业,退出的概率并不随企业规模的增加而上升。英国:Geroski(1991)对外国企业进入和本国(英国)企业进入做了区分。格罗斯基将本国企 业和外国企业的进入看作是期望利润、市场大小和产业增长的函数。研究表明各产业的进入壁垒存在多种变化,且研究结果不支持外国企业的竞争是国内市场绩效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的 观点。德国、:schwalbach(1991)利用一个包括1983-1985年间德国四位数制造业的样本

7、。研究 表明高利润吸引进入,而规模经济性和研究与开发投资阻碍进入。产业增长越快,进入者也越多。与其研究相比,产品差别化程度越高,进入者也越显著。与直觉相反的是,规模较大 产业的进入者却较少。日本:mawaki (1991)考察了进入率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定因素。通过利用一个包 含19791984年间日本的135个三位数产业的样本。研究表明在日本净进入产业受到都属 于滞后的利润率 和产业增长率 的显著的正影响,其中滞后产业增长的效果尤其显著,这些结论与其他国家的结论相类似。另外,GNP增长率对产业净进入具有独立的、显著的正效应。瑞典:stinaNystrsm(2007)对1997-2001年

8、间瑞典五位数 750个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 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结果和以前的实证研究是一致的,进入和退出率在产业间变化是相当大的。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率比制造业要高,且进入和退出率的相关性也是高的,同时也表明进入率变化比退出率要大。通过应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表明不可观察的具体产业特征是产业间进入和退出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无形资产投资是竞争的一个途径,规模经济往往阻碍进入。(2) 新兴经济国家:韩国:Kap YoungJeong&RobertT.MaSS(1989利用韩国1976-1981年62个制造业产业的样 本对净进入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净进入方程中,净进入率是集中度、进入壁垒以及利润和

9、增 长的函数,其结果同样支持产业利润率越高,企业进入越多的结论,同时, 衡量进入壁垒因素的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需求量以及产品差异化趋向于减少进入,而集中度和企业进入成正相关关系,集中度越高的行业,企业进入也相应越高,他们认为这可能反映了韩国政府在经济起飞阶段鼓励新企业进入的政策。(3) 经济转型国家波兰:Barbaraw.RobertsandSteveThompson(2003)对波兰制造业样本中所包含的143个四位数产业在 19911993年间进入退出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波兰与成熟自由市场经济 国家早期研究结果非常相似。除了集中度对进入和退出表现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之外,传统的结构性进入壁垒包括

10、资本密度、产业增长率对进入和退出不具有解释力。这表明波兰金融机 构欠发达,同时进入和退出的企业主要是小企业,与产业内的主导企业不同,但也可能是产业内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产品的差异。国有企业对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有显著的负面影 响。但是,并没有发现 外资企业 对国内企业进入有影响。斯洛文尼亚:Bojnec, efan&xavier, Ana(2004)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 模型对19942000年间间斯洛文尼亚四位数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私有企业具有高退出率。同时,尽管大多数进入者是私有企业,但是私有资本和企业进入是负相关,高利润减少了企业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11、 有高进入率,表明对新进入企业而言,劳动力比资本是更便宜的。在斯洛文尼亚技术性壁垒(沉没成本)对企业退出是壁垒,而对企业进入则不是壁垒。企业所有制在解释市场选择时起作用。私人企业与高的破产风险和硬预算约束是有关系的,以至于缺乏效率的企业往往离开市场,通过更有效率的企业所代替。还有一些证据表明较强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是和更高的企业退出率相联系的。国外文献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大部分研究都是将企业的进 入(或退出)作为因变量,解释变量一般包括:激励企业进入(或退出)的因素,例如,利润率,产业产值增长率;产生进入 (退出)壁垒的因素,如资本密度、规模经济、研发密度、产品差 异化

12、、产业集中度等。第二、研究对象范围基本一致,一般研究连续几年的三位数或四数制 造业。第三、具体研究方法基本一致,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四、各自结论虽然不 完全相同,但仍有共同之处,主要有:进入在存在着较高利润且成长快速的行业发生的相对频繁,在需要有必要资本成本才能建立最小有效规模企业的行业发生的比较缓慢,而规模经济、过度产能和有限价格作为进入壁垒很少得到实证支持,广告和研发对进入的效应则是不确定的;退出在利润较低的行业进行的更快,在沉淀成本较多的行业发生的比较缓慢;再者,进入和退出是高度相关的。1.2.2国内研究现状Tzyy JaneLay(2001对中国台湾1987-1998的20个两

13、位数产业的 780, 472样本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进入与退出障碍决定进入与退出率,但它们之间不具有对称性。同时,也显示潜在的进入者或退出的沉没成本引导着进入与退出率的快速变动。新企业进入对于取代无效率的生产者的市场选择过程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的取代效应。资本密度 对于企业进入具有阻碍作用, 对退出也同样具有阻碍作用。最优规模在阻止企业进入与退出并不是关键性的因素,规模经济 对企业进入与退出有不同的影响。此外,现有激励新企业进入的政策和进入后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减少市场结构效应和进入与退出的壁垒。杨蕙馨(2004)对1985-2000年间中国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企业进入与退出问题进行了研

14、究。研究表明市场进入退出与 竞争程度、不同类型的需求(个人或非个人消费者)、管制或公 共政策、经济景气(市场增长)、定价权等有关。同时也表明 利润率(盈利状况)不是激励厂商 进入的重要动机,负利润(亏损)也并不能导致厂商退出。资本密集程度对于进入会产生阻碍 作用,而产业的销售收入 与进入不相关。作者认为深植在中国经济体制中的根深蒂固的制度 性结构因素和国家经济政策因素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德志,闰冰(2004)采用1998-2002年中国工业产业中 37个3位数行业数据,利用 Orr 经典理论模型构建了一个解释和度量转轨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原因及规模 的计量模型,

15、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有所 不同,中国工业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最小规模经济壁垒,受到产业增长的影响,进入率逐年提高,但对于固定资产以及利润 和销售额的反应不明显,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有明 显的阻碍作用,作者认为主要是导致国有企业的软预算问题不能得到根除,社会资源被占用,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和国有企业的退出。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2006)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关 系的分析框架,对 1999年2006年3位数钢铁产业的各亚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钢 铁产业各亚产业的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具有双向动态且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进入对行业利润率的影响更强, 这说明产业中的竞争强度较低,而可观测到的利润率对企业进入的驱动作用则较弱,这说明产业中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和更多的政府行为,且各行业的进入强度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坚固程度。李世英(2005)通过对1998-2002年间2s个3位数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作为规模经济的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具有反向关系,而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对市场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现有可观察的产业利润率与净进入率具有反向关系,这表明单个企业根据现有的产业利润率所做出的进入决策对产业绩效的增进具有积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