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34868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混合结构的治理作者简介:胡丹婷(1964),女,浙江温州人,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治理机制以茧丝绸业为例”(编号NX05YJ03)的阶段性成果以缫丝企业为例胡丹婷(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获得的案例,分析了加工型企业与农户的交易属性,指出目前大量存在的以合同为纽带的加工型企业联结农户的方式是一种混合结构。这种结构与交易属性是相匹配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混合结

2、构需要不断面对稳定性问题,治理的关键是减少交易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工企业对农户承诺保护价,投入资金,构建技术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实行二次返利等等都是对混合结构的治理。成功的治理使得公司与农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工企业获得了最大利润,农户也取得了最佳收益。关键词:混合结构 治理 加工型企业 农户加工型企业通过合同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实地调研发现,这种合作关系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企业是否有投入、是否讲诚信。在成功的案例中,企业往往投入资金帮助农户开始特定农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投入人力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辅导。在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中,企业承诺,以不低

3、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较普遍的是采用保护价。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以市场价收购)。农户要承担的主要义务是,按规定生产特定的农产品并全部卖给签约企业。按照某些博弈模型,这种情况下,农户一定会将产品卖给签约企业。因为,农户的产品卖给签约企业的收益总是高于卖给市场,是占优策略。如果是这样,企业又何须投入资金、技术、构建管理网络呢?在宣传资料甚至一些学术文献上,这样的企业往往被冠以“龙头”称号,并称赞其做法是“服务农民”、“对农户让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果真会让利给农户(原料供应者)吗?如果所需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企业为什么要通过合同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

4、作关系? 本文试图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结合实地调研所得的案例,说明在特定条件下,加工型企业利用合同联结农户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企业和农户可以双赢,双赢的基础是交易成本的下降、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所有的行为,包括对农户投入资金、人力、构建管理网络、承诺保护价等等都是为了稳定治理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一、 有效的治理结构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野里,企业不再是生产函数,而是一种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被剖析、比较、选择。与企业一样,市场也是一种治理结构。所谓治理结构,是指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交易得以有效实现。受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影

5、响,很长时间里,人们关注企业边界问题,做(make)还是买(buy)成了划分的标准,似乎除了市场就是企业。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合作生产和合作经营,并非“非做即买”。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市场和企业是交易得以实现的两个端点,在这两种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大量中间形态,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称之为混合结构(intermediate or hybrid forms)1,有人称之为准市场(quasi-market)、准企业(quasi-firm) 或准一体化(quasi-integration),国内有学者称之为中间性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某种治理

6、结构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其是否与交易的属性相匹配。交易属性由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频率等三个维度界定。资产专用性是指为支撑某种具体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2;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3。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的程度越高,其专用性越小。反之,越大。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既要面临来自环境的不确定性,还要面临来自交易双方行为的不确定性。环境或市场的不确定性是指市场未来状况的不确定性。行为的不确定性是由交易者机会主义的动机和行为引起的。将频率作为维度之一,是考虑构建专用治理结构的组织成本。“对于反复发生的大额交易,为建立这种专用治理

7、结构所花费的成本是很容易补偿的。”2在上述三个维度中,资产专用性最为关键,因为资产专用性的存在,会使交易发生根本性转变。假定某一买方,面对众多的卖方,可以采用竞标的办法择一与之签约。签约后,买卖双方投入为支撑该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专用性资产。这时,交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匿名的即时交易转变为双边的长期交易。由于资产的专用性,双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无法回到匿名的即时交易,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很大、缺乏效率。因此,对于涉及专用资产的交易,采用市场治理是缺乏效率的。交易者会采取措施保护其交易,例如提供抵押品、费心建立信誉机制或借助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等。当交易频率足够高时,交易者会建立专用的治理结构来保护其

8、交易。如果不确定性很大、资产的专用性很高(是一种独特资产),那么,纵向一体化是有效的,企业这种治理结构就会出现。如果不确定性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资产的专用性不是很高,那么,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专用治理结构长期的双边治理或混合结构就会出现。特许经营、合作经营、相互持股等各种形式的长期缔约都是一种混合结构。在这三类治理结构中,市场的组织成本最低、激励强度最大,但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治理;企业的组织成本最高、激励强度最小,最适于有目的的治理;混合结构在这三方面都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与市场相比,混合结构牺牲了激励而有利于各部门之间更高级的协作。而与等级制(企业)相比,混合结构牺牲了合作性而有利于更大的激励

9、强度3。考察现实中加工型企业与农户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其投入的加工设备通常具有专用资产的属性;其所需的原料农产品生产一般是季节性的,市场的不确定性较高;设备长年运作,要求原料源源不断,交易的频率也较高。根据这样的交易属性,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来保护其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是有效的。如果企业对所需的农产品原料有特定的要求,则更需要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从现实情况来看,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结更多采用购销合同、辅之以其他手段构建长期合作关系,较少采用租赁土地、雇佣农民为其生产农产品原料的方法。也就是说,基本采用混合结构这种形式,而很少采取后向一体化。不管是“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

10、还是“公司基地农户”,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混合结构。之所以是加号,就表明他们还不是一体化后形成的企业整体笔者认为,澄清“混合结构”和”一体化企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在加工企业与农户的交易关系中,由于涉及专用资产,市场这种治理结构是缺乏效率的;两者的一体化,由于组织成本、监督成本过高,现实中很难运作,或者说,采用企业这种治理结构,很多情况下是缺乏效率的;混合结构由于较好地保留了交易双方的独立性、保留了较高的激励强度和足够的灵活性,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率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有学者认为,以合同为联结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属于初级形式,它必然会发展到以资产为联结纽带、企业化经营的高级

11、形式。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这一观点不正确。以缫丝企业为例,缫丝厂的主要设备缫丝机,只能用于缫丝,不能用于其他用途;缫丝厂的厂房,可能用于其他用途,但用于其他用途时,其价值会大大折损,即缫丝厂的投资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缫丝厂需要的原料蚕茧是一种农副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很强 在我国主产地江、浙一带,一年最多5次,一般3次。,市场行情相当不稳定。当缫丝厂开始运行后,蚕茧来源的稳定性,蚕茧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缫丝厂的生存。在缫丝厂运作期间,要不断购买蚕茧,交易频率相当高。同时,蚕茧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成品生丝的质量,缫丝厂总希望购得高质量的蚕茧,即对蚕茧有特定要求。另一方面,当农民开始蚕茧生产时,他需

12、要学习栽桑养蚕的知识,投入桑园、蚕房的建设等,这些对蚕农来说是一种专用资产。因此,缫丝厂与蚕农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是有效率的。例如,广东始兴县缫丝厂1994年投产后,从市场购买蚕茧进行生产,由于原料不足,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成为当地的亏损大户。1998年,该厂开始与农户签订合同,承诺以保护价收购蚕茧,同时提供资金帮助农户投入桑园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栽桑养蚕水平。1998、1999年行情低落,该厂信守承诺,以保护价13元/公斤收购签约户的蚕茧(市场价1998年为11元/公斤、1999年为10元/公斤),取得了农户的信任,蚕桑生产规模扩大,工厂所需蚕茧原料逐步稳定。随后几年,行情好转,缫丝

13、厂开始赢利。2001年始兴县缫丝厂重组成为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兴公司)。到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连接蚕农5000户、桑园1.5万亩,主营生丝,兼营蚕种、蚕药、蚕具等产品的贸工农结合的公司。该公司所属的缫丝厂由亏损大户转变为盈利大户、由经常性停工待料到满负荷生产、由只能生产低品位的生丝到可以生产高品位的生丝、直至成为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出口生丝的定点采购单位,主要原因是构建了与农户联结有效的治理结构调研笔记广东省始兴县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7月23-25日。又例如,四川某缫丝厂采用租赁荒山、雇佣农民栽桑养蚕的方式组织其原料生产基地,然而不到几年,即难以为继。转而将桑园承

14、包给雇佣的农户,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和蚕茧购销合同,经营效益开始逐步显现调研笔记四川省合川市某缫丝厂,2004年8月12日。这个案例说明,缫丝厂的后向一体化(拥有自己的桑园、雇佣农民生产蚕茧)是失败的。主要的原因是,农民人数多、涉及的生产环节多、农民的努力程度无法及时查看,监督成本太高。或者说,这种治理结构交易成本太高,致使总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蚕茧质量无法提高。而该缫丝厂后来采用的方式,就其与蚕农的关系而言,是一种混合结构。实践证明,这种混合结构优于后向一体化(企业)。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以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都说明,混合结构是加工企业联结农户有效的治理结构。二、 混合结构的治理在匿名的

15、、即时的市场交易中,市场竞价的过程可以使交易者免受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交易成本经济学假定人在行为上是机会主义的。因为人总是追求私利的,而且是“狡诈地追求自我利益”。,由于是一次性交易,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交易者来说没有意义。当交易双方被一体化在一个企业里时,实行的是统一治理,交易双方关系稳定性问题不复存在。混合结构是一种双边治理,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利益联盟。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将侵害这个联盟,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带来双边关系的不稳定。因此,稳定性问题成为混合结构治理的关键。混合结构治理的基础是交易双方的合同。合同明确双方的关系,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双方合作的起点和基础

16、。但是,混合结构的治理仅有合同这个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合同总是不完全的,合同没有、也不可能对实际履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加以规定,一些问题要么没有涉及,要么规定得不够具体而无法操作。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理性有限,试图在签订合同时预见所有偶发事件的成本极为高昂。这些交易成本包括与不确定环境相联系的、与更详细地明确规定合同有关的搜寻信息和再谈判成本。就交易者而言,对许多潜在的、不一定发生的偶发事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而付出成本是一种浪费4。交易者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些问题留待发生时再去解决,因此,合同,尤其是长期合同,注定是不完全的。合同的不完全,表明合同并没有解决混合结构需要面对的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问题。这样的合同显然对来自交易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交易者行为的不确定性或战略的不确定性更加无能为力。环境的不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